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玉华
要想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就要秉承陶行知先生“教学做合一”的思想,在文本阅读中学习阅读、拓展阅读,在文本拓展中自主阅读,引导学生立足常规显性点、探究多维潜在点、打破文本终结点、搭建多元交流点,课内课外相结合,从课堂走向课外,在文本拓展中增加阅读的广度和深度,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
一、立足常规显性点,从预习走向练习,扎下拓展阅读之根
教材中每一篇课文,看似是独立存在的文本,但要真正地读懂,必须联系相关的知识来弥补知识水平的不足。作者的生平、文本的写作背景、课后练习中相关人物或故事以及相关的阅读链接,就是教材中最常规的显性拓展点。阅读教学中,立足常规显性点,引导学生培养拓展阅读的习惯,才能扎下拓展阅读之根。
1.前置性预习拓展,为理解课文奠基
梁启超先生写《少年中国说》是为了纠正国内一些人自暴自弃、崇洋媚外的奴性心理,唤起人民的爱国热情。而这段历史对现在的学生来说较为久远。所以,学生预习课文时,有必要进行前置性的拓展,如查找当时签订不平等条约的历史资料,了解当时中国内忧外患、暮气沉沉的时代背景。有了前置性预习拓展的铺垫,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梁启超先生期望少年蓬勃发展、自强不息的心理。
2.后续性习题拓展,为升华情感助力
《少年中国说》课后习题的第三项是“查找资料,读一读为国家富强奋斗的杰出人物故事,和同学做一份手抄报”。落实这样的习题拓展,学生能在一系列的杰出人物故事阅读中感动于地质学家李四光、数学家华罗庚、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等优秀人物的动人事迹,进一步激发对优秀人物的敬仰之情,升华爱国之情。
《圆明园的毁灭》课后阅读链接了《七子之歌》和《和平宣言》。《七子之歌》中,闻一多用拟人手法将澳门、香港等七处失地,用小孩子的口吻哭诉受尽欺凌,渴望回到母亲怀抱的情感。《和平宣言》表达了全国人民对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的悼念与哀思,发出了对和平的呼唤。教师要引导学生体会它们与《圆明园的毁灭》在表达情感上的相似之处,让学生在群文阅读中整合感悟,感受帝国主义侵略者的强盗行径,激发振兴中华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这些常规显性拓展点,是统编版语文教材为文本拓展阅读埋下的根。立足这样的常规显性点,引导学生从预习走向练习拓展阅读,扎下拓展阅读的根。
二、探究多维潜在点,从一篇走向多篇,生发拓展阅读的枝叶
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还需要探究文本的多维潜在点,在扎根的基础上抽枝长叶。文本中有很多隐性的、又能化解教学重难点的切口,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多角度地去探究、去发现。探究多维潜在点,让课堂阅读教学焕发活力,生发拓展阅读的枝叶。
1.补白性拓展阅读
梁晓声的《慈母情深》讲述了“我”来到母亲工作的地方要一元五角钱买书,看到母亲工作辛劳心中酸涩,母亲却毫不犹豫地塞钱给“我”。因为年代差异,学生无法深切地感受一元五角钱的珍贵。这时,引导学生拓展阅读“当时,国家资源贫乏,普通劳动者辛辛苦苦从早干到晚,一天的工资只有四五角钱。一元五角钱在当时能买10多斤大米或者5斤最大的带鱼,够一个家庭两天的伙食开销”等资料,他们一下就能明白一元五角钱的珍贵,感受到慈母情深。
2.勾连性拓展阅读
学习《草船借箭》一课时,可以让学生勾连同一人物的不同故事进行拓展阅读,如诸葛亮的空城计、三气周瑜,鲁肃借粮,曹操杀华佗疑杨修等故事材料。学生在勾连拓展中会自然地整合信息,总结出人物鲜明的性格特点。
3.策略性拓展阅读
部编版教材在不同的学段都安排有阅读策略单元,五级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主题是“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针对本单元的阅读策略,可以立足课文,引导学生进行迁移性的策略性拓展阅读训练。如学习了《什么比猎豹的速度快》之后,可以拓展阅读《什么比蓝鲸更大》,要求学生借助关键词,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记下所用的时间,目的是引导学生在快速阅读中进一步体会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以及每一段相似的构段方式。
三、打破文本终结点,从树木走向森林,孕育拓展阅读的蓓蕾
教师应该结合文本多进行好书推荐或导航阅读,开阔学生的视野,真正提升他们的阅读能力,孕育出拓展阅读的蓓蕾。
例如,教学《慈母情深》时,教师配乐深情朗读了母亲省吃俭用,夜晚仍然坐在床角,凑着昏暗的灯光为“我们”缝补衣裤的片段,为梁晓声的《母亲》作一个简短的导读,引导学生继续去书本中感受伟大的母爱。
从一篇文本的阅读学习走向整本书的阅读,就是阅读从树木走向森林的开始。学生通过整本书的阅读,能领略更完整的故事情节,对作品有整体的理解和感悟,从而孕育拓展阅读的蓓蕾。
四、搭建多元交流点,从阅读走向分享,绽放拓展阅读的花朵
要想有效开展拓展阅读教学,教师就要开展丰富的阅读交流活动,不断激发学生参与阅读的积极性。立足文本拓展阅读的同时,教师要注意搭建多种形式的交流点,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呈现阅读成果,从而让拓展阅读绽放出美丽的花朵。
例如,教学《草船借箭》时,教师引导学生拓展閱读《三国演义》,然后组织学生排演三国故事的课本剧,进行三国人物猜猜猜的闯关游戏,制作三国的阅读小报,等等。喜欢画画的学生漫画三国人物图,喜欢讲故事的学生讲述最喜欢的三国故事,喜欢说相声的学生表演单口相声……只要愿意交流分享,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
搭建多元交流点,学生阅读分享的形式丰富多样,学生阅读着、收获着。在这样综合性的整本书阅读交流中,学生能保持更为持久的兴趣,他们的阅读会更具深度。
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不在教材本身,而在于通过教材的学习使学生举一反三,培养学生拓展阅读、自主阅读的能力。立足文本,引导学生拓展阅读,学生乐于进行拓展阅读,就是“教学做”的真正合一,如此,学生的语文素养也必能得到切实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