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晓洲
脑梗死是一种临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好发于中老年人群,具有极易反复发作、发病率高、致残率高、致死率高等特点[1]。现代医学认为,治疗脑梗死病人的主要目的是尽量减少后遗症和恢复脑部神经功能[2]。脑梗死属于中医学“中风”范畴,临床主要表现为口歪眼斜、半身不遂、猝然昏倒等。脑梗死发生后给病人的身心健康带来巨大影响,与此同时也给病人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诸多文献表明,对处于恢复期的瘀血阻滞证脑梗死病人,加强对症治疗能够有效改善其预后效果[3]。注射用血塞通的主要有效成分是三七总苷,三七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功效。现代医学认为注射用血塞通能够有效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黏稠度。本研究观察注射用血塞通+血栓通胶囊序贯疗法治疗脑梗死恢复期瘀血阻滞证的临床效果及对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的影响。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3月—2020年3月我院收治的脑梗死恢复期瘀血阻滞证病人126例。纳入标准:①符合我国中西医关于脑梗死恢复期疾病诊断标准(符合西医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诊断标准);②符合中医中风病-中经络、瘀血阻络证诊断标准;③病程2周至3个月;④NIHSS评分>7分且<21分;⑤临床资料完整者。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器质性疾病者;②语言表述不清晰者;③对阿司匹林肠溶片、注射用血塞通、氯化钠注射液以及灯盏细辛注射液等药物过敏者。将126例病人随机分为3组。观察组42例,其中男28例,女14例;年龄(60.23±8.87)岁;病程(46.14±23.35)d。对照1组42例,其中男27例,女15例;年龄(62.35±7.55)岁;病程(45.56±26.14)d。对照2组42例,其中男29例,女13例;年龄(64.12±5.63)岁;病程(50.24±21.36)d。3组病人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获得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病人及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治疗方法
1.2.1 观察组 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沈阳奥吉娜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65051)每次100 mg,每日1次;注射用血塞通(哈尔滨珍宝岛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20026437)400 mg,用10%葡萄糖注射液500 mL稀释后缓慢静脉输注,每日1次,连续治疗15 d。随后改为服用血栓通胶囊(哈尔滨珍宝岛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20025972,规格:每粒0.18 g)每次2粒,每日3次,继续服用15 d。
1.2.2 对照1组 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沈阳奥吉娜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65051)每次100 mg,每日1次;灯盏细辛注射液(云南生物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53021569,规格:每支10 mL),每次20~40 mL,每日1次或2次,用生理盐水250 mL稀释后缓慢静脉输注,连续治疗1个月。
1.2.3 对照2组 应用阿司匹林肠溶片(沈阳奥吉娜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65051)每次100 mg,每日1次,连续治疗1个月。
1.3 观察指标 比较3组NIHSS评分疗效、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中医证候疗效、巴氏指数(Barthel)评分、一氧化氮、内皮素-1。
1.4 疗效评定标准
1.4.1 NIHSS评分疗效 基本痊愈:NIHSS评分减少≥90%;显著进步:NIHSS评分减少>45%且<90%;进步:NIHSS评分减少18%~45%;无变化:NIHSS评分减少<18%;恶化:NIHSS评分增加>18%[4]。
1.4.2 中医证候疗效 痊愈:治疗15 d后病人临床症状完全消失且中医证候积分减少≥95%;显效:治疗15 d后病人临床症状有所改善且中医证候积分减少≥70%且<95%;有效:治疗15 d后病人临床症状有一定程度消失且中医证候积分减少≥30%且<75%;无效:治疗15 d后脑梗死恢复期瘀血阻滞证病人的临床症状未消失且中医证候积分减少<30%[5]。
1.4.3 mRS评分标准 0级:完全没有症状;1级:尽管有症状但未见明显残障,能完成所有经常从事的活动;2级(轻度残障):不能完成所有以前能从事的活动,但能处理个人事务而不需要帮助;3级(中度残障):需要一些协助,但行走不需要协助;4级(重度残障):离开他人协助不能行走以及不能照顾自己身体的需要;5级(严重残障):卧床不起,大小便失禁,需持续的护理和照顾;6级:死亡。
2.1 3组NIHSS评分疗效比较 观察组NIHSS评分疗效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1组、对照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3组NIHSS评分疗效比较 单位:例(%)
2.2 3组mRS评分比较 观察组mR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1组、对照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3组mRS评分比较 单位:例(%)
2.3 3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观察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1组、对照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3 3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2.4 3组治疗前后Barthel评分比较 治疗前,3组Barthe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Barthe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1组、对照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4。
表4 3组Barthel评分比较(±s) 单位:分
2.5 3组治疗前后一氧化氮、内皮素-1水平比较 治疗前,3组一氧化氮、内皮素-1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一氧化氮水平较治疗前升高,内皮素-1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一氧化氮水平高于对照1组、对照2组,内皮素-1水平低于对照1组、对照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5。
临床实践表明,脑梗死病人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缺损[6]。临床分期将脑梗死发病半年以上的时期称之为脑梗死后遗症时期[7]。根据脑梗死后遗症时期的不同病灶出血部位,可出现不同的神经功能症状,如果运动神经受损病人将出现肢体偏瘫症状,如果中枢语言受损病人将出现语言功能障碍。现阶段来看,临床缺乏治疗脑梗死恢复期瘀血阻滞证病人的标准[8]。多数学者认为,彻底清除病灶以及减少脑组织缺血病灶的形成是改善脑梗死恢复期遗留症状的重中之重[9]。有关研究资料显示,对脑梗死病人采取中医药治疗具有独特优势[10]。
中医学认为,脑梗死恢复期瘀血阻滞证病人主要病机为阴阳失调、气血逆乱、气虚渐甚、血液运行受阻、脉络瘀阻[11]。注射用血塞通的主要成分三七皂苷具有消肿止痛和活血化瘀的功效。现代药理学研究显示,三七皂苷通过清除氧自由基和抑制血小板活性来发挥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12]。有研究结果显示,三七皂苷能够有效抑制血栓形成[13];积极改善红细胞变形能力和缺血区微循环[14];积极改善脑梗死后神经功能缺损,通过注射用血塞通来恢复脑梗死恢复期瘀血阻滞证病人的脑部功能[15]。
药理学研究证明,注射用血塞通联合阿司匹林存在药代动力学药物相互作用,一方面能够提高阿司匹林浓度,一方面能够促进三七皂苷的吸收[2]。血栓通胶囊的主要成分为三七总皂苷(从三七中提取而来)。血栓通胶囊能够积极改善脑梗死病人的脑部血液供给,与此同时抑制血小板聚集,积极改善血液流变学,继而广泛用于脑梗死、血管性痴呆以及脑出血病人。脑梗死恢复期瘀血阻滞证病人存在内皮功能障碍,其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受到严重损害,大量内皮素-1释放,血管被强烈收缩,继而刺激内皮细胞释放有关炎性因子,而此时内源性血管舒张因子(一氧化氮)合成减少,一氧化氮与内皮素-1之间的平衡被打破,继而无法维持脑梗死恢复期瘀血阻滞证病人的血管正常收缩功能,最终加重病情。体外研究表明,血栓通胶囊能够抑制血管紧张素Ⅱ所致的脐静脉内皮细胞一氧化氮释放减少和内皮素-1释放增多,进而有效保护血管内皮细胞。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一氧化氮水平高于对照1组、对照2组(P<0.05),内皮素-1水平低于对照1组、对照2组(P<0.05)。表明血栓通胶囊能够降低脑梗死恢复期瘀血阻滞证病人内皮素-1水平,提高一氧化氮水平。
住院病人采用注射用血塞通静脉给药的方式可迅速稳定病情,15 d后改用血栓通胶囊口服用药即可满足治疗要求,便于病人出院后继续服药治疗,因此,临床提出了血栓通胶囊的序贯疗法。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NIHSS评分疗效、mRs评分、中医证候疗效均优于对照1组、对照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Barthe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1组、对照2组(P<0.05)。表明注射用血塞通联合血栓通胶囊的序贯治疗,一方面,能够改善脑梗死恢复期瘀血阻滞证病人的脑部神经功能,另一方面,能够提高Barthel评分及中医证候疗效。
综上所述,注射用血塞通联合血栓通胶囊的序贯治疗脑梗死恢复期瘀血阻滞证病人,可提高NIHSS评分疗效、Barthel评分及中医证候疗效,改善残障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