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若沙
摘 要: 小学生正处于培养良好思维品质的关键时期,培养小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将为核心素养和终身学习能力的提升奠定扎实的基础。而在语文教学中开展群文阅读,通过多文本组合的方式拓展阅读材料,夯实学生思维的知识基础,创设认知冲突问题链和广阔的思维空间,将为学生提供质疑探索的过程体验和交流分享的展示平台,这不仅落实了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阅读量的要求,更实现了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发展。因此,文章尝试从群文阅读教学、批判性思维的理论着手,提出具体可行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 群文阅读;批判性思维;核心素养;文本
在当今信息时代,人们都处在各种信息的洪流之中,学生如果一味地接收信息,就不能甄别信息的真伪、判断信息的价值,更不能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及现象,形成自己的观点,因此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至关重要。而运用群文阅读教学法培养小学生批判性思维符合语文学科与思维的特殊关系。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开展群文阅读既能够促进学生语言的建构与运用,更能够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提供丰富的信息环境和阅读空间,促进思维的发展与提升,但目前小学阶段如何具体操作尚且比较模糊。因此,文章将根据儿童思维发展规律,构建依托群文阅读教学培养小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模型,并就教学策略进行探讨。
一、 概念界定
笔者比较赞同李祖文老师对群文阅读的定义:“针对一个与教材结合且又让学生关心、感兴趣的议题,根据所要达成的目标要求,选择一组有意义且具互文性的文本,允许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教学,让学生在讨论分享中建构对某个概念的较全面的认知,从而全面提高学生阅读素养。”
关于批判性思维目前被广泛使用的是恩尼斯的定义:为决定相信什么或做什么而进行的合理的、反省的思维。思维技能指对思维对象进行不断质疑、分析、推理、评判的技能,所以一个好的批判性思维者一定是批判性思維技能与批判性思维倾向相结合的结果。考虑到儿童的思维发展规律,本研究主要针对小学中高段,即三、四、五、六年级的学生。
二、 依托群文阅读教学培养批判性思维的意义
(一)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依托群文阅读培养批判性思维,有助于在比较阅读中树立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独立思考、多角度分析、严谨推理从而做出审慎判断的能力,涵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实现学生自主发展,提升问题解决的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有利于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形成
人们处在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每天必定接触到大量的信息,只有凭借良好的阅读方式、思维习惯去筛选、判断信息。筛选信息的过程就是对信息进行加工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而本研究借助群文阅读培养批判性思维主要的训练点就是培养学生求真质疑、鉴别分析、推理论证、评价判断的思维习惯,有助于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形成。
三、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批判性思维的培养目标
由于批判性思维倾向和技能的培养还需要一定的知识基础,学生需要大量的阅读积累才能提升批判性思维的成熟性。而目前小学语文教材中批判性思维训练点有限,为课外阅读留下了广阔的阅读空间。但如何立足教材、整合阅读材料,形成立体的适合小学生的思维训练体系,尚需探讨。
1.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批判性思维技能培养目标包括:质疑、分析、推理、评判能力。
2.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批判性思维倾向培养目标:求真、开放、严谨、审慎思维。
四、 依托群文阅读教学培养批判性思维的具体策略
(一)议题选择
群文阅读教学中议题选择的角度有很多,可以指向语言建构、文化传承、审美鉴赏等方面,但文章仅针对批判性思维的培养进行探讨。选择议题应当满足以下几个条件:
1. 指向性
指向性是指议题的选择必须指向教学目标,紧密围绕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展开,防止学生讨论过程中缺乏引导,漫无边际地发散、漫谈、构建文本。教师在选择时可以根据学情预设学生的思维生长点,结合文本特征和教学目标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倾向及技能。
2. 开放性
开放性体现在尽管目标指向很明确,但是议题选择的范围是开放的、灵活的,同时议题的议论空间是广阔的,对应的不是唯一的答案,而是允许学生在合理范围内最大限度地进行个性化的思考、论述,允许学生针对文本系统提供的多种观点、多种角度展开多样化理解,甚至可以超越文本、联系实际迁移运用自己的已有经验。教师可以抓住争议的焦点设计议题,诱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激励他们阅读不同的材料,搜集支撑自己观点的证据。
3. 可议性
问题是思考的起点,议题的选择最好能创设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衍生出一系列子问题,吸引学生不断追问、不断探索,与教师、同学、文本、作者展开深入对话,在交流讨论中形成自己的思考、表达自己的见解,从而提升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而且议题本身没有明显的情感倾向或观点暗示,让学生从正面、反面、侧面等多方面都有话可说,都可以介入议题的探讨中。教师要勇于选择一些与权威观点相反的声音供学生探究、质疑,鼓励学生突破思维定式,对已有的观点进行反思、调整。
4. 生成性
在群文阅读教学中,议题的选择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文本特征确定议题后,在文本的反复解读中,在师生的共同建构中,都可以不断对议题进行优化、修改、生成。教师也可以根据议题去生成文本材料,形成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动态阅读环境。
(二)文本组合
文本组合指围绕议题选择文本,小学阶段数量以3~6篇较为合适,通过文本的有机组合,使之形成一个结构化的整体。在组合方式上,可以基于单元视域下的人文主题选取文本资源,可以基于文体特征选取类文强化阅读体验,可以基于作者经历选取不同时期的作品,可以基于同一内容选取其他角度材料,也可以基于时事热点选取不同角度的报道评论。但在多元组合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