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云霄
【摘 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初中数学教师的教学理念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依据新课改的要求,确立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而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发挥的是主导作用。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进行学法上的指导,不仅有利于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激发学生的思维,而且有利于提升学生参与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取得良好的数学学习效果,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 新理念 初中數学 学法指导
前言:
自古至今,很多教育家都强调传授给学生学习方法的重要性。当前我国正在开展的新课程改革,其核心理念仍然突出了“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和教育。在初中教育中,教师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都起着积极的作用,对学生整体素质和整体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需要引起广大初中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一、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的重要价值
(一)是现代数学教学改革的实际要求
在实际教学中,教学方法的运用会受到一定教学规律的影响和制约。依照现在的新课程教学改革的要求,要重视对学生学法上的教育和指导,并将学法指导作为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内容。
(二)可以有效提体现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最主要的作用不是给学生传授知识,也不是教育学生,而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也就是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有效指导,让他们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和技巧,进而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
(三)可以教育学生学会学习
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这里的积累,除了知识的积累,也包括学习方法上的积累。学法指导的主要目的就是挖掘学生学习的潜力,调动他们学习的热情,培养起一定的学习能力,为日后的学习和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新理念下初中数学的学法指导策略
(一)指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提升自学能力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预习是非常重要的学习环节。然而在实践中,很多学生不重视数学预习,或者采取走马观花式的预习方式,只从表面简单的浏览一遍教材内容,留在脑海里的并没有什么印象,因此,可以说这样的预习方式意义不大。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进行课前预习的指导,为学生布置一定的预习任务,要求学生在完成认真预习时,限时完成预习任务。很多教师发现,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不仅仅依靠课堂的时间,课下的学习和训练也对数学学习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指导学生重视课堂教学,紧跟教师的教学思路
在初中教学过程中,课堂学习时间非常宝贵,然而实践中,一些学生忽视课堂上课时间,在课堂上不注重教师的教学,而是课堂上开小差,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课堂听课效率较低。实践教学中,教师要做好学生课堂上教育,要求他们聚精会神,紧跟教师的教学思路走,积极思考,不放松每一步的学习。只有让学生做到这些,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才会高,才会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三)注重师生间的互动和沟通
在整个班级里,同样的教师、同样的教学环境,但是学生的实际学习效果却有着天壤之别的差距。究其原因,除了学生天生资质方面的原因外,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勤奋程度等也是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学习好的学生本身也是一种重要的教育资源,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起来,将学习较好的学生和学习不理想的学生进行组合,开展“强弱式”的合作学习,让先进的学生带动落后的学生,共同努力,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另外,教师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并及时和他们交流沟通,解决他们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帮助他们提高学习质量。
(四)指导学生开展正确的思考
在数学学习中,学会思考是学好数学课程的重要条件。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会正确的思考是非常关键的,教师要重点加以指导和教育,鼓励他们遇到数学问题或者难题时,要勤加思考,对新旧知识进行有效关联,形成系统的认知结构,在相关知识的联想、分析中寻求解题的有效思路,并且注重多角度的思考和分析,直到最终找到正确的解题思路和答案。
(五)指导学生进行知识间的总结和归纳,最终形成系统知识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归纳和总结是非常重要的学习方法。在总结归纳的过程中,有利于学生复习知识、巩固知识,发现知识间的关联性和规律。在实践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课后知识点的归纳和总结,特别是一大章节的教材内容学习结束以后,要让学生对章节中的重点知识和难点知识、学习方法及学习感悟等进行及时的总结,为之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结束语: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加强对学生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进一步提升他们的数学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为将来的数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李红.新课改视野下初中数学学法指导研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5(03):100.
[2] 文锋.基于初中数学空间图形教学的思考——抓好空间图形入门学习,减少学习瓶颈形成的学法指导[J].教育现代化,2017,4(19):119-121.
[3] 王臻.浅析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合理应用[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7):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