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秋芳
(重庆三博江陵医院,重庆 400021)
支气管内膜结核属于肺外结核,是一种特殊的肺结核疾病类型,其临床表现为不典型,易被误诊[1]。而气管镜主要用于观察人体支气管、气管以及肺部运行状况的医疗器械,通过患者口、鼻置入呼吸道,深入了解支气管内膜结核患者病情,促使手术治疗成功率全面提升[2]。基于此,为明确气管镜介入治疗效果及临床应用价值,本文主要选取100例呼吸内科就诊的支气管内膜结核患者进行研究对比,结果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资料来源于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重庆三博江陵医院呼吸内科就诊的100例支气管内膜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50例,男24例,女26例,年龄17~68岁,平均(25.24±4.62)岁;干预组50例,男27例,女23例,年龄18~70岁,平均(26.31±4.67)岁。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抗结核药物治疗方式。主要选用利福平、乙胺丁醇、异烟肼、吡嗪酰胺等口服药物,且药物计量按顺序分别为0.45 g、0.75 g、0.3 g、0.75 g,要求患者每日服用一次。
1.2.2 干预组:干预组采用气管镜介入治疗方法。首先,医务工作者要深入探索和了解支气管内膜结核患者病理变化,并积极做好术前准备工作。在正式治疗之前,要嘱咐患者在四小时前开始禁水、禁食,同时,医务工作者要为患者构建好静脉通路,通过CT检查,正确掌握并标记好患者肺结核实际位置,而后根据患者支气管内膜病变情况合理选择支架与球囊型号[3]。其次,在完成术前准备工作后,医务工作者要将球囊扩张和高频电刀治疗方式有机结合,顺利打开并适当扩张患者气道,而后使用气管镜详细观察患者支气管状况,并针对患者疾病变化情况给予药物和手术治疗。另外,对于气道较为狭窄的患者,可以采用适当计量的曲安奈德进行注射治疗。最后,医务工作者在患者气管内植入支架,定期进行相关复查,当患者病情稳定后要及时取出支架,从而有效避免患者出现肺部感染、咳血、发热以及呼吸困难等不良现象,最大程度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4]。
1.3 观察评价指标。①并发症发生率评分对比:对照组中有2例患者出现肺部感染、1例患者咳血、4例患者发热、3例患者呼吸困难;而干预组中有2例患者发热、1例呼吸困难,无患者发生咳血及肺部感染现象;②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评分对比;③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痰菌阴转情况:0~10分,分数越高,阴转情况越差。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表示,用t检验。差异为P<0.05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并发症发生率评分对比。如表1所示,干预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者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评分对比[n(%)]
2.2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评分对比。如表2所示,干预组患者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两者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评分对比[n(%)]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痰菌阴转情况对比。如表3所示,干预组患者治疗前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组治疗后痰菌阴转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痰菌阴转情况对比(,分)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痰菌阴转情况对比(,分)
支气管内膜结核(endobronchial tuberculosis,EBTB)简称支气管结核,其主要表现为发热、纳差、消瘦、咳血等症状,近年来,国支气管内膜结核疾病发病率明显呈上升趋势。产生这一情况的根本原因在于人们日常生活节奏不断加快,吸烟、酗酒等不良情况明显增多,在扰乱人们生活规律的同时,为其身体健康产生了严重危害,因此,支气管内膜结核疾病治疗方法逐渐成为广大群众重点关心的问题。该疾病治疗成功的关键在于早期正确诊断,及时给予全身抗结核,并加强支气管内局部治疗。而传统治疗方式通常是根据患者自身支气管结构及供血情况,采用药物抗结核方法进行治疗,但由于部分患者支气管过于狭窄且且自身血运性较差,药物治疗无法有效到达病灶处,更不能充分发挥药物价值效用,随着治疗时间不断增长,可以会引发肺不张、阻塞性肺炎以及肺部感染等不良问题,更有甚者会危及患者生命安全[5]。因而,传统治疗方式无法更好地满足所有支气管内膜结核患者实际需求。现阶段,随着社会不断发展,气管镜介入治疗方法在支气管内膜结核患者治疗过中广泛应用,医务人员将气管镜从患者口、鼻处置于呼吸道,通过深入分析和了解患者气管狭窄程度与管腔病变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治疗规划方案。根据相关研究表明,支气管内膜结核疾病早期表现为水肿、充血以及浸润性病变,若患者可以及时接受治疗,能够有效避免气管狭窄现象出现,从而为后期开展治疗工作提供重要保障。由于支气管内膜结核患者患病时间、致病因素以及疾病类型不同[6],所使用的治疗方式也有所差异,因此,医护人员使用气管镜可以更好地了解患者支气管实际状况,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全方位抗结核治疗,以此来降低患者肺部感染、咳血、发热以及呼吸困难等并发症发生率,切实提高患者治疗效果,维护患者生命健康。
另外,结合上述实验研究分析,对照组采用常规全身抗结核药物治疗方式效果不够显著,在长期用药情况下,支气管内膜结核患者自身抗药性逐渐提高,极易使患者产生一些不良反应,这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整体治疗效果,让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承受着巨大的疼痛和压力。而干预组是采用气管镜介入的方式对支气管内膜结核患者进行治疗,该治疗方式可以精准判断患者病灶位置,而后具有针对性地选择治疗方式,以此确保治疗效果更加安全、高效,切实提高患者整体治疗效果。根据实验结果表明,干预组支气管内膜结核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干预组患者治疗效果与痰菌阴转情况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将气管镜介入治疗方法合理运用在支气管内膜结核患者治疗过程中,能够最大程度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有效减轻患者痛苦感,提高治疗效果及痰菌阴转水平,为患者生命健康安全提供重要保障,具有显著的临床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