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视域下外国留学生的中国文化认同教育研究

2021-07-21 07:10陈艳宁陆增辉
公关世界 2021年12期
关键词:教育研究跨文化

陈艳宁 陆增辉

摘要:外国留学生教育工作中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一是高校教育对于文化认同教育理念的重要性认知不足;二是汉语水平不足仍然是外国留学生了解中国文化的主要障碍;三是外国留学生与中国文化之间的系统性联系不足。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采用以下方法:一是改进高校教育理念,关注对于外国留学生的文化认同教育;二是加强汉语教学,特别是针对非洲、欧洲等文化隔阂较大地区的学生选择合适的教育方式;三是引导外国留学生将中国文化融入到自身的生活实践当中,通过深刻的文化认知来实现对我国文化的认同。

关键词:跨文化 外国留学生 中国文化认同 教育研究

引言

随着我国的对外开放的程度加深,来我国留学的外国留学生的数量呈现着逐年增长的态势。我国一直以开放、包容的形式来接受和践行与各个国家之间的沟通。这是我国作为历史文明古国,实现文化传播的极好的方式。合理地对留学生传授我国文化,展示我国的风采,让更多的人理解我国文化背后的精神逻辑和内核,不再以片面的眼光来审视我国的经济和文化,这样有助于全球化程度的加深,也有助于我国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此外,文化输出还能够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我们可以通过对外国留学生的文化认同教育,促进外国留学生我国文化的深入了解,从而自发地推广中国文化。因此,本文着眼于跨文化背景下外国留学生的教育现况,深入剖析外国留学生教育工作中的问题,选择合适的教育方式来推动外国留学生对于中国文化的了解和认同,以求我国的传统文化进一步为国际社会所理解和接受,也为国际大和谐提供文化基础。

一、外国留学生的教育工作现状

当前时代背景下,外国留学生的教育与我国大学生的教育工作现状基本一致。我国传统的教育模式以知识传输为主,外国留学生所接受到的教育也大多以知识传授为主,这种教育模式以统一的标准和内容对学生实行统一的教育,极大地节省教育所需要的人力成本,是我国经济欠发达时代背景下形成的一种非常适合的教育模式。但随着我国新时代的育人标准有了综合性、创新性的要求,这种教育模式也面临着变革。外国留学生的教育工作,不能仅以知识教育为主,要让外国留学生了解我们的国家,加深对于我国文化的认同,我们要对他们深入地了解并进行特异性的、人文化的培育,将我国的文化与他们的实践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促进他们进行自发地学习和深入研究。只有这样的教育模式才能够让外国留学生加深对我国文化的理解,从内心保持着对我们中国文化的喜爱,并且主动地成为中国文化的传播者。

二、外国留学生教育工作中的问题

(一)高校教育对于文化认同的教育理念的重要性认知不足

对于不同文化背景的外国留学生存在学习障碍问题,其根源是由于高校教育对文化认同教育理念的重要性认知不足。出现这种情况,一是因为我国的教育长期以来延续着一种相对固定的教学模式,这样我们能够对学生进行简化的、统一的知识教育。另一方面,我国的文化历史悠久,若要对外国留学生进行定制教育,要花费很多资源,这对于高校本身师资力量来说是一种极大的挑战。这些客观存在的问题,也是我国教育系统亟需解决的问题。这种教育模式使得外国留学生在我国接受教育的过程中,较少接触中国文化,对中国国情不是很了解,更谈不上对中国文化的认同。

(二)汉语水平不足仍然是外国留学生了解中国文化的主要障碍

汉语水平不足,则是外国留学生了解中国文化的主要障碍。我国的文字历史可以追溯到5000年前,从最早的象形文字开始,发展到现在的简体字,其本身就具有悠久的历史沉淀。这种历史悠久的独特文字,外国留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充满了难度和挑战。我国的文化从来就不是非黑即白的文化,而是讲究融合和统一、开放与和谐的一种古老文化,汉语的意义会依据语境的客观情况而产生大相径庭的解释。对外国留学生来说,这样的复杂的情况很难让他们了解及掌握。汉语水平不足,表现在汉字认知量不足,以及对汉语应用中的多义性了解不足两个方面。汉语水平不足,使得外国留学生即使想要了解我国的文化,也很难实现。如何解决语言障碍,让外国留学生能够系统性地体验和了解我国的文化,这也是一个关键问题。

(三)外国留学生与中国文化之间的系统性关联不足

由于汉语水平不足,部分外国留学生在接受汉语教育过程中,很难找到与中国文化之间的系统性关联,而只能脱离地、二分式地进行着各自的生活和行为方式。外国留学生仍然以其掌握的外国文化观念为主,而不能结合我国的文化特点来感受中国的生活和交流方式。产生这样的问题,跟汉语水平不足是有直接关系的。汉语水平不足导致他们难以理解中国文化,两者间的系统性联系不足,让外国留学生难以融入中国社会当中。

三、加强外国留学生对于中国文化的认同程度的方法探讨

(一)改进高校教育理念,关注文化认同教育

要解决不同文化背景会影响外国留学生对中国文化的理解,首先我们要做的是解决高校教育理念方面的问题。高校需要关注文化认同教育这个方向,更多地对外国留学生进行文化熏陶。这样做的好处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能够让外国留学生更好地融入我国的社会系统当中,对我国的社会形态和意识产生更加深刻的了解;另一方面则是能够让他们在具有深刻认知的基础上产生文化认同,帮助我国文化走向世界。这也是符合我国开放与包容的国家意识的。文化认同教育在未来的全球化进程当中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它能够帮助我国在国际社会上建立更加谦逊和谐的形象,并且让国际社会真正地认识到我国的文化内核——即“阴阳和谐、万物自化”。这样也能够降低西方发达国家对于我国的戒心和防备,为未来的全球大和谐打下文化基础。

(二)加强汉语教学,特别是针对非洲、欧洲学生等文化差异较大的学生

加强对外国留学生的汉语教学,是实现外国留学生对我国文化的深度认同的客观语言基础。在目前的文化认同教育过程当中,东南亚国家的留学生,相对于非洲、欧洲等距离我国较远国家的留学生,往往更加容易具有融合和了解我国文化的能力。因此,加强语言教学特别是针对非洲、欧洲等文化差异较大的地区的外国留学生,对他们进行适度的汉语教育。在进行汉语教育的过程中,中国文化会潜移默化地对他们是非观和价值观方面的产生一定的影响,能够让这些外国留学生愿意参与到我国的社会实践中来。但是由于我国的文化意识本身是与他们从小所接受到的教育不尽相同的,因此对于他们的教育过程我們也要相当小心。我们要对不同的性格和观念的学生进行差异性的引导。我们的目的,是让他们对我国的文化产生了解,并鼓励他们自发学习和深入实践,而不是以语言灌输为目的。我们需要引导外国留学生去自我学习,让他们发挥自己最大潜力来学习和了解我们的中国文化。

(三)引导外国留学生将中国文化融入到自身的生活实践当中

在外国留学生的汉语教学的基础上,加强高校中国文化方面内容,还需要引导外国留学生将中国文化融入到自身的生活实践当中,让他们体会到我们文化当中的博大精深。实践是学习中国文化的最好方式,只有通过适度的实践,外国留学生才能够从一个对我国文化没有丝毫了解的状态,升级成为一个能理解并真正能夠融入到我国社会、真正对我国的文化产生深入兴趣的文化传播者。同时,将中国文化融入到他们自身的实践当中,也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处理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种人际关系,减轻他们在异国他乡求学过程中的文化休克,提升他们对我国社会的归属感,让他们充实地完成留学任务。

四、结束语

跨文化背景下外国留学生的中国文化认同教育工作仍然需要长期的努力。对外国留学生的中国文化认同教育是一项重要的工程,也是我们不能够错过的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的机会。外国留学生能够作为关键的个体,将我国的文化传输到世界的各个角落,加深各国人民对于我国文化的认知和认同。这也是在全球化背景下实现国际大和谐的文化基础。我们需要改进对于外国留学生的教育理念,加强他们对于我国语言文字的内核的认知,引导他们将所了解中国文化在自身的实践中加以运用。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够真正体验到我国文化的原则和内涵,自发地去为我国的文化传播事业做出贡献。

课题项目:广西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课题(2018LSZ002);右江民族医学院2019年度校级教育教学改革立项项目(JB2018-12);右江民族医学院2019年思想政治理论课题教师专项课题(2019SZB0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张雅卓..跨文化视域下中国海外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吉林大学,.2019.

[2].史兴松,.冯悦..润物细无声——来华国际教育对中国文化的有效传播[J]..外语教育研究,.2019,.007(001):1-7.

[3].包丽娜,.吕健..文化生态视域下的来华留学生跨文化认知体系研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19,.032(003):35-37.

[4].孙庚,田嵩..跨文化适应性视阈下媒介接触行为探析[J]..社会科学家,.2020,.No.279(07):145-150.

[5].鲁晓川,.王栋..跨文化适应视域下高校留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探析[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0,.004(002):21-22,46.

[6].姚媛..跨文化传播视域下春节文化在来华留学生群体中的传播与建构[D]..西北大学,.2019.

猜你喜欢
教育研究跨文化
跨文化的儿童服饰课程初探
跨文化传播学理与实践的全景展现
简笔画在培养小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中的使用策略
The Images of Hua Mulan in Chinese and American films
小学语文教育中对学生个性的培养研究
医学生职业精神培育的探析
民族舞蹈的研究前沿与热点的对比分析
网络教研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对策研究
“微文化”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The Significance of Achieving Effective Cross—cultureCommunication in Foreign Trade Busin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