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赫希的社会控制理论是一种从社会学的角度分析犯罪原因的理论。社会控制理论建立在霍布斯的“性恶论”和迪尔凯姆的“失范论”基础之上。社会控制理论还假设:如果每个人实施犯罪行为的动机是每个人人性的一部分,那么每个人都是潜在的犯罪人。如果放纵自己,每个人都会自然地实施犯罪。因此,社会控制理论认为犯罪学研究的主要问题是“大多数人为什么不犯罪”。社会控制理论还用社会联系的强弱解释青少年犯罪的原因。该理论被看成是20世纪后期最具有影响的犯罪学理论之一,对犯罪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意义。对我国预防犯罪和控制青少年犯罪具有借鉴作用。
关键词:社会控制理论;社会联系;青少年犯罪
一、特拉维斯·赫希的基本犯罪学理论概述
(一)、赫希社会控制理论的内容
赫希的理论主要用来解释少年犯罪,但其实也同样适用于成年人犯罪,它已经成为西方犯罪学中的基本理论之一。赫希认为人之所以不犯罪是因为存在着控制或抑制行为人不犯罪的各种力量的原因,即“社会联系”。社会控制理论的核心概念就是社会联系。他认为少年犯罪是个人与传统社会的联系薄弱或破裂的结果。社会联系主要由:依恋、奉献、投入和信念构成。1
具体来说,依恋是个人对他人或群体的感情联系。依恋在控制少年犯罪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奉献是指用于传统活动的时间、精力和努力。赫希认为,如果人们致力于传统的生活、教育等活动中,就不大可能从事犯罪活动。相反,如果缺乏对传统价值观的奉献,则表示其具有从事犯罪等危险行为的可能。投入是指花费时间和精力参加传统活动。信念是指对共同的价值体系和道德观念的承认和相信。
(二)、赫希社会控制理论的特点
赫希社会控制论的特点在于研究视角的独特性,提出了与其他犯罪学理论截然不同的研究问题。赫希社会控制理论之外的犯罪学观点多以人类的善良心理、良好道德和由此产生的对法律和行为规范的遵从为出发点,如以萨瑟兰为代表的早期犯罪学家们探讨的“为什么一些人要实施犯罪行为?”而赫希的社会控制理论关注的则是什么因素导致了个体对法律和行为规范的顺从,大多数人为什么不犯罪。
二、赫希社会控制理论的积极意义
(一)、具有广泛性,拓展社会控制理论的研究空间
适用范围广泛。赫希的理论摆脱了犯罪学理论适用对象有限、适用范围狭窄的缺陷。例如,紧张理论主要解释经济犯罪,而文化越轨理论主要解释下层阶级青少年的犯罪等。社会控制理论可以广泛地解释不同文化中的犯罪、不同社会地位的人的犯罪和不同类型的犯罪。社会控制理论不但吸收了以往与少年犯罪相关的多种犯罪学研究成果,还对其进行了扬弃,对其中合理的内容加以总结,而不是自我发展。可见,赫希的社会控制理论的理论基础十分广泛,开拓了研究的空间,为之后的犯罪学家丰富了犯罪学的理论。
(二)、具有应用性,对发展科学的犯罪学理论研究做出了贡献
赫希的理论没有使用以往一些理论中含糊不清的概念。他用简洁、明确的术语确立了社会联系的四个因素,使其理论概念明确,容易理解。不但大大提高了作者研究的水平,也可以使其他人能够加以验证,从而增强了理论的科学性。赫希的依恋、奉献、投入、信念等概念,都具有客观性。继赫希之后,欣德朗、詹森和布朗菲尔德、乔达诺等进行的类似研究,验证了赫希的理论,大部分证实了赫希的研究结论,具有应用性。在犯罪学领域内有很大的积极意义,做出了巨大贡献。
三、赫希社会控制理论存在的不足
(一)、犯罪主体具有片面性
根据赫希的观点,犯罪率在具有最少的依恋、奉献、投入和信念的群体中是最高的。例如下等阶层的成员和特别的种族与人种的群体。这些群体实现个人价值的希望最小,他们希望有一种放任的、自由的生活。基于这个原因,下等阶层的成员和特别的种族与人种的群体一定是犯罪率最高的群体。但从实际来看,即使下等阶层中有较多的犯罪可能,上等阶层的犯罪却得不到解释。上等阶层大概率会具有很多的依恋、奉献、投入和信念,那么他们的犯罪到底是为了什么还是无法考证。从犯罪主体来看,有一些情况与社会控制理论的核心概念相悖,存在着一定的片面性。
(二)、犯罪动机缺乏科学依据
社会控制理论认为所有的人都是具有同等的犯罪动机,一些人不犯罪的唯一理由是他们能对自己的行为进行控制。但有一种推理认为:为什么一些人比另一些人有更强的犯罪动机?根据控制理论的假设:如果给予机会,每个人都是罪犯。那么,就有一种人性本恶的观点。这样,人们有一种自然的状态:伤害他人,普遍是自私的。但是这种观点与许多社会学家和人类学家的观点有所不同,他们发现人们最明显的特点是他们的不同性,违法犯罪并不是一种被认可的共同趋势。在事实上是有许多的价值体系,在一种价值体系中被认为是犯罪行为的在另一种价值体系中可能会得到宽恕。有些观念虽然能被大多数人所接受,但在其他的价值体系群体中则可能不被接受,可能还会有道德的影响。所以犯罪动机还需要从各个方面,比如环境、家庭、社会等因素加以考虑。
一些美国学者所指出的:“尽管这些批评有待进一步研究,但是,现有的大量经验性证据支持控制理论。它已经成为犯罪学中杰出的理论之一。”2
四、对当前犯罪学研究的借鉴意义
(一)、赫希社会控制理论对我国预防和控制犯罪的启示
赫希的社会控制理论作为当代犯罪社会学中最具影响力的理论之一,对我国预防和控制犯罪有着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赫希主张犯罪的产生是社会联系的削弱的结果。个人只有对家庭、学校和社会存在著紧密的社会联系,即较高程度的依恋、奉献、投入和信仰,他才会积极投入到正当的、积极的传统活动中去。赫希认为增强个人同社会的联系,这样便能有效地抑制犯罪行为的产生。然而,这种紧密且有效的社会联系的建立需要一个和谐的社会环境的支撑,这便为我国预防和控制犯罪提供了一些启示。
我们可以从社会联系中的四个因素加以具体解释。第一,加强依恋。当前我国发生的一些群体犯罪特别是弱势群体的犯罪行为正是因为其与社会的依恋关系薄弱的缘故。针对这一情况,根据赫希理论的启示,我认为,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同时加强法制建设,提供法律支撑,对于我国防控犯罪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二,投身奉献。赫希指出,个人越是执着于对更高层次教育、更良好的职业的和更美好生活的追求,他就越不会实施犯罪行为。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投入奉献对于预防和控制犯罪的重要作用。通过突如其来的这次疫情,我发现奉献确实是一件很重要的因素。有的人为了蝇头小利生产假冒伪劣的口罩,在疫情最为艰难的时刻,这些人根本没有想到如果是医务工作者用到这样的口罩会是什么样的后果。甚至有的人囤积居奇、哄抬物价,使口罩和酒精等物资一度成为稀缺用品。他们没有投入奉献,没有积极投身到抗击疫情的大潮中,所以最终走向了犯罪的道路,令人憎恶。而那些不顾自己、不顾家庭的医务工作者,还有那两位已是花甲、古稀之年的医学院士还仍然奋战在一线。所以,投入奉献显得更加重要。让个人相信其对于更高理想目标的追求,通过一定的奋斗和努力是可以实现的,也是值得被人称颂的。这样既有利于增强个人对于社会的信任和依恋,也有利于防控犯罪行为的发生,从而创造一个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
第三,积极投入。要让社会成员有事可做,并且积极投入其中,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提供充分的就业机会。因为,就业是民生之本,是实现社会和谐稳定的基本前提。完善和促进就业不但有利于减少贫困,缩小不同收入群体之间的差距,而且有利于增进人际关系和谐,促进社会公平。
第四,增强信念。我国正处于信息高速发达的时代,如何分辨正确的价值体系和道德观念成为了重要的步骤。这就要求国家重视和加强全社会的价值引导,以帮助人们在面临个人与社会、理想与现实等一系列重要选择时,把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结合起来,在符合现行社会价值和社会物质条件的前提下,促成自我价值的实现,预防和控制犯罪的发生。
(二)、赫希社会控制理论对青少年犯罪的预防控制作用
第一,家庭因素。家庭是一个人的生活的起点,父母是一个人最早接触的教师。它是个体出生接受社会化的第一场所。家庭会对个人的一生产生影响。成人以后绝大多数人还要建立属于自己的家庭。所以说家庭环境对人们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具有重要的影响。如何发挥家庭在预防青少年犯罪中的积极作用,按照赫希的社会控制理论,首要的是“建立起青少年对家庭、对父母的依恋。”只有存在了这种依恋,他们在做出一定行为时才会考虑他这种行为所引起的后果对父母和家庭的影响,就会考虑父母的感受。如果他认识到自己的行为会引起父母的不悦,他就会放弃自己的错误行为,去做为父母所赞同的行为。并且也只有存在了子女对父母、家庭的依恋,他才会接受父母对自己的教导,从而使家庭、父母在使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我认为正确的家庭教育方法可以使孩子接受父母的观点,改正自己的缺点和错误。我曾看过一则小寓言故事,一个人从小就喜欢偷东西,第一次偷东西回家,母亲对他没有教训反而赞赏他的行为,从此就更加肆无忌惮的进行偷盗,直到有一天被警察带走才发现是母亲的放纵,从来没有教育过他这是一种不好的行为。所以不当的家庭教育方法不仅起不到应有的作用,而且往往适得其反。虽然大多数父母的出发点都是为了爱孩子,但结果却有很大不同,这也这说明了教育方法的重要性。
第二,学校因素。随着网络等多媒体信息的发展,一些校园暴力逐渐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因此,我们应运用并改进各种学校教育方法,提高学校对青少年的凝聚力、控制力。在教育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上发挥重要作用。只有青少年对学校有了很强的依恋时,学校才能对青少年的行为起到控制作用,青少年才会按照学校的教育和要求去行动。而且只有当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时,他才会增强遵守社会共同行为规范的意识,不去做违法犯罪行为。
第三,社会因素。社会因素是青少年犯罪预防体系的重要一环。因为青少年虽然大部分时间生活在家庭和校园中,但家庭和校园也是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且学生与社会的接触也是必须的。因此,社会因素对青少年的影响也是巨大的。不良的社会现象是导致青少年犯罪的一个重要原因。社会应为青少年创造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使青少年对社会有一个健康、正面的看法,增强其对社会的认同和依恋,防止青少年犯罪的发生。
青少年犯罪预防问题的解决不是立竿见影的事情,但只要我们充分发挥家庭、学校、社会的积极作用,使家庭、学校、社会在使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上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使它们成为青少年行为的重要控制因素,那么就会减少青少年犯罪。我一直认为预防犯罪永远是社会稳定的第一道安全屏障。在赫希的社会控制理论下,从社会联系中的依恋、奉献、投入和信仰四因素着手,在家庭、学校、社会的正确引导下更好的預防青少年犯罪。
五、结语
社会控制理论是从个人与社会的互动过程来解释犯罪,即核心概念“社会联系。”同时也强调了个人依恋、奉献、投入和信仰四个因素的重要性。在关于青少年犯罪的理论中,赫希的社会控制理论更独具特色。他认为青少年对家庭、学校、朋友的依恋是抑制青少年犯罪的重要因素,本文也在社会控制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家庭、学校、社会等因素对青少年犯罪的预防作用。通过对赫希社会控制理论的理论分析,使我对其理论内容有了一个较全面的认识和把握。这为我国在预防和控制犯罪方面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路径,青少年犯罪预防工作也具有借鉴和启发意义。
参考文献
[1]吴宗宪.西方犯罪学史[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0.
[2]郭开元.青少年犯罪预防的理论和实务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4.
[3]吴宗宪.论赫希的社会控制理论[J].社会公共安全研究(现代社会科学研究专刊),1992(1).
[4]郭玉川.社会控制理论视野下的青少年犯罪问题[D].北京:中国政法大学,2005.
作者简介:金士琳(1996年4月),女,汉族,吉林辽源。长春理工大学法学2019级研究生,研究方向:刑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