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文旅融合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

2021-07-20 09:29车国庆刘丽丽李翠林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 2021年9期
关键词:文旅差距城乡

车国庆,刘丽丽,李翠林

(新疆财经大学 旅游管理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

随着我国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和城市偏向型政策导致我国农村发展缓慢,城乡收入差距拉大,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经济可持续发展[1]。在此背景下,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切实推动乡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作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抓手与动力,旅游产业是深入推进民族地区精准扶贫,实现农村全面脱贫致富的重要举措,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策略之一[2]。因此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旅游行业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在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因素的研究中,目前国内外学者主要从教育水平的高低[3]、户籍制度的变迁[4-5]、城镇化水平的提升[6-7]、财政分权程度的大小[8-9]、外贸易结构[10]和服务业发展水平[11-12]等不同角度探讨了城乡收入差距产生的原因及作用机理。伴随着旅游产业快速崛起并发展为国家战略性支柱产业之一,国内学者对旅游业发展与城乡收入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旅游业发展水平[13-14]、旅游产业集聚程度[15]和旅游经济的增长[16]等皆能促进区域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国外学者Sharpley和Naidoo认为旅游业可以增加穷人短期的经济利益,而对长期减贫无效[17]。Croes的研究表明,高收入家庭旅游收益高于低收入家庭,入境旅游业发展扩大了加利西亚的收入差距[18]。Alam等人则认为旅游业发展不仅拉大了收入差距,而且和收入差距之间存在“倒U型”库兹涅茨曲线[19]。

由此,目前学术界对于旅游业与城乡收入差距的问题研究并未得出一致的结论,而且以上文献忽视了从产业融合视角对城乡收入差距的研究。近年来,文化产业与旅游业融合(文旅融合)发展成为研究热点。文旅融合能够打破两产业间的壁垒,优化并重组产业价值链条,推进各资源要素在两产业间的高效配置,实现旅游产业的升级与结构优化[20]。文旅融合的发展水平反映了文化产业与旅游业的协同发展效应[21-22],对旅游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社会资源公平分配以及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等方面都有显著的影响[23-24]。然而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文旅融合发展能否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其作用边界是什么?仍是学术界悬而未决的问题。因此,在已有研究基础上,本文基于产业融合理论和涓滴理论,以中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为研究对象,首次从产业融合视角探究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文旅融合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与现有研究相比,本文可能的研究贡献如下。

第一,拓展了城乡收入差距影响因素的分析框架。现有文献主要从旅游业发展、旅游产业聚集视角来研究旅游业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本文首次基于旅游业与其他产业融合视角,探究了文旅融合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并且实证检验了其影响效应,拓展了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因素研究的新视角。第二,厘清了文旅融合对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边界,进一步完善了相关理论框架。本文发现文旅融合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存在作用边界,其中城镇化和产业结构发挥了重要的中介作用。因此本文进一步丰富了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同时也使本文对文旅融合与城乡收入差距关系的研究更符合中国情境。第三,本文的研究结论对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确保乡村振兴国家战略的有效实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以中国省份文旅融合水平为研究对象,探析其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以期能对落实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村地区人口脱贫致富、加快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产生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

文旅融合是指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在发展过程中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的最终结果[25]。旅游为文化的传播提供有效途径,而文化也为旅游的快速发展注入新的活力[26]。产业融合理论为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文旅融合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提供了支持:一方面,产业融合理论认为产业间的融合打破了两个产业的边界,拓展了产业间的关联,为融合产业提供成长动力和新的经济增长点[27]。另一方面,产业融合也会对宏观经济的增长、中观产业的发展、微观企业的运营等方面产生影响,同时文旅融合发展水平会通过影响区域经济水平的发展影响城乡收入差距[28]。因此,本文以产业融合理论为基础,对文旅融合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有助于中国各地区通过提升文旅游融合水平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为落实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助力。

(一)文旅融合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国家从战略高度上对文旅融合发展进行了具体部署,为两类产业融合发展提供了机遇与政策保障。随着旅游、文化、体育、休闲娱乐等产业的高速发展,第三产业总产值在我国GDP中占比越来越高,成为保障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抓手之一[29]。因此,文旅融合为城乡收入差距问题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视角和新思路。

其一,文旅融合推动了乡村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拓展了乡村旅游的产业价值链,进而对城乡收入差距产生显著的缩减效应[30]。因为随着游客旅游需求的多样化,产品创新、跨界整合、产业链重构等成为旅游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而文旅融合能够实现两种产业的进一步优化[31]。并且,将乡村文化、民俗文化等特色文化元素融入乡村旅游中,可以实现乡村旅游产品种类与内涵的创新、服务内容的完善,推动其产业价值链的解构与重构,达到满足游客多样化需求的目的[32]。此外,两产业间的跨界整合与乡村旅游产业价值链的延伸可以促进成本节约,实现乡村旅游的价值增值[33]。因此,文旅融合带来的生产要素高效配置和旅游产品创新发展,可以实现对乡村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进而促进乡村旅游业的价值增值、农村居民收入增加[34]。

其二,文旅融合有利于促进乡村旅游地区域经济一体化,进一步提升该地区的总体经济效益,进而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根据Aghion和Bolion提出的涓滴理论,区域经济增长会使穷人利益均沾,缓解收入不平等[35]。文旅产业融合突破了两产业原有的边界,实现了生产要素的跨地域整合与配置,同时形成了规模化的产业集群,优化了区域产业结构,最终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与总体经济价值的增值。而地区经济增长有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36]。因此,文旅融合发展可以通过促进乡村旅游地区经济的增长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基于上述分析,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1:文旅融合对城乡收入差距具有负向作用,即文旅融合发展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

(二)城镇化的中介作用

在全面建成新型城镇化之前,农村产业与城市建设融合是促进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主要手段之一,其目的是推动农村的优势产业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相辅相成、联动发展[37-38]。十四五规划指出,乡村旅游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文化在此过程中起引领作用。具体而言,乡村文化产业与旅游业融合可以使得城市在短期内吸纳了大量非城镇人口,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同时也通过劳动报酬的分配转移缩小城乡收入差距[39]。一方面,高城镇化促进资源要素在城乡之间流动,并向城镇集聚,让城市旅游产业链更加高效,从而为城镇带来更多的旅游产业价值增值[40],进而吸引了大量非城镇劳动力涌入城镇,加剧了城镇劳动力市场的竞争,均衡了城镇工作人员与非城镇工作人员的工资水平;另一方面,在文旅融合发展过程中,相较于乡村城市拥有更加完善的旅游基础设施,为城市文旅的发展带来了巨大优势,故而导致了更多非城镇人口向城镇聚集,加快了城镇化的进程。基于上述分析,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2:城镇化在文旅融合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中发挥了中介效应。

(三)产业结构的中介作用

产业结构变迁是经济发展的特征之一[41],现阶段我国城镇地区相比农村地区第三产业占比更高,且从事第三产业工人的收入高于从事农业人员收入,使得城镇居民的人均收入水平高于农村居民[42]。但是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和国家文旅厅的成立,乡村地区的文旅融合发展带动了产业结构的变迁,使得区域产业结构向高级化发展。一方面伴随着文旅融合发展,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价值链延伸会吸引从事农业工作的劳动力向第三产业转移,以提升自身的收入水平[43]。另一方面,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作为高附加值的产业,在乡村振兴战略驱动下会引导农村产业向第三产业发展,随着乡村文化与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第三产业占比甚至会超过农业产业的比例,而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的提升会缩小本地区以及关联地区的城乡收入差距[44-45]。因此,本文认为文旅融合发展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产业结构向高级化变迁,而产业结构的高级化会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基于上述分析,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3:产业结构在文旅融合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中发挥了中介效应。

二、研究设计

在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的基础上,首先,通过构建文化产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文旅融合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其次,对本研究自变量、因变量和中介变量进行测度说明,并选取相应控制变量;再次,进行本文数据收集与处理;最后,构建本文的实证模型。

(一)变量说明与测量

1.因变量——城乡收入差距(GAP)

本文参考陈斌开和林毅夫、钞小静的研究,采用城市居民与乡村居民的可支配收入比表示GAP[46-47]。同时,为了剔除价格波动对研究效果带来的影响,本文利用各省份的城乡消费价格指数,并以2008年为基期对居民收入进行平减处理。

2.自变量——文旅融合发展(CON)

对于文旅融合发展水平的测度,指标选取尤为关键。具有代表性的测量方法有三种:侯兵和周晓倩从产业业绩水平与产业要素水平两方面分别选取两产业相应指标进行测度评价[21];袁俊和高智从旅游业发展水平与文化产业发展水平维度构建了文旅融合评价指标体系[48];曲景慧从产业综合实力、经营收入、人才机构角度选择20个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测量及评价指标[22]。本文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前文的理论分析,选取文化产业发展与旅游业发展两方面指标构建文旅融合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并进一步测度了各省份地区文化产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水平的综合指数(CON)。

表1 文化产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

在收集上述指标数据的基础上,本文借鉴侯兵、袁俊和高智、曲景慧等学者的研究思路,进一步测度了各省份地区文化产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水平的综合指数。

首先,用熵值法确定指数的权重,计算公式如下。

(1)

(2)

(3)

Pij表示第j项指标在第i年的比重;Ej表示第j项指标对应的熵值。

确定每个评价指标的权重:

dj=1-Ej

(4)

(5)

dj表示第j项指标的差异系数;Wj表示第j项指标的权重。

其次,根据熵值法确定指数的权重,结合文化产业综合发展函数与旅游业综合发展函数,测评各省份文化产业与旅游业发展水平。

(6)

式中,C(y)为文化产业综合评价函数;Wj为评价指标的权重;Yij为文化产业第j个指标第i年份的无量纲化值,所得C(y)值越大,说明文化产业的发展状况越好,反之则越差。

(7)

式中,T(x)为旅游产业综合评价函数;Wj为评价指标的权重;Xij为旅游产业第j个指标第i年份的无量纲化值,所得T(x)值越大,说明旅游产业的发展状况越好,反之则越差。

U=αT(x)+βC(y)

(8)

式中,U为综合发展指数,反映文化产业与旅游业的整体发展水平对融合度的贡献。

最后,运用文化产业与旅游业融合度模型来测算各省份地区文化产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水平。学术界通常借用物理学中各要素的耦合度模型来衡量若干个系统的融合度,本文利用容量耦合系数构建文化产业与旅游业两个系统的融合度模型,计算公式如下。

(9)

(10)

R为文化产业与旅游业子系统的融合度,其值处于0和1之间,值越大融合性越好,值越小融合性越差;U为综合发展指数;D为融合发展度,是衡量文化产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水平的定量指标。

3.中介变量

一是城镇化(URB)。参考陈斌开和林毅夫、赵磊等学者的做法,利用城镇人口在总人口中的占比衡量URB,该指标越大,说明城镇化水平越高。二是产业结构(STR)。借鉴干春晖等人对产业结构的测量方法,本文以地区第三产业增加值与地区生产总值之比作为产业结构的评价标准,该比值越大证明第三产业越发达[49]。

4.控制变量

为了尽可能减少其他因素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参考赵磊、马兴超、王明康等学者的相关文献,本文将经济发展水平、人力资本、储蓄率、地区对外开放度、地区金融发展水平作为控制变量纳入计量分析。各变量的定义与测量见表2。

表2 变量的定义与测量

(二)数据来源

本文以中国31个省级行政区2008―2019年的数据为样本。其中,旅游业发展指标数据来自于各省份统计年鉴与《中国旅游统计年鉴》;文化产业发展指标数据来自于各省份统计年鉴与《中国文化与文物统计年鉴》;其他测量指标均来自于《中国统计年鉴》、国家统计局官网和各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三)模型构建

本文主要分为三部分检验文旅融合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第一部分检验文旅融合对城乡收入差距的直接影响;第二部分检验城镇化对主效应的中介作用;第三部分检验产业结构对于主效应的中介作用。各部分的回归模型如下。

对于假设1,设定回归方程(1)对其进行检验,下标i、t分别表示省份和时间;μi表示不随时间改变的各地域效应,ηt为不随地域变化而改变的时间效应,εit为随机扰动项;CON表示文旅融合发展程度;control表示各个控制变量;β0为常数项。

GAPi,t=β0+β1CONi,t+γcontroli,t+μi+ηt+εi,t

(11)

通过设定回归方程(12)和(13)对假设2进行检验。

URBi,t=β0+β1CONi,t+γcontroli,t+μi+ηt+εi,t

(12)

GAPi,t=β0+β1CONi,t+β2URBi,t+γcontroli,t+μi+ηt+εi,t

(13)

采用回归方程(14)和(15)检验假设3。

STRi,t=β0+β1CONi,t+γcontroli,t+μi+ηt+εi,t

(14)

GAPi,t=β0+β1CONi,t+β2STRi,t+γcontroli,t+μi+ηt+εi,t

(15)

三、实证结果分析

本部分内容包含本研究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变量的内生性检验、实证结果报告及实证结果的稳健性检验四部分内容。

(一)描述性统计

表3是模型中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被解释变量城乡收入差距(GAP)均值为2.825,标准差为0.517,最小值是1.85,最大值是4.28,表明不同省份及年份的城乡收入差距有所不同。文旅融合(CON)平均值为0.409,标准差为0.110,最小值为0.162,最大值为0.635,表明各区域在时间序列上文化产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存在差异。

表3 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

在进行回归分析前,对各变量进行了相关系数检验,结果如表4所示。文旅融合(CON)与被解释变量城乡收入差距(GAP)之间在1%水平上负向显著。作为控制变量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ECO)、人力资本状况(EDU)、地区储蓄率(SCA)、对外开放程度(OPE)和地区金融发展水平(FIN)与被解释变量之间在不同水平上显著,这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这些控制变量选择的合理性。此外,解释变量与其他变量之间系数的最大绝对值为0.468,低于0.5,即解释变量与其他变量不存在严重共线性。

表4 变量的相关系数

(二)内生性问题

由于文旅融合可能为内生解释变量,根据以往文献,本文选取文旅融合的滞后二期和三期作为文旅融合(CON)的工具变量。检验结果表明,在识别不足检验中,不存在识别不足的问题;在弱工具变量检验中,F值为180.435,大于15%偏误下的临界值11.59,拒绝弱工具变量的假设;在过度识别检验中,P值为0.786 2,排除了文旅融合为内生变量的可能。

(三)实证结果

在正式报告回归估计结果之前,本文对可能存在的多重共线性、异方差和序列相关进行检验,结果如表5所示。Hausman检验报告了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选择检验的chi2值及显著性结果;混合回归检验报告了固定效应模型和混合回归模型选择检验的F值及显著性结果。可以发现各个回归模型的VIF值远小于10,表明各回归模型不存在多重共线性。而各回归模型中异方差检验chi2值和序列相关检验F值都显著,表明各回归模型中都存在异方差和序列相关问题。为此,本文采用Driscoll、Kraay提出的方法进行回归估计,它在异方差与组内自相关的情况下依然稳健[50]。

表5 回归模型检验报告

实证结果分三部分进行报告:第一部分探究文旅融合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模型1、模型2);第二部分分析城镇化在主效应中的中介作用(模型1、模型2、模型3、模型5);第三部分分析产业结构变迁在主效应中的中介作用(模型1、模型2、模型4、模型6)。实证结果如表6所示。

表6 实证检验结果

模型(1)报告了控制变量对因变量的回归结果。模型(2)检验了自变量(CON)对城乡收入差距(GAP)的直接影响。实证结果显示,城乡收差距(GAP)对文旅融合(CON)的回归系数为-0.86,在1%的水平上显著。此实证结果表示,文旅融合和城乡收入差距之间存在着负向线性关系,即一个地区文旅融合水平的提升有利于缩小本地区城乡收入差距,本文提出的理论假设1得到支持。

模型(3)实证结果表明城镇化(URB)对文旅融合(CON)的回归系数为0.07,在1%的水平上显著,即文旅融合促进了城镇化进程;模型(5)显示城乡收入差距(GAP)对城镇化(URB)的回归系数为-0.18,在1%的水平上显著,即城镇化的推进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有正向影响;城乡收入差距(GAP)对文旅融合(CON)的系数为-0.73,且在1%的水平上显著。在主效应成立的前提下,上述结果符合Baron和Kenny提出的逐步检验中介效应的方法,表明城镇化的中介效应显著。在加入中介变量城镇化(URB)后,文旅融合(CON)对城乡收入差距(GAP)缩小作用仍旧显著,说明城镇化发挥部分中介的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15.1%。因此假设2得到验证,即城镇化在文旅融合对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中发挥中介作用。

模型(4)显示产业结构(STR)对文旅融合(CON)的回归系数为0.13,在1%的水平上显著,即文旅融合促进了产业结构升级;模型(6)显示城乡收入差距(GAP)对产业结构(STR)的回归系数为-0.09,在1%的水平上显著,即产业结构升级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有正向影响;城乡收入差距(GAP)对文旅融合(CON)的系数为-0.64,且在1%的水平上显著。在加入中介变量产业结构(STR)后,文旅融合(CON)对城乡收入差距(GAP)缩小作用仍旧显著,说明产业结构发挥部分中介的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25.6%。因此假设3得到验证,即产业结构在文旅融合对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中发挥中介作用。

(四)稳健性检验

本文使用了Bootstrap法进一步验证中介作用是否成立。首先,相较于Baron等人提出的因果回归方法,Bootstrap方法对中介效应的检验具有更多优势:第一,Bootstrap方法直接对中介作用进行检验,通过检验中介效应乘积系数的显著性判断中介效应是否成立,因此该方法对中介效应检验的有效性更高;第二,Bootstrap方法对中介效应的检验不以主效应的存在为前提,过往研究已经指出中介效应与主效应成立与否没有必然联系,因此,该方法对中介效应检验的程序更合理;第三,Bootstrap方法所计算的系数乘积置信区间相对多元回归分析更加精确,因此该方法对中介效应检验的检验力更高。因此,采用Bootstrap方法通过95%置信水平的临界值判断中介效应是否成立,能够得出更精确的结果,具有更好的适应性。综上,本文使用Bootstrap方法进一步验证中介作用。

本文采用Bootstrap方法进行1 000次重复取样并构造误差修正置信区间,若置信区间上下限不包括0,则证明中介效应是成立的。表6是运用Stata 14对中介效应进行Bootstrap分析的结果,结果表明文旅融合通过城镇化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中介效应是-0.001,文旅融合通过产业结构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中介效应是-0.003,且误差修正的95%的置信区间均不包含0,即中介效应成立,因此假设2和假设3得到进一步的验证。

表7 中介效应的Bootstrap分析结果

四、结论与启示

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城乡发展不均问题的国家战略,旨在坚持乡村自身根植性基础上进行建设,是根据乡村本身资源因地制宜的同时坚持“乡村性”的理论。文旅融合是新时期深化文化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进高品质旅游供给、推进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部署。在此背景下,本文结合产业融合理论,探讨了文旅融合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和作用机制,得出以下三点结论,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一)结论

第一,文旅融合显著影响城乡收入差距。无论是直接效应还是间接效应,文旅融合均在1%的水平上显著负向影响城乡收入差距。

第二,城镇化在文旅融合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具有中介效应。文旅融合在1%的水平上显著正向影响城镇化水平;城镇化在1%的水平上显著负向影响城乡收入差距;在加入城镇化中介变量后文旅融合依然在1%的水平上显著负向影响城乡收入差距。

第三,产业结构在文旅融合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中具有中介效应。文旅融合在1%的水平上显著正向影响产业结构;产业结构在1%的水平上显著负向影响城乡收入差距;在加入产业结构中介变量后文旅融合依然在1%的水平上显著负向影响城乡收入差距。

(二)启示

城乡收入差距受文旅融合、城镇化和产业结构的影响,随着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应进一步完善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体系、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调整第三产业在乡村产业结构中的占比等,以促进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

第一,完善文化与旅游产业的融合体系,加快推动文旅融合发展。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关联效应强,涉旅部门众多,部门间协调联动机制尚不健全、欠高效,导致协同效应未能有效发挥,因此应进一步完善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体系以加快推动文旅融合发展。一是基于制度融合,促进部门联动。一方面,政府应加大扶持力度和政策导向,加强各部门协调发展,完善各项规范制度,为产业融合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协同产业融合市场积极发展。另一方面,充分发挥文化和旅游相关部门的作用,对文旅融合进行大力宣传推广。两产业相关门户网站,应平衡文化和旅游板块信息宣传量,细分产业融合宣传窗口,推进文化和旅游管理职能一体化。二是加强市场监管,完善文旅融合市场服务网络体系。首先,集社会各方组织和协会的力量,搭建融合信息平台,确保融合各方市场优势,以寻求新的规模、标准和定位,将业务推向新领域。其次,通过政策和资金支持,有效利用各类资源,联合推广研发的创新产品,保证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获取最大的经济利益,促进两大产业共同发展。最后,产品在市场上进行销售后,对消费者的产品评价进行反馈管理,优化产业链上的不足和设计上的缺陷,从而正向促进两大产业的融合发展。

第二,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建立健全城市反哺农村的有效机制。文旅融合加速了非城镇人口在城乡之间的流动,应进一步均衡城乡居民待遇以带动乡村发展。一是普及同工同酬意识。高城镇化促进资源要素在城乡之间流动,为城镇带来更多的旅游产业价值增值,进而吸引了大量非城镇劳动力涌入城镇,因此应进一步强化城镇企业和非城镇人口的同工同酬意识,以此来均衡城镇工作人员与非城镇工作人员的工资水平,提升非城镇就业人口的收入水平。二是放宽户籍管理政策。现行的户籍管理制度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农村居民的医疗、教育、家居、健康等生活水平。各地区政府应采取相关措施,在快速落实国家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基础上,逐步消除此类城乡二元结构,使本地乡村居民在医疗、子女教育等方面能享受到城镇化带来的好处。

第三,大力发展乡村第三产业,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现阶段我国从事第三产业工人的收入高于从事农业人员收入,应进一步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等第三产业来提高乡村居民收入。一是推动乡村旅游产业升级。首先,将乡村文化、民俗文化等特色文化元素融入乡村旅游中,实现乡村旅游产品种类与内涵的创新、服务内容的完善,推动其产业价值链的解构与重构,达到满足游客多样化需求的目的。此外,打破乡村产业间资源的跨界整合,通过乡村旅游产业价值链的延伸促进成本节约,以实现乡村旅游的价值增值和居民收入的增长。二是推动农业与第三产业融合。在我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第三产业的蓬勃发展顺应了当前的大趋势,其巨大的发展潜力必将带来更多的就业、创业机遇。当地政府可以出台推动地区农业与第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策略,发挥农村劳动力的最大价值,实现农村居民增收,进而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猜你喜欢
文旅差距城乡
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促进城乡融合
齐鲁大地上的文旅盛宴
乘风破浪的日照文旅
文旅融合,从无到无限大
在城乡互动融合中推进乡村振兴
多去“扳手腕”——实际是跟差距较劲
安东:东方的幽静文旅之乡
让城乡学子同享一片蓝天
品质提升 让城乡风貌各具特色
课桌和电脑的差距好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