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固定支架固定术联合抗骨质疏松疗法治疗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效果分析

2021-07-22 01:57周家玉王洪宇
当代医药论丛 2021年14期
关键词:粉碎性桡骨优良率

秦 文,周家玉,王洪宇

(贵州省都匀市人民医院,贵州 都匀 558000)

近年来,随着骨质疏松症发病率的不断提高,老年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发病率也随之增长[1]。桡骨远端骨折是骨科的常见病。多数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可通过手法复位的方式进行治疗。据统计,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人数约占骨折患者总数的1/6。骨质疏松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可累及患者桡骨的关节面。受腕部肌肉拉力的影响,单纯进行石膏固定不能持久且良好地维持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骨折端的复位情况,在后期恢复的过程中其较易出现骨折端移位、关节疼痛等现象。外固定支架是一种固定骨骼的器具。本次研究主要是分析用外固定支架固定术联合抗骨质疏松疗法对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8 年7 月至2019 年12 月期间贵州省都匀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2 例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82 例患者按照单双数法分为对照组(n=41)和观察组(n=41)。在对照组患者中,有男21 例,女20 例;其年龄为42 ~78 岁,平均年龄为(53.40±2.41)岁;其受伤至手术的时间为0.4 h ~21 d,平均时间为(2.61±0.78)d。在观察组患者中,有男22 例,女19 例;其年龄为41 ~79 岁,平均年龄为(53.31±2.57)岁;其受伤至手术的时间为0.6 h ~22 d,平均时间为(2.53±0.75)d。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较,P>0.05。

1.2 方法

对对照组患者使用手法复位、石膏固定法及抗骨质疏松疗法进行治疗,方法是:1)对患者进行手法复位。在C型臂X 线机的引导下对患者的骨折部位进行手法牵拉挤压复位,并纠正患肢短缩的问题。复位成功后使用石膏固定骨折端。2)对患者进行抗骨质疏松治疗。让患者口服骨化三醇软胶囊〔生产厂家:正大制药(青岛)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30491〕,800 mg/ 次,1 次/d。让患者口服维生素D3(生产厂家:浙江仙琚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58975),5.5 μg/d。上述药物均连续服用2 周。对观察组患者使用外固定支架固定术及抗骨质疏松疗法进行治疗,方法是:1)对患者进行外固定支架固定术。术前,对患者的骨折部位进行检查,明确其骨折位置及周围组织的情况。协助患者取仰卧位,并将其患肢保持外展90°。对患者进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常规铺巾消毒并为患肢绑好气囊止血带。在C 型臂X 线机的引导下对骨折部位进行牵引复位。在桡骨远端桡骨茎处做一个长约1 cm 的纵行切口,切开肌腱并充分暴露骨折端,使用克氏针对骨折块进行复位固定。复位成功后,分别在桡骨干和第二掌骨的桡背侧皮肤上各做2 个长约0.5 cm 的切口,逐层切开皮下组织直至骨膜。在切口的对应位置钻孔,分别置入4 枚外固定针,安装外固定支架并锁紧螺帽。若患者合并有尺桡关节脱位,可将克氏针横向斜行置入桡骨远端进行固定,然后在骨缺损的位置注入调和好的PALACOS® 低粘度骨水泥。将患肢制动10 min,确定骨水泥固化后,冲洗创口并进行缝合,然后调整外固定支架。2)进行抗骨质疏松治疗的方法与对照组患者相同。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的优良率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使用Dienst 功能评估标准将患者的临床疗效分为优、良、可及差四个等级[2]。优:治疗后,患者的患肢未出现疼痛症状,其患肢在活动时不受限且未发生功能损伤,其握力基本恢复正常,其掌屈和背伸的角度减少<15°。良:治疗后,患者的患肢偶尔出现疼痛的症状,其患肢在进行剧烈活动后受限,其关节功能及握力基本恢复正常,其掌屈和背伸的角度减少15°~30°。可:治疗后,患者的患肢经常出现疼痛的症状,其患肢在进行常规活动时受限,其握力较弱,其掌屈和背伸的角度减少31°~50°。差:治疗后,患者的疼痛症状及握力未改善,其患肢的活动功能受限,其掌屈和背伸的角度减少>50°。优良率=(优例数+良例数)/总例数×100%。并发症包括针道骨折、针道感染、血管损伤及疼痛症状加重。

1.4 统计学方法

对本次研究的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3.0 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检验。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优良率的对比

治疗后,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治疗的优良率更高,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优良率的对比

2.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对比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相比较,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对比

3 讨论

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是临床上的常见病。该病多发生于年龄>65 岁的骨质疏松人群中。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多继发于低能量损伤。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可出现桡骨短缩及关节面塌陷的现象,病情严重者可出现下尺桡关节分离及三角软骨盘损伤。临床上在治疗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时需结合该病的病理特点及关节骨折的治疗原则,尽可能恢复患者的关节功能[3-4]。采用外固定支架固定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有利于患者桡骨远端血运的恢复,调整前壁肌肉对骨骼的牵引力,避免骨折端发生移位。治疗后,患者在门诊即可拆除外固定支架,无需住院。外固定支架较难固定没有韧带附着的碎骨块。实施外固定支架固定术时,需使用克氏针固定此类碎骨块,以确保复位满意[5-7]。在本次研究中,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治疗的优良率更高。这可能是因为,安装外固定支架能够确保骨折端在恢复期间的稳定性[8]。此外,在骨缺损的位置使用骨水泥进行填充同样可提高骨折端的稳定性[9]。为患者使用骨化三醇软胶囊和维生素D3进行治疗可改善其骨代谢异常及骨质疏松的症状,降低其发生术后骨折的风险,进而可提高其临床疗效。在本次研究中,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相比较,P>0.05。可见,对观察组患者使用外固定支架固定术进行治疗并未导致其发生严重的并发症。相关的调查研究显示,外固定支架固定术兼具钢板内固定术及石膏外固定术的特点,具有操作简单、牢固可靠、拆除方便及费用低等[10]。外固定支架固定术主要是利用韧带整复原理对碎骨块进行复位,通过对碎骨块周围的韧带、骨膜进行持续牵引使骨折端聚拢复位。本研究中的外固定支架固定术对患者造成的创伤较小,治疗后患者未进行二次手术,未出现针道骨折、血管损伤及针道感染等并发症。此外,术中骨水泥的使用还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患者患肢疼痛的症状。

综上所述,用外固定支架固定术联合抗骨质疏松疗法对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确切。

猜你喜欢
粉碎性桡骨优良率
带血管蒂桡骨瓣逆行转位治疗舟骨骨不连12例
豆粕:美豆产区干旱威胁仍未解除,大豆优良率持续偏低
双钢板技术在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中的应用
外固定架在开放性胫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及疗效分析
Y型小骨锁定钛板治疗桡骨头骨折
微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多发掌骨粉碎性骨折的临床分析
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研究进展
双钢板在治疗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中的应用
骨折方联合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4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桡骨远端骨折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