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耕细作,种出“有意义+有意思”并蒂之花
——地市党报创新主题报道的探索与思考

2021-07-24 01:26左宗伟金立平
中国记者 2021年6期
关键词:池州市池州长三角

□ 左宗伟 金立平

内容提要 开展主题报道是党报一项重中之重的工作,如何将主题报道做得既“有意义”又“有意思”,是地市党报新闻人一直以来研究和探索的课题。本文基于创新主旋律报道的实践,以优化升级策、采、编、发运作模式为例,探究主题报道出新出彩之道。

主流媒体是党和政府的宣传阵地,是宣传思想战线成风化人、凝心聚力的主力军,而主题报道则历来都是主流媒体主旋律报道的重中之重,肩负着传递党和政府声音、夯实主流舆论阵地的职责使命。如何让主题报道 “灵动”起来,成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好故事”“好声音”?是新时代新闻工作者孜孜以求的目标。

近年来,池州日报社致力创新主旋律报道的生产流程、表达方式与传播途径,将改进做好主题报道作为“试验田”,打出改革创新的“组合拳”,激发策、采、编、发新动能,深耕主题报道,力求种出“有意义+有意思”双开齐艳的“并蒂之花”。

策划报道“高大上”——上接天线把准方向,下接地气贴近市情

“宣传思想工作一定要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找准工作切入点和着力点。”习近平总书记从认识论的高度和方法论的角度,为党的宣传思想工作指明了方向。

做好主题报道,把握大势是重点。开展主题新闻报道,首要的是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要把政治站位、政治价值放在首位,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党媒讲政治,就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在策划制定主题报道方案时,做到既“埋头走路”也“抬头看天”,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2020年8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省合肥市主持召开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深刻认识长三角区域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抓好重点工作,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不断取得成效。翌日,《池州日报》就在头版重要位置开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专栏,策划组自起草报道方案伊始,就明确要在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基础上,紧密结合全省部署和池州市情,将“五个讲清楚”确定为宣传报道的重点:1.讲清楚长三角区域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2.讲清楚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3.讲清楚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要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的现实考量;4.讲清楚池州市全面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总体思路、目标任务和重点举措;5.讲清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这一重要战略思想在池州的生动实践。

做好主题报道,结合实际是关键。主题报道属于“主题先行”,如果“只接天线、不接地气”,主题报道就变成空洞的说教,缺乏感染力和吸引力。在报道重点厘清之后,最重要的是让报道主题“落地生根”,尽快“本土化”,做好宏观视角下的微观策划。在长三角一体化主题报道中,《池州日报》立足本市市情,进一步细化报道选题、甄选新闻线索、敲定采访对象,以高端策划精准引领记者用“地方腔”讲好池州扬“池”所长、向“东”发展的生动故事。平心而论,池州不论是从人口、GDP或者是知名度来考量,都只能算是长三角城市群里的一位“小兄弟”,但是池州作为皖江后发的“小市”,有着自身的比较优势。经过多番集体深入思考,策划组紧扣池州市作为“区位优越的滨江之城、自然秀美的生态绿城、享有盛誉的旅游名城、正在崛起的产业新城”的四个发展定位,对应确定四个报道板块,在头版以“深度通讯+精炼短评+航拍照片”的形式组版,浓墨重彩推出一组系列报道,极大地鼓舞了全市干群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机遇、勇立潮头迎头赶上的信心。再例如,池州市在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市内五大园区挺起工业转型的“脊梁”,对应每个园区的发展特色,主题报道方案拎出不同的报道重点与新闻亮点,推出“走进园区看实体、看服务、看创新、看招商、看带动”系列报道,由于贴得近、选得准、看得深、讲得透,受到广泛好评。

采写报道“走转改”——将新闻报道写在大地上,把精神食粮送进百姓家

“读者在哪里,受众在哪里,宣传报道的触角就要伸向哪里,宣传思想工作的着力点和落脚点就要放在哪里。”习近平总书记这一判断和论断,具有很强的理论指导性和现实针对性。

做好主题报道,要明确“我是谁、为了谁”。党媒要牢记初心和使命,坚持党媒姓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主题宣传既要体现高度也要散发温度,既要可敬也要可亲。2021年,池州日报社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引导采编人员将主题报道作为增强“四力”、践行“走转改”的练兵场,自觉坚持人民立场、践行群众路线,用群众乐意接受的方式阐述观点,用群众语言来改进文风,力求“短”“新”“实”,务求达到最佳的传播效果。在开展“奋进新征程 再创新辉煌——同心奔小康”主题报道时,策划组将“守住匠心、关注民生、拉近受众”作为总要求,在采访点的选择上,先走访部门获得“点”的推荐,再联系乡镇进行“点”的筛选,最后沉到村庄对接“点”的挖掘,做到“靶向”精准、“聚焦”充分;在稿件采写和打磨上,发挥“三牛”精神对标“三贴近”,以工匠之心精耕细作、精益求精,统筹汇集采编的智慧与力量,合力推出一批接地气、有思想、有温度、有情怀的报道。

做好主题报道,要增强传播力、引导力。在“四力”中,传播力最为重要,没有传播力就没有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传播力从何而来?主要来自于优质内容生产力。为解决偏远乡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自2019年下半年起,池州市东至县启动实施以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总医院)建设为核心的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实现了“留守老人看病就医很安心、村民问诊取药特省心”的突出成效。主题报道方案将该新闻线索优先纳入,记者赶往3个乡镇、4个村进行蹲点采访,以《这里的乡镇医院,患者愿意来——东至县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侧记》为题,生动地讲述了这样一项得民心惠民生的医改历程。在池州市青阳县,“陵阳锅子”是一道农家菜,其制作技艺被列入青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一次发稿会上,记者反馈下乡采访听到陵阳镇老百姓说:“在陵阳,不会做‘陵阳锅子’的农家饭店,根本就不好意思叫‘农家乐’。”这句话顿时激起新闻敏感,当即被确定为报道选题。记者在深入到青阳县陵阳镇清泉村“马哥农家小院”餐馆采访时,当场遇到有好几批客人来用餐,点名要吃“陵阳锅子”。在题为《古镇陵阳:把“非遗名菜”端上“农家乐”餐桌》的报道中,记者不仅逮到“陵阳锅子”这条“活鱼”,而且还捉到了“文旅融合促农增收”这条“大鱼”。

编发体现“时度效”——精准发力抢占制高点,掌握话语主动权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时度效是检验新闻舆论工作水平的重要标尺,要抓住时机、把握节奏、讲究策略,从时度效着力,体现时度效要求。这为新时代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确立了基本原则和方法论指导。

做好主题报道,“瞄”得准还要“打”得响。今天的舆论环境、媒体格局、传播方式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传播加速呈现分众化、对象化的趋势,如何充分发挥出主题报道重要作用、绘就最大最美的同心圆?池州日报社着力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深度融合,加快构建舆论引导新格局、优化媒体运营新布局,实现更广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的媒体协同。同时,深入推进主题报道工作的话语创新、表达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机制创新等创新实践进程。在主题报道编审环节,切实把握好尺度,恪守客观真实、确保经得起推敲,适度而不过度,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在主题报道刊发时机上,什么时候报道,什么时候不能报道,该报道到什么程度,切实把握好分寸,适时适宜,不违背新闻宣传规律、不想当然,严格做到规范有序稳健。2021年1月1日起,长江流域水生生物保护区全面禁捕,正式开启“一江两湖七河”10年禁捕周期。池州市位于安徽省西南部、长江中下游南岸,长江黄金水道流经池州162公里,全市将做好长江池州段禁捕退捕列入重点工作,迅速行动,全面展开。策划组提前谋划,开设《长江禁捕退捕在行动》专栏,并从部门推动、乡镇配合、渔民转岗、商家响应等视角,精心编备了一组重头报道,选在2021年3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正式实施当天挂栏推出,同时实行“报、网、端、微”同步联动发声,形成强大的舆论宣传声势。

做好主题报道,“发”得快还要“传”得开。在互联网传播拼“快”的时代,主题报道容易心浮气躁,容易概念化、模式化、碎片化,容易演变为自说自话、自拉自唱、自娱自乐。要想让主题报道深入人心,传播得更开更广,就要“从大处着眼、从小处入手”,点面结合,将宏观叙事与讲好“故事”有机统一起来。池州日报社在编发主题报道时,特别注重强化受众意识、突出用户思维,增进主题报道的平民化视角与亲和力风格,让主题报道真正让受众易读好懂肯分享、爱看乐品愿转发。在开展《榜样》主题报道时,选对选准报道对象尤为重要,策划组推崇“平凡铸就伟大,英雄来自人民”的立意,发动寻找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事业的先进典型。池州市东至县官港镇秧畈村施畈组一位72岁农民施铁君,进入策划组视野。施老45年来一直执着于把文化“种”进当地群众心田,通过进一步了解,记者发现施老集三种身份于一身,他既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又是一位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管港民歌”的“名师传承人”,还是一名安徽省委讲师团专家库基层宣讲专家,真正是一位没有被报道的“新闻人物”。记者蹲点完成稿件《45年做好一件事——一位池州农民宣讲员的初心》的采写,编辑部收到成稿后马上进行二次“微策划”:在《池州日报》头版显著位置重磅刊发,同时配发短评;收集施老的宣讲专家证书、旧的土地承包证、唱民歌的老照片和新视频、手写的看报笔记与宣传稿,与文字通讯,美术设计形成新媒体报道,通过报社官微发出后成为“爆款”之作。在开展征兵工作主题宣传时,经过一番精心酝酿与编排,消息《贵池三胞胎相继圆梦军营》一经刊发,点击量就达到10万+。

池州日报社在每次业务学习会上都着重要求,要“笔头向下”“镜头向下”,在密切联系群众中学习群众语言、熟悉群众语言、善用群众语言,拉近新闻报道与人民群众的距离,使群众能听得明白、看得进去。同时,发动资深记者树榜样作示范,在全报社促成人人争当星级记者/编辑的浓厚氛围,推动涌现出更多诸如《长三角首个乡村振兴实验基地在东至建立》《石台易地扶贫搬迁“搬”出“石台经验”》《田埂上的青阳农民画能绘出多大的未来?》等叫好又叫座的新闻作品。

猜你喜欢
池州市池州长三角
不要坐享其成
紧扣一体化 全面融入长三角
“首届长三角新青年改稿会”作品选
池州武傩文化研究
新四军第七师沿江团池州抗战述评
电能替代在安徽池州市的应用
爱是什么
晚唐池州诗人张乔三考
La vie belle grâceàla technologie
长三角瞭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