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静雅 李佳 陈燕婷
摘要:本文基于互联网技术和大数据技术,针对大学生群体的个人碳减量进行测算,以及实现收益转化。首先根据大学生“碳足迹”对大学生碳减排行为分类,在运用Python计算碳减排量,基于云计算,将碳排量数据化处理,从而实现大学生的碳排量价值挖掘。通过成立学校碳基金,将学生的碳减排量聚集后统一转换成商业利润,直接反馈给高校和学生,以满足学校和学生切身的利益需求。
关键词:大学生;碳减排;互联网+ ;碳基金;商业价值;
一、引言:
我国为实现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碳减排、限排、抵消等措施,以鼓励个人和企业从源头上进行节能减排活动。然而,在鼓励个人减少碳排量方面,虽然有规定个人碳排量可以进行交易,但没有完善的交易平台来大范围操作该理念。针对大学生群体的个人碳减排测算和收益转化的设想和研究,政府和社会组织均鲜有涉及。于是我们大胆提出该理念,通过互联网技术将碳排量数据化分类、处理,从而将大学生的碳排量商业价值体现出来;为解决个人碳减排量小,不方便直接交易的问题,将个人碳减排量转集合为学校碳基金,以校企合作的媒介,合作运营CCER项目。
二、大学生碳减排量的测算和量化
2.1大学生低碳行为分类统计①
用餐 少点外卖、就餐尽量减少外带;外卖备注自带餐具;
用轻食代替深加工食品;
从消费端减少过度包装的需求;
出行 短距离:选择步行、自行车、公交地跌代替私家车;
长举例:远距离出行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调整高铁、飞机的行程;
特殊时期:封校期间减少外出次数,非必要不外出;
生活习惯 水、电、暖以及学校其他公共设施节约不浪费,爱护不破坏
日常消费 网上购物时,提醒减少过度包装;小商品购买选择距离收货地近的商家,减少物流过程间接产生的碳排量;快递包裹回收再利用;
线下购物时:避开过度包装、过度宣传、过度装潢的商品;生活用品集中统一购买,减少因为购物带来的出行等消费次数;
人际交往 减少包装豪华的“人情礼”
其他 生活用品和书本的回收再利用;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的配件及报废件规范处理;
2.2 测算方法-----基于LCA“碳足迹分析法”
直接碳排放测算:加权计算居民生活中各项碳排活动产生的碳排放量。
根据碳排放计算器设置的输入测算参数,从衣、食、住、行、用等方面设置可估计碳排放量的相应问题,通过“问卷星”发布调查问卷,运用Excel计算后台结果数据,套用碳排量计算公式计算单项碳排放,将所得数据进行分类汇总,得到个人减排总量。
2.3 大学生碳减排数据的量化处理-----基于CGE模型Python技术
(1)机器学习的应用理念
1. 获取数据
2. 监督模型训练
3. 交易策略
4. 回溯测试&最优化
5. 模拟和实盘交易
(2)Python数据处理(以骑车或步行为例:)
碳排放量=XA*B/100+XC,碳减排量=D/100*XA
<p>每天骑车或步行距离KM</p>
<div class="box">
<input type="text" class="text" />
</div>
<input type="button" value="碳排放量" class="btn"/>
<input type="text" class="sum" />
<input type="button" value="碳减排量" class="btn"/>
<input type="text" class="sum" />
三、通过“校企合作”实现大学生个人碳减排可收益化
3.1 学校碳基金的运作机制
将大学生个人的碳减排数据集合,按照不同等级分类,汇入“碳减排”基金池;与企业交易完成后,将所得利润按等分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大学生消费奖励,并按照碳减排量给予不同等级的折扣力度。
3.1.1 成立学校碳基金的原因
大学生个人碳减排量需要通过学校基金收益转换,有两方面原因:
(1)大学生个人碳减排量小,以长期统计不便于反馈。因此个人为单位进行碳减排交易交易成本高,不便于操作;
(2)由于在校大学生活动范围有限,活动数据相似程度高,统一的集合型基金便于测算和利润的再分配。
3.1.2学校碳基金的盈利来源
(1)“校企合作”的CCER项目为学校提供了实验、实习及就业机会。
(2)“校企合作”的CCER项目发电量可供给学校用电或进行交易。
(3)学生个人碳减排额通过基金与企业交易获益。
3.1.3学校碳基金回馈途径
大学生个人用户加入学校碳减排基金,相关专业同学可以申请加入研究或者发布相关待融资项目与企业主动进行碳基金交易。
在使用相关基础设施,使用学校健身房等时,均可得到相应折扣。
3.2“校企合作”模式的运作机制
学校以低于市场碳基金交易的价格兑换企业的资金技术投资,校企共建CCER(绿色发电项目兑换低价碳排量购买权)项目,学校提供技术支持和研究场所,企业提供资金;企业通过CCER项目获得低价碳排量,发电量提供的额外收益用于项目运营长期维持。
3.2.1 企业碳排量的来源
(1)国家免费定量的碳排放额度
(2)通过碳基金交易市场高价购买其他企业的额外碳排额
(3)通过CCER项目低价购得碳排额
3.2.2 企业获益来源
通过“校企合作”,企业一方面可以以低价购得学校碳基金的碳排额;另一方面,学校为企业发展建设CCER项目提供了技术支持,企业不仅减少了项目研发成本,同时,CCER项目为企业创造了低价购得碳排量的权利。
从这两方面来说,企业以“开源节流”的方式从根本上解决了碳减排问题,提高了企业的社會责任感和社会声誉。
四、文献参考
[1]张雅琦:构建低碳校园——大学生行为碳足迹评估及改进策略分析[J].科技信息,2013(3)207-209
[2]王微,林剑艺,崔胜辉,吝涛:碳足迹分析方法研究综述[J].中国科学院,2010(7)
[3]Austin Cheng:我的第一个机器学习项目[DB].数据派ID:datapi
[4]张伟 孟凤芝 王克华 张宁 杨传强 :浅谈林业碳汇CCER项目的开发[J]山东林业科技,2019,49(1)91-93
作者简介 :1.张静雅,(2001.05——),女,汉族,山东省滨州市人。河北经贸大学,19级金融工程专业,本科生,研究方向:金融工程。
2.李佳,(2001.04——),女,汉族,河北省张家口市人。河北经贸大学,19级金融学专业,本科生,研究方向:金融学。
3.陈燕婷,(2001.04)女,汉族,浙江省湖州市人,河北经贸大学,18级法学院,本科生,研究方向:法学。
河北经贸大学 河北 石家庄 050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