浅谈小学低年级音乐课堂中的体态律动教学策略

2021-07-25 04:32谢璐思
教育界·上旬 2021年6期
关键词:音乐课堂小学低年级

谢璐思

【摘要】在小学时期对学生进行音乐启蒙极其重要。在小学低年级阶段,学生的思维方式相对具象,对抽象音乐的感知能力较弱,因此,教师需结合学生年龄认知特征与音乐感知能力来探究合适的音乐教学方法。达尔克罗兹律动教学法将抽象音乐与具象律动结合在一起,对小学低年级学生学习音乐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基于此,本文以小学低年级音乐课堂为切入点,在体态律动教学法的理论指导下,结合教学实践探索体态律动教学法在小学低年级音乐课堂中的应用维度与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音乐课堂;体态律动教学

传统小学低年级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常使用“照猫画虎”式授课模式,即让学生根据教师行为、演唱进行简单模仿,忽略了学生对音乐的理解、感知与审美。在以人为本、素质教育的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必须重视小学低年级音乐课堂中的审美教学、方法教学与体验教学。达尔克罗兹提出体态律动教学法,即以身体律动配合音乐节奏,以此深化学习者对音乐的认知与感受。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低年级音乐教师有必要将体态律动教学法引入音乐课堂中,探究律动教学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实践应用策略,这对我国小学低年级音乐课堂教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一、体态律动教学法

体态律动教学法由瑞士音乐学家达尔克罗兹提出。这一理论指出音乐教学应以节奏为重心,将身体作为乐器,通过律动感受音乐节奏,进而学习音乐音高、节拍、速度、情绪等,依托身体律动引起大脑与节奏之间的规律交流。

在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教学法的基础上,德国作曲教育家卡尔·奥尔夫针对其设计了一套教育体系,该体系包含三个阶段:首先,借助语言引导学生完成节拍动作,增强学生的节奏感;其次,依托身体动作与音乐进行交流,要求学生听到音乐后随意扭动身体、拍手或做出其他相应律动,以此培养学生的音乐律动感;最后,导入器乐完成音乐教学,该阶段是律动教学的进阶教学,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引入简单乐器,通过教授给学生一些通用的和弦、音律等,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创新教学模式[1]。

二、体态律动教学法在小学低年级音乐课堂中的应用维度

(一)基于体态律动教学感受音乐要素

音乐要素包括音乐的音高、节拍、节奏、速度等,对每个音乐要素的掌握均可以通过体态教学实现。对于音高的训练,教师可通过科尔文手势进行体态律动教学。在小学低年级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科尔文手势训练学生对“do、re、mi、fa、sol、la、si”的体态律动感知;对于音乐节拍的训练,教师可采取最原始的打拍方式实现,设计不同的打拍部位表示节拍的强弱,如用拍手表示强拍,拍腿表示弱拍,借助二拍法在课堂中创建游戏,使学生听到音乐后以接龙方式传递强拍;对于音乐节奏的训练,教师可将不同节奏设计为不同的情境姿态,如通过模仿柳枝摆动表示节奏摇摆律动等;对于音乐速度的训练,教师可通过肢体摆动来实现,如激昂高速状态下快速摆动双臂,在悠扬婉转状态下轻轻浮动手掌等[2]。

(二)基于体态律动教学感知音乐风格

体态律动教学法在小学低年级音乐课堂中的应用不应局限于音乐要素,应逐渐渗透于不同音乐作品的欣赏教学中。在具体教学中,对于进行曲风格的作品,教师可设计一些力量感较强,节拍、律动卡点容易的动作,如设计原地踏步、齐步行进等动作,要求学生在聆听音乐的同时保持动作统一,进而以肢体动作感受进行曲的风格;对于舞曲风格的作品,教师可以根据不同舞曲的节拍设计相应的律动舞步,组织学生以简单的舞蹈形式感知舞曲风格。此外,教师也可以改编现有的广场舞舞蹈,使学生在聆听广场舞音乐时引入具有代表性的舞步,并根据舞步初步感受音乐结构,进而借助体态律动记忆、感知不同音乐的风格。

(三)基于体态律动教学表达音乐情绪

在小学低年级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可根据歌曲情绪设计相应的体态律动动作,从而培养学生对音乐内在情感的感知能力与共情能力。考虑到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有限,教师不应在实际教学中设计过于专业的体态动作,而应结合学生年龄特点设计简单、易理解的体态律动。比如,对于情绪激昂的音乐曲段,教师可设计将手紧握为拳头,身体笔直站立的体态律动;对于情绪低落的音乐曲段,设计手臂垂落,手掌简单张开,背部稍微弯曲的体态律动;对于情绪欢快的音乐曲段,设计五指张开,轻轻举起旋转晃动的体态律动。教师除了为学生设计动作,也可以鼓勵学生自主设计、感知不同情绪的相应动作,使学生根据音乐情绪的变动自由调整身体幅度与动作,以此提升学生对音乐情绪的自主感知力与创造能力。

三、体态律动教学法在小学低年级音乐课堂中的应用策略

在小学低年级音乐课堂中,体态律动教学分为开始阶段、系统学习阶段与融合阶段,三个阶段体态律动的教学复杂度逐步递增,笔者在此对其具体应用策略进行分析。

(一)创设情境,将抽象音乐具体化

开始阶段要求教师合理选用律动教学工具,通过创设情境将学生引入音乐情境中,初步向学生传授体态律动的相关表达方式,进而达到将抽象音乐具象化的目的。

以《亮火虫》教学片段为例,教师首先播放无歌词版《亮火虫》音乐,并随着音乐做出身体律动,然后提问学生:“同学们,老师刚刚根据音乐表演了一个情境,模仿了一种小昆虫的动作,那么这里有个提示,大家一起来猜一下是什么昆虫?——‘有种虫儿真奇怪,一盏灯笼随身带,黑夜点灯满天飞,绿光闪闪真可爱。”在学生猜出是萤火虫后,教师再次播放完整的《亮火虫》歌曲,使学生有意识地边听歌边看教师的体态动作,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本课的实际教学中,教师先引导学生边听音乐边模仿萤火虫的飞行动作,在学生初步掌握音乐框架后教学本课重点。本节课主要要求学生掌握3(mi)、 5(sol) 、6(la)三个音的音高,由于学生对抽象音乐的感知能力较弱,笔者导入了科尔文手势教学法。首先,笔者引导学生学习科尔文手势中七个音高对应的手势,接着,让学生再次聆听音乐,尝试用刚学习的科尔文手势表示该音乐中的三个音高。

(二)游戏导入,激发互动训练兴趣

系统学习阶段,教师组织学生将所学律动进行固化与应用,使学生根据音乐单一使用或组合使用体态律动动作。该阶段,教师可设计相关游戏组织学生进行体态律动的互动训练[3]。

以《苗岭的早晨》游戏律动训练为例,该课程是小学三年级湘教版的音乐教学内容,学生在此时已经基本掌握了初级的体态律动方法,因此该课程不应局限于对单个或多个音高的单向律动教学。在教学时,教师首先带领学生回忆与复习不同音高、节拍、情绪、速度的相应动作,接着将学生分成六人的学习小组,要求每组学生以接龙形式用肢体动作分别表达音高、节拍、情绪与音乐速度。实际游戏时,教师播放《苗岭的早晨》音乐第一段,A组负责音高部分,A组第一位学生反复听第一段音乐的第一句,将其音高进行记录并用科尔文手势表示,第二位学生记录并表示第二句,以此类推,第三位学生记录并表达第三句……B组负责节拍部分,组内每位学生根据分工画出图谱,同时以拍手、拍腿表示重拍与轻拍,以此完成第一段的完整节拍动作。通过每组的合作与接龙,学生可以共同组合不同类别的体态律动动作,进而达到加强训练、互动交流的目的。

(三)拓展表演,自由编创,表达音乐

融合阶段要求学生运用体态律动基本动作自由编创舞蹈,以此达到拓展表演、表达音乐情绪与自我感受的目的。

以《小猫钓鱼》音乐教学片段为例,该歌曲通过旋律与歌词表现了小猫钓鱼的有趣情境,极易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与兴趣。教师以该歌曲为切入点,鼓励学生共同编创《小猫钓鱼》童话剧,使学生结合已学律动动作自由编创。首先,教师引导学生一起聆听第一段音乐并画出图谱,指出第一段中带有休止符的旋律要唱得短促、跳跃,歌曲用休止符惟妙惟肖地表现出小猫轻盈的脚步,因此设计休止符部分的动作时要模仿小猫走路轻盈的样子。除设计休止符动作外,教师还组织学生一起探讨每个音符对应动作的力度。接着,教师带领学生一起聆听第二段音乐,同时比较第二段与第一段的区别,并设计这些区别处对应的体态律动形式。最后,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要求学生以小组形式加入个人元素,通过即兴编创、分组表演,加深对音乐的理解。

将体态律动教学法与小学低年级音乐课堂进行融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素养、节奏协调能力与音乐审美意识,降低抽象音樂的学习难度,使学生在学习音乐的同时抓住音乐本质,从而促进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身心和谐发展。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结合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在原有律动教学法的基础上适当进行创新与发展,这一方面可有效提升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效果,提升学生音乐素养;另一方面可以提升教师教学能力与自身发展能力,进一步丰富教师的教学实践经验,实现教学相长。

【参考文献】

聂冬梅.体态律动教学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应用[J].北方音乐,2020(10):205-206.

孔群.浅谈在初中音乐课堂中体态律动浸入式的教学设计[J].北方音乐,2020(08):173+175.

曾琴.律动教学在小学低年级音乐课堂中的有效应用[J].品位·经典,2020(03):142-143.

猜你喜欢
音乐课堂小学低年级
巧用动画歌曲优化音乐课堂
如何开展小学低年级英语的活动教学
小学音乐课堂中音舞结合教学措施的分析
如何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阅读习惯
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师生互动模式的探讨
适应性教材在高校音乐教学中的实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