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艳超 曹晓玮 雅健
病例1,女,46岁。右肺上叶小细胞癌12个月,呼吸困难喘憋烦躁2天入院。体格检查:脉搏152次/分,呼吸48次/分,强迫端坐位,呼吸困难,大汗、烦躁,吸气时三凹征明显,右侧颈部可触及20 cm×20 cm×15 cm肿大淋巴结,左颈部5 cm×10 cm×10 cm肿大淋巴结,质硬,边界不清,不活动,胸片检查提示气管明显受压变窄,重度气管狭窄,最狭窄处仅1.42 mm(图1)。病人呼吸困难需紧急气管插管,遂采用清醒慢诱导方法,口咽部给予2%利多卡因,右美托咪定镇静,可视喉镜下使用内径7.0 mm带钢丝加强型气管导管一次插管成功,呼吸机通气良好,可见导管位置(图2)。
病例2,女,79岁。颈部肿物3年,胸闷气短3天入院。体格检查:高枕卧位,气管明显右偏,左侧甲状腺体积明显增大,诊断为结节性甲状腺肿。麻醉选择清醒慢诱导下气管插管,可视喉镜顺利插入内径7.0 mm气管导管。手术所见:左侧甲状腺肿物囊实性约6 cm×5 cm×5 cm,下缘至胸骨后方,肿物同周围组织黏连,气管明显右偏。CT成像可见甲状腺结节与气管,气管明显右偏(图3),气管最狭窄处约4.66 mm(图4);三维重建气管与甲状腺结节的毗邻关系见图5。手术后恢复的气管见图6。
甲状腺结节的发病率日益增高[1],巨大甲状腺肿物常引起气管狭窄,气道管理难度大[2]。当气管最窄内径<5 mm时病人会出现程度不等的呼吸困难。此2例病人均因颈部肿物致呼吸困难入院。X线片、CT成像检查十分必要[3],麻醉前运用CT重建技术进行气道评估,准确测量气管狭窄段内径,直观地辨识气管狭窄程度、气管移位情况以及气管与肿物的毗邻关系,提高第一次气管插管成功率[4]。病例1因病人急诊入院,端坐位呼吸困难,未能进行CT检查,胸部X线片也可以明显判断气管狭窄程度。病例2CT成像可以准确显示气管狭窄程度,后期通过对图像进行重建处理可精准还原气管形态。
麻醉诱导后组织松弛,为防止肿物压迫气管导致气道完全闭塞,2例均采用了清醒镇静慢诱导气管插管。气管狭窄的病人,选择合适的导管型号非常重要,导管过细,不利于通气,过粗又无法置入。为防止意外,气管插管前需准备好各种型号气管导管。2例病人均一次性顺利插入内径7.0 mm加强型气管导管。如何选择导管型号,有报道颈部巨大肿物相关气管狭窄,气管插管的型号选择比气管最狭窄处直径超出1.5~2.5 mm最合适[5],其研究的病例中气管最窄内径为4.0~6.9 mm,病例2气管最狭窄处约为4.66 mm,则内径6.5~7.5 mm均可选择,与本病例中导管的选择是一致的。病例1气管最狭窄处仅1.42 mm,7.0 mm导管仍可插入。因此,重度气管狭窄的导管型号选择仍需进一步探讨。
颈部肿物增大压迫气管,气管软骨变形造成气管狭窄,甚至气管软化[6],这种狭窄在外力作用下,仍可以得到一定扩张。易强林等[7]实施气管支架置入治疗气管狭窄手术的麻醉时采用的7.0 mm和7.5 mm内径气管导管。因此,正常成年人可选择内径7.0 mm,满足病人通气换气需求。气管切开也是重度气管狭窄的紧急抢救措施[8],但实施合理有效的气管插管可以避免气管切开,减少创伤。加强型气管导管柔软、弯曲灵活,可顺着气管的弯曲度插入;同时导管壁有钢丝支撑,可以对抗肿物的压力,将气管撑开,且不易被肿物压瘪。因此,加强型气管导管更适于此类病人。
气管狭窄的原因很多,如先天性气管狭窄、气管切开愈合后瘢痕增生,气管导管套囊压力过高或带管时间较长造成的插管后狭窄,食管癌放疗后气管狭窄等,多伴有气管僵硬,需要选择小号气管导管,临床仍需要引起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