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允如
摘 要:小学阶段在个人发展过程中占据重要地位,而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力低,除了会对学生数学知识的掌握形成阻碍,同时也会影响学生个人发展。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应将学困生的转化作为教学重点,推动学困生学习力的提升。文章首先针对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学困生产生的原因加以阐述;其次,针对数学游戏在提升小学低年级学困生学习力中的应用策略提出几点建议,望借此可推动学困生的转化。
关键词:数学游戏;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
针对小学阶段的学困生而言,数学知识的学习具备一定难度,使得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会产生畏惧心理,这对学困生数学学习成绩的提升形成一定阻碍。教师可以此阶段学困生的兴趣爱好为依据,借助数学游戏的应用,调动学困生课堂活动参与的积极性,将此作为基础,帮助提升学困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本文围绕数学游戏在提升小学低年级学困生学习力中的应用策略展开探讨。
一、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学困生产生原因
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学困生产生的原因主要为如下两方面。首先为教师方面。课堂教学活动中,其他学生的态度及教师的态度是导致学困生产生的一项重要原因。教师在数学课堂中,针对学困生多予以视而不见或冷漠的教学态度,对学困生的要求多为可以不学,只要在课堂中不打扰到其他同学即可,甚至部分教师针对学困生存在辱骂等行为,而班级的其他学生在教师的影响下,会孤立学困生。此外,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所采用的教学方式不恰当,也是导致学困生产生的一项重要原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實施一刀切教学模式,针对全体学生均采取同等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间学习成绩的差异加大,致使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欠缺学习自信,成为学困生。其次为学生自身层面。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数学学科学习意识薄弱,并未对学习的重要性形成认知,使得自身学习动力不足。
二、数学游戏在提升小学低年级学困生学习力中的应用策略
(一)利用游戏构建教学情境
分析现阶段小学生普遍性格特征发现,此阶段的学生均对游戏抱有兴趣,学困生也不例外。小学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可借助游戏的引入完成数学教学情境的构建,借此,除可吸引学困生课堂注意力外,还有助于调动学困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帮助学困生对新的数学知识加以快速吸收及理解。如教师展开“长方形和正方形”教学内容时,多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引导学生在教室内部找寻相关图形,或借助联系自己实际生活回忆在生活中所观察到的长方形及正方形图形。实际上此种教学方式无法帮助学困生在空间层面对正方形及长方形加以感知,使得学困生所获得的知识仅能停留于头脑层面,无法真正内化于心,对学困生学习力的提升及数学思维的构建难以起到推动作用。
此外,教师借助问题情境的设计,可有效调动学困生求知欲,促使学困生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教师应借助合理的教学游戏的设计,引发学困生主动展开思考。教师所设计的教学游戏需结合教材内容,与教学重点、难点知识相连,帮助学困生对数学学习方法加以掌握。如教师讲述“长度单位的比较”教学内容时,可结合本节课所讲述的长度单位引导学生展开排列比较游戏。教师在课前可向学困生提问是否了解自己的手臂伸展的最大距离,随后可将分米、厘米、米等三个典型的长度单位向学困生介绍,在学困生对长度基本单位形成了解后,便可展开后续游戏活动。教师可先让学困生从文具盒内取出长度最长及最短的两支铅笔加以比较后,再对两支铅笔的长度进行准确测量,同时引导学生对两支笔的长度差加以计算,若学困生计算正确,则可予以相应的奖励。借助此方式,除可帮助学困生树立数学学习自信心外,还可促使学困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正面的学习体验,推动学困生的转化。
(二)借助游戏突破教学重难点
分析小学阶段学困生特点发现,多数学困生认知能力较为薄弱,且逻辑思维能力较为欠缺,因此学困生在面对复杂问题的解答时,难以对问题形成良好的理解及掌握。所以教师可借助游戏化的教学模式,对学困生面对复杂知识点时的畏惧心理加以缓解,为学困生学习数学知识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促使学困生在轻松氛围的引导下完成对知识内容的理解及感知。如教师教学“年月日”教学内容时,因学困生对时间概念尚未形成清晰认知,因此难以对年月日之间的关系进行准确掌握。对此,教师可引导学困生借助动手实践完成日历,借助轻松的手工游戏的展开,对年月日的相关知识加以了解。此外,教师在学困生日历制作过程中,还应对学困生展开积极引导,为学困生手工游戏的展开创造良好条件。除此之外,教师在教学“克与千克”教学内容时,还可引导学困生借助实际的称重,对重量的变化加以感知,实现数学知识的内化于心,而并非仅停留在头脑层面。此外,教师借助此种游戏式教学方式的应用,可以实现学生创造力的提高,推动学困生的转化,提高学困生学习力。
(三)利用游戏展开数学实践
新课标背景下,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除应重视学困生基本数学常识的掌握外,还应将学困生数学知识应用能力、数学实践能力的培养作为重点,推动学生困生学习力的全面提升。所以,教师在具体的课堂教学活动中,一方面可引导学困生对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勤加观察,并引导学困生将所掌握的数学知识尽可能地应用在实际生活中;另一方面,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应尽可能地为学困生构建真实化的场景,促使学困生在实践中对数学知识加以理解,对所掌握的知识形成深层次的认知,推动数学实践水平的提升。如教师引导学困生完成基础的加减法数学知识后,便可模拟购物情景游戏,引导学困生借助纸币模型展开买卖,借助实际的计算及找零等活动的展开,推动学困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对于“图形的运动”这一课,此节课的主要教学目标为帮助学困生对轴对称图形形成认知,因此此节课课本知识讲述完成后,教师可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对生活中、自然中常见的轴对称图形加以找寻,学困生会发现身体、蝴蝶翅膀及树叶等均为轴对称图形,随后教师可引导学困生将自己的所见用绘画的形式加以展现。学困生借助此游戏活动的参与,除可对课堂中所学到的知识加以验证外,还可与在实际生活中所掌握的数学知识相连,调动数学学习兴趣。借助实践活动的展开,可推动学困生学习力的提升。
综上所述,教师在小学低年级数学阶段需重视学困生的转化,借助先进的教学模式的应用,调动学困生数学学习兴趣,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可应用数学游戏吸引学生课堂注意力,还可借助游戏的应用实现教学情境的构建,帮助学生对教学重难点加以掌握,也可借助游戏实践活动的展开,推动学困生学习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张晓东,唐恒钧.在数学游戏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力——以“数学归纳法”教学为例[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16(6):34-36.
[2]曹虹.以提升学习力为载体开展小学数学深度学习[J].文渊(高中版),2019(2):330.
[3]王玉乾.小学数学提升学生学习力的策略研究[J].好日子,2019(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