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跃斌
摘 要:审美教育课程群建设能够充分适应新时期教育发展形势对高中阶段教学的要求,以同一审美教育指向整合高中阶段部分课程。学校可以“智美课堂”为呈现方式,以教师发展论坛等教学研讨活动为媒介评价课程群建设,将审美教育元素贯穿整个课程群建设过程,呈现不同课程间既具个性又能互补的特点。经过研究可知,审美课程群建设,能够提高教师教学质量、学生的学业水平和审美能力,使师生得到审美文化的熏陶,更自由、更具个性地全面发展。
关键词:课程群;审美教育;学科;教学
基金项目:本文为苏州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课题“尚美启智:高中审美教育课程群建设与实施与研究”(课题编号:16121004)的研究成果。
高中审美教育既审美又育人,本身就是一门交叉学科,不是几门学科的生硬拼凑,而是以教育学和美学的有机融合为主体的多学科知识的综合和整合。德国美学家席勒认为,美育的目的就在于“培养我们感性和精神力量的整体达到尽可能的和谐”,美育更本质的意义则在于对整个教育过程的贯穿,由此达到以美育人的效果。
审美教育渗透到各个学科中,课程群建设实践便成了实施审美教育的必然选择,这个实施过程应上升到指引整个学校办学活动的高度,这也是新时期教育教学中核心素养理念的体现和实践。为此,我校开展了诸多这方面的研究和实践,具体实施策略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课程群建设的思路及原则设想
1.课程群建设并非简单的课程教学设计和实践的组合。构成课程群的若干课程之间既相互独立又密切联系,既保持各个课程各自的独立特点,发挥个体独有的优势和作用,又能体现与其他课程间的相关性、互补性。学校要根据教学设计和实践,打破不同课程间的壁垒,整合课程群建设需要的相关内容,把课程群建设作为学校教学实践的系统工程,依据学校课程安排的整体构架进行设计。
2.课程群建设必然要结合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学校要打破原有规则,实现课程间的有机融合,坚持创新性原则,对相关课程重新规划、设计、构建,而不是生搬硬套、任意牵扯。比如我校正在开展的“智美课堂”教学模式实践,就可以从课程群建设中实施美育元素的构架和实践,再结合我校的“教师发展论坛”系列活动,从课堂实践、评课教研等活动中将课程群建设的实施策略持续完善。
3.课程群建设过程中,除注重整体规划、顶层设计之外,也要注重展现教师个性教学特色,不要一味地追求分数、等级等应试效能,而是要鼓励教师开发具有地域特色、适合本校和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课程。学校应以审美教育为课程建设旨归,在审美视野下组织整合各类课程资源,确保其合理设置和高效实施,让师生在审美文化的熏陶下,更自由、全面而又个性地发展。比如我校开设的系列校本课程、美术教育课程、音乐教育课程,就可以与其他科目的部分文化元素适当融合,突破单一的指向高考课程的教学环节。
二、课程群建设的过程及步骤
1.基于审美教育培养目标,提出课程群建设架构,整合审美教育学习内容。在整合过程中,提炼各课程之间的共通性、共融性的知识内容,在教学实践中将课堂主旨指向审美教育。
2.理清不同课程的关系,把握内在逻辑,结合本校学生学情和日常学习特点,构建新的课程体系。
3.结合新时期审美教育对高中学科教学的要求,针对确定教学指向设计的课程群,设计适合本校学情的教学思路,探讨推进课程改革的教学方法,与我校“智美课堂”模式结合,促进学校教学呈现特色、顯现效果。
学校要建立立体课堂教学结构,让学生发展系统思维、创新思维、批判思维等思维能力,在诸多课程的有机融合过程中受到更丰富的人文滋养,获取更加正确的道德认知,凝练终身受益的核心素养。学校要适当选择课程群中具有突出特点和典型性的课型,尝试在不同年级、不同班级中推广这些课型。
三、实施过程中的教师因素
在课程群建设中,各学科教师都会参与其中,发挥各自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无论是课程群的知识体系建构设计,还是课程群任务的贯彻落实,以及审美教育的评价,都需要以教师的学科素养为支撑。教师具备高度的学科素养,是提高课程群建设质量的关键。
课程群建设既需要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统筹规划,也需要他们对本学科知识融会贯通。教师在现有学科基础上对知识进行拓展,需要具备扎实而渊博的知识基础,如果教师学科能力不够,就难以将课程群建设提升至新的高度,课程群建设就无法超越原有的课程体系。
四、对实践的一些思考
1.国家、地方、学校三类课程的整合能够使课程群建设内容更丰富。教师除了实施国家规定的教学课程或对国家课程进行校本化实践,还可以适当借鉴和采用地方课程资源,开设相关选修课程,组织社团活动,编写符合本校特色的审美教育校本课程材料,强调各类课程审美目标的一致性、连贯性和层次性。例如我校校本课程中“常熟乡土文化”“倾听江南——走近苏州评弹”等课程,有效地体现了国家课程的整体性和区域课程的地方性的融合,极大地拓宽了学生的学习视野。
2.智美课堂是课程群建设的实施阵地,它能够以美启智,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个体灵动的学习潜能,促进教学相长,实现“至真至美”的价值与目标。教师要积极推进教学模式的创新和探索,将智育与美育融合汇通,打造灵动课堂,发挥课程群的优势。学校要通过提高教师美育修养和美学素质,将美育的原则和方法灵动地贯彻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创设以审美教育为中心的课堂结构,挖掘教材中灵动的美的内涵。
学校要重视研讨课程群建设安排的有效性,创设巧妙的审美教育情境,在教师的学科教学实践中贯彻审美教育内涵;要探索优化课程群建设中的新样态,细化交流,使教师充分体验教学、教研、科研的获得感,享受美育的“归属感、尊严感、使命感、成就感”,进而提高审美教育的效益、效能、效率。
3.艺体文多元素呈现使课程群建设更具特色。教师要发挥美术班、音乐班学生灵动活泼、创新意识强等优点进行课程设置。同时教师要发挥文化类班级学生文化素养较高,思想心理较为成熟,行为方式较为文明有序的优点,组织不同年级歌唱比赛、美术展览、文艺汇演、演讲比赛、朗诵比赛、知识竞赛、摄影比赛等活动,给学生提供交流沟通,取长补短的机会,增加不同课程的融合浸润,使学生在不同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拓宽学习视野,增长知识的宽度和深度。
总体上来说,我校的审美教育课程群建设实施过程中,围绕“立德树人”教育追求和新时代有效教学思想,挖掘和延展了学科内容和实践活动中的审美教育内涵。我校通过开展系列活动,承载了“审美教育”的诸多维度,将课堂教学与其他育人策略相结合,引领学生关注学习和生活中美的因素,拓展了审美教育内容和教育实施策略,获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周崴.学校顶层设计下的特色课程群建设[J].教学月刊(中学版),2015(22):34-37.
[2]庄惠芬.建构有利于学生审美发展的课程形态[J].人民教育,2019(10):51-54.
[3]张丽萍,刘东升,林民.“课程群”教学管理体系的建设与实践[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26(3):61-64.
[4]张治中.以美启智,智美融合,构建智美课堂教学模式[J].教师,2016(1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