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树雄,黎明辉,史景木,吴剑林
(广东省中山市小榄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广东 中山 528400)
重症监护病房(ICU)获得性肌无力是ICU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常见的神经-肌肉功能障碍并发症。主要表现为呼吸性肌无力、四肢无力、复视以及眼皮下垂等,会明显延长ICU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1]。电针疗法是指针刺腧穴并通以连续波或断续波两种微量电流波进行治疗[2]。我院用电针结合常规治疗ICU获得性肌无力获得较好效果,报道如下。
共120例,均为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我院ICU住院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60例。观察组男32例,女28例;年龄27~49岁,平均(34.33±6.38)岁。对照组男31例,女29例;年龄26~47岁,平均(33.67±7.67)岁。两组基础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诊断标准:西医诊断符合2014年美国胸科学会官方《成人重症监护病房获得性肌无力的诊断》[3]的相关标准。肌力(MRC )评分低于48分且症状持续时间在24h及以上。
中医诊断符合《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医病证部分》[4]中关于“痿证”的诊断标准。肢体经脉迟缓不收,软弱无力或存在肌肉萎缩,肌肉痿软无力,伴有睑废、歧视、声嘶低暗、抬头无力等。
纳入标准:符合中西医诊断标准,自主意识清晰,每日可唤醒,能够进行睁眼及面部活动,家属签署同意意见书。
排除标准:存在全身性感染且未经有效控制,伴有心脑血管疾病或肝、肾等重要器官疾病,存在造血系统疾病或代谢组织疾病,存在严重的精神疾病,存在心力衰竭症状或生命体征不稳定。
两组均接受ICU常规治疗。营养支持并制定相应的被动活动康复计划,根据肌张力情况制定相应的运动康复计划。进行关节被动活动锻炼并逐渐向自主运动转变,关节及锻炼。1日1次,5天为一疗程,每个疗程间隔2~3天。
观察组加用电针治疗。选择断续波设置频率为30Hz,脉宽为200s。患者仰卧体位,治疗部位进行常规消毒,取下肢足三里、丰隆穴、三阴交以及上肢肩髃、曲池、合谷、膻中、气海,将毫针垂直捻转刺入约2cm,待进针得气后加用微量电流进行刺激,电流强度以患者感到轻微舒适为宜,避免过强电流刺激,1日1次,每次20min。5天为一疗程,每个疗程之间间隔2~3天。
两组均治疗2个疗程。
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以及总住院时间。肌无力中医证候积分,按照症状轻重程度进行评价,分值越高表示症状严重程度越高。
肌力评价用MRC肌力评分进行评价,身体不同部位肌肉群进行分组评价,每组评分为0~5分,分值越高表示肌力状况越好,全身肌力状况总分在48分以下为存在肌无力症状。
生活能力用改良MBI指数评分进行评价,包括10项活动评价,每项为0~5分,总分值为100分,分值越高表示生活能力状况越好,分值60分以下表示存在功能障碍。
股直肌横截面积以及股四头肌厚度变化。
皮肤损伤、肢体功能障碍、血液循环不良、晕针等不良反应。
两组住院基础情况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住院基础情况比较 (d,±s )
表1 两组住院基础情况比较 (d,±s )
组别 例 ICU住院时间 机械通气时间 住院时间观察组 60 17.65±2.15 8.62±1.34 26.78±2.34对照组 60 21.22±1.32 11.33±1.05 31.62±2.77 t 10.961 12.331 10.339 P 0.000 0.000 0.000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分,±s )
表2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分,±s )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 0.05。
组别 例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60 16.78±2.34 6.77±3.33*对照组 60 16.59±2.26 10.28±3.29*t 0.452 5.808 P 0.652 0.000
两组治疗前后肌力状况及生活能力比较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肌力状况及生活能力比较 (分,±s )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肌力状况及生活能力比较 (分,±s )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 例 MRC MBI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60 38.26±4.33 59.62±5.44*48.97±3.72 91.65±5.44*对照组 60 38.67±3.69 48.77±5.32*49.65±3.48 78.67±6.02*t 0.558 11.045 1.034 12.392 P 0.578 0.000 0.303 0.000
两组治疗前后股直肌横截面积以及股四头肌厚度比较见表4。
表4 两组治疗前后股直肌横截面积以及股四头肌厚度比较 (±s)
表4 两组治疗前后股直肌横截面积以及股四头肌厚度比较 (±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 例 股直肌横截面积(cm2) 股四头肌厚度(mm)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60 1.72±0.32 2.00±0.12*9.21±0.34 11.33±0.02对照组 60 1.77±0.24 1.89±0.03*9.24±0.25 10.95±0.12 t 0.968 6.889 0.551 24.195 P 0.335 0.000 0.583 0.000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见表5。
表5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例(%)
ICU获得性肌无力是ICU患者临床治疗中最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是造成ICU患者维持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延长甚至是增加死亡风险的重要原因[5]。康复训练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肢体和关节活动,能够改善血液循环状况和肌肉萎缩,对预防和改善肌无力有一定的作用[6]。但是,由于ICU患者病情较为危重,在多数情况下患者只能接受被动活动治疗,这种治疗方式对功能的改善作用十分有限[7]。电针治疗能够增强血液循环,改善肌肉萎缩[8-9]。在此基础上增加微量电流能够增强对神经进行刺激,诱发其肌肉进行模拟运动进而达到治疗效果。电针刺激可改善神经肌肉接头信号传递功能,改善机体代谢作用,提升营养吸收能力,改善横纹肌营养状况,加强肌肉纤维强度,还有利于提高抵抗能力。
电针治疗能够有效改善ICU获得性肌无力临床症状,对改善肌力和患者生活能力,且不良反应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