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题式教学的误区与应对策略

2021-07-19 20:16王德明
广西教育·D版 2021年6期
关键词:议题创设学科

王德明

议题式教学是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课标)将高中思想政治定位为活动型学科课程,在课程实施中提倡议题式教学。议题式教学是指在议题的引领下整合学科内容、创设具有辨析性问题的情境、设定有冲突性和驱动性的问题、开展体验性的探究活动,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地,倡导在“议”中学。当前各地各校对议题式教学均开展了许多有益的探索,但实际教学中也存在诸多问题,如议题没有“议”的价值、情境创设不恰当、活动设计脱离议题等。构建高中思想政治议题式教学,教师需要把握议题式教学几个基本要素的特点,深入理解议题式教学的内涵。

一、议题式教学设计的误区

(一)议题设定缺乏“议”的价值

课标认为,教学设计能否反映活动型学科课程实施的思路,关键在于设定的议题是否准确,是否具有开放性、引领性、关联性,是否具有“议”的价值。以统编教材高中思想政治必修1第1课第一框“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为例,有的教师把议题设定为“揭示人类社会由低级到高级发展的奥秘”,这样的议题过于具体,缺乏开放性,没有“议”的必要;有的教师将议题等同于问题,设定的议题数量过多,缺乏引领性,如“原始社会解体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说原始社会不是人类的黄金时代”“为什么说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如此数量过多的议题,不利于发挥议题的价值引领作用,有可能导致学生思维混乱。

(二)情境创设不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

情境是议题式教学的载体。议题情境必须科学、合理,具有导向性、探究性、辨析性、生动性,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可以说,议题情境创设的好坏,直接影响议题教学的成败。在情境创设上,有的教师误把情境创设当成情境“创作”,编造虚假情境供学生探究;有的教师在选择情境素材时只考虑情境与议题的关联性,忽视了情境素材与学生生活的联系;有的教师为了增加情境的生动性,选择科幻、悬疑等情境素材,如选择“秦始皇陵地宫为何不能开启”作为情境素材,介绍当前考古技术的现状及进展,这样的情境偏离议题,难以达成教学目标。

(三)活动设计缺少应有的内容体验

高中思想政治基于必修课程强调学生的实践和体验,建议采取内容与活动相互嵌入的组合方式,即通过一系列活动及其序列化设计,实现“课程内容活动化”“活动内容课程化”。议题的引入和展开,往往通过“议”的活动来达成。因此,活动设计在议题式教学中十分关键。但是,有的教师在设计和开展活动时存在“为活动而活动”的现象,在活动中缺少学科内容的嵌入,甚至背离议题的价值引领。这导致议题式教学活动只有“热闹”之表象而没有“门道”,学生在活动中缺乏应有的体验。围绕议题开展“议”的活动,要以议题为主线,具有明确的学习任务和指向清晰的素养目标,学生通过活动可以实现从知识向学科关键能力和学科核心素养的转化。

(四)评价缺乏对学习过程的关注,不利于发展学生的学科思维

评价学生的学习表现是教学不可或缺的环节。科学有效的评价对学生学习具有正面引领作用。议题式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的学习、交流互动和探究思考做出适时恰当的评价,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优势与不足,切忌对学生的表现做出模糊评价或武断评价。例如,针对问题“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历史的进步”,有的学生认为残暴的奴隶社会不如原始社会。学生的观点不对,但教师不要急于下定论,可以让学生试错、质疑,引导学生从生产关系角度分析原始社会的生产关系、奴隶社会的生产关系,最后得出结论,从而明白看问题要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因此,教师在评价学生的学习时不要局限于知识和技巧,而要指向学科关键能力与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二、议题式教学的设计与实施

下面,笔者以“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为例,说明如何围绕议题设定、情境创设、活动设计、评价过程四要素设计议题式教学,以及在议题式教学中需要注意的事项。

(一)设定开放性、引领性议题

在议题式教学中,议题的设定是关键。教师设定议题要以大概念为核心,对学科内容进行结构化设计,优化核心内容,在核心内容中提炼教学主题,再将教学主题转化为议题。议题的设定需要覆盖学科课程的学习内容,体现教学重点,针对教学难点,并且要具有开放性,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发展学生的思维,具有引领性,有利于学生展开辨析式学习,这是议题能够“议”起来的前提。恰当的议题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引领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

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这个过程是由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所决定的,两对矛盾共同决定了人类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教学时,教师可以将议题设定为“如何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趋势和动力”,该议题涵盖了人类社会历程及其发展规律的相关知识,体现了社会发展简史的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具有唯物史观等學科核心素养的教学引领作用,体现了科学精神。

如议题“怎样看待资本主义社会的兴衰”,这里的大概念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兴衰”,涵盖的学科知识包括“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过程和必备条件”“资本主义社会代替封建社会的历史进步性”“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主要表现、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主要依据”。教师将学科知识进行整合时,把资本主义社会历史进步性和阶级局限性放在一起,蕴含的思想冲突与思维碰撞是如何看待西方发达国家,尤其是北欧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政策。这样的议题有利于学生全面认识资本主义社会,能够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等学科核心素养。在知识整合中,把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和资本主义各种矛盾放在一起,揭露资本主义社会各种矛盾及其发展趋势,有利于学生思考后得出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结论,培养政治认同,坚定政治自信。

(二)创设真实性、辨析性情境

议题式教学中的情境创设除了选择真实素材,还要能够增强议题的价值引领,实现学科课程内容情境化。情境是议题式教学的载体,因此,情境的创设对于议题式教学来说非常重要。课标描述的情境包括真实情境、辨析情境、问题情境等,以及按照难易程度划分的容易情境、一般情境、复杂情境。议题式教学需要在学科内容情境化基础上实施,因此,情境应该连接学科课程与现实生活,符合学科逻辑,过于直白且没有“故事”的情境,缺乏思辨性和探究价值。

在这一课教学中,有的教师创设情境时选择“考古发现”这样的素材,把参观人类历史博物馆与考古的重大发现结合起来创设情境。学生通过学习真实情境素材,进一步明确议题的指向,这为顺利开展讨论和辨析提供了素材与空间。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见证了人类社会历史形态经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轨迹,明白社会生产力是推动社会进步与发展的根本动力,而这又是以生产工具的质的变革作为划分社会历史的标准。教师利用真实素材创设议题情境,使学习活动探究更有说服力和可信度。此外,辨析性情境的创设要有悬念和情节,如我国封建社会历次农民起义虽然动摇了封建统治者的统治地位,但并没有消灭封建社会,即使农民起义成功了,最终还是成了封建社会改朝换代的工具。这个情节揭示了阶级社会的矛盾是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但消灭该社会形态的并非被统治阶级,而是代表先进生产力的新兴阶级。在议题情境中增加辨析因素,使情境变复杂和富有挑战性,更能引发学生的思考,提高学生的辨析能力和分析能力。

(三)设定驱动性、冲突性问题

议题式教学需要在情境探究中解决一系列具体的问题。问题是开展学习活动的桥梁和纽带。首先,把情境中的话题转变为问题。问题是课程内容情境化的产物,是学科内容与情境素材相互结合的结果。试卷中的主观性试题的设问通常为“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这里的“上述材料”就是情境素材,“所学知识”就是学科内容。可见,在议题式教学中,教师设计的问题既不能偏离教材内容,又不能偏离情境素材,而应体现理论联系实际的特点。教师还要设计具有争议性、冲突性的问题,能够引发学生探究的冲动,让学生在探讨中发展思辨性思维,在探讨中形成政治认同、科学精神等学科核心素养。

如在议题引领下设定问题“结合考古发现,谈谈奴隶社会中奴隶主阶级与奴隶阶级的社会关系”,这里的社会关系包括经济上的受剥削关系和政治上的受压迫关系。在考古发现的基础上,教师设计的问题要难易适中,让学生有话可说,具有一定的争议性,如设计“为什么消灭奴隶社会的不是奴隶阶级,而是新兴的地主阶级;消灭封建社会的不是农民阶级,而是新兴的资产阶级”“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但资本主义为何还没有灭亡”“在人类社会发展历程中如何正确认识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等问题,这类问题更具挑战性和辨析性,能够驱动学生深入探究,并且问题难易适中,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让学生产生“议”的内驱力。

(四)开展有序性、体验性活动

基于学习任务设计的学习活动,旨在让学生围绕议题开展活动探究,实现“学科内容活动化”“活动内容学科化”。实施探究性活动,关键在于活动的设计,而活动的设计应当遵循学科逻辑与实践逻辑,在序列化活动中把议题、情境、问题等议题式教学的几个要素结合起来,设计的活动要具体,具有可操作性。

圍绕议题“如何认识人类社会发展历程、趋势与动力”,教师可以把课堂搬进人类历史博物馆,实现学科内容情境化、学科内容活动化,让学生具有真实的体验。教师可以将预先准备的议题、情境素材、问题、活动内容发放给学生,鼓励学生在问题的驱动下开展“议学”活动。学习活动可以依据人类历史博物馆设定的参观路线,结合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进行序列化设计,使之与学科内容的排列顺序相匹配。学生在参观人类历史博物馆过程中,利用博物馆中展示的物品、史实材料等印证学科知识,在获得深刻体验的基础上表达自己的观点,真正学会理解、迁移、运用,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和协同学习能力。

(五)实施延时性、商榷性评价

议题式教学中,有效的评价有助于学生开拓视野,坚持正确的方向。高中思想政治是一门活动型学科课程,生成性是其重要特征。教学中,教师的预设可能部分失效,甚至全部失效。当预设与生成不一致时,一个重要的原则是生成高于预设,预设要服从生成。议题式教学的过程与结果都具有不确定性,因此,教师面对学生的回答要进行恰当的评价,在时间上做到延时评价,在内容上做到标准评价,在形式上做到商榷性评价,使评价本身成为一场教育活动。基于课标提出的“有统一标准,无统一答案”的评价理念,教师可以采用延时性评价和商榷性评价,让学生能够充分阐述自己的观点,在“讨价还价”中提高辩证思维能力。

议题式教学是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的一大亮点。在开展议题式教学时,教师不仅需要厘清议题式教学的几个元素,还要对议题式教学进行合理建构,设定正确的议题,创设恰当的情境,在议题的引领下提出有效的问题,还要围绕议题开展序列化的活动,开展有针对性的评价。只有这样,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德育功能才能得到发挥,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才能得以达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才能得以实现。

(责编 欧孔群)

猜你喜欢
议题创设学科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例谈群文阅读中议题的确定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科学议题欢迎君子之争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超学科”来啦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API China & PHARMPACK & SINOPHEX关注制药企业环保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