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让墙面环境开启思维之门

2021-07-19 07:06孙兴妹
好家长 2021年4期
关键词:流程图墙面气泡

文 孙兴妹

自课程游戏化项目实施以来,很多幼儿园开始关注让墙面会说话、能互动并承载教育价值,让墙面从课程、文化、审美等不同维度展现教育理念。从创设愿景出发的做法是否真的能有效传递幼儿园的教育理念呢?我从传统做法开始,到利用思维导图,进行了一些观察和尝试。

一、传统墙面环境创设的发展历程与价值取向

以主题墙为例,近年来墙面环境在形式、内容、呈现方式上的演变历程如下。

(一)以文字为主,以作品、照片为辅的主题墙

传统主题墙体现的是教师的教学逻辑,而不是幼儿的发展逻辑。由教师主导墙面内容和板块的设计加工,墙面内容多是教学结果,不能体现教学过程。

(二)海报形式的课程主题墙

牛皮纸海报形式的主题墙呈现的是某个主题的教学轨迹,并辅以幼儿作品和照片。主题墙的内容从关注结果发展到关注课程实施的过程,仍是以教师创设为主,文字依然偏多,导致幼儿难以理解。因此,很少有幼儿再去重复关注,与主题墙互动极少。

(三)童本化的儿童海报主题墙

取消教师海报,将幼儿视线范围内的墙面全部还给幼儿,只留下幼儿参与设计和制作的海报。

墙面环境不断进化,逐渐从关注文本走向关注幼儿,从关注教师“如何教”转为关注幼儿“如何学”,真正从幼儿出发,教师的理念也在不断升华。

二、思维导图支持下的墙面环境表现形态

思维导图是表达发散性思维的一种有效的图形思维工具,可利用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文字等要素建立记忆思维,运用左右脑的机能,利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开启大脑的无限潜能。我在深入学习思维导图后,了解到一种思维导图就是一种逻辑关系。于是,我开启了墙面环境与思维导图相契合的应用探究旅程。

(一)流程图——培养程序性思维

若想让幼儿弄清楚事情的先后顺序,使用流程图最为适合。在墙面空白处写出事情的主题,然后描述事情发展的顺序或者步骤,再用箭头将这些串联起来,这样能有效提升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程序性思维。例如,绘本《好饿的毛毛虫》描述了一颗虫卵从孵化成毛毛虫到吃了一个苹果、两个梨子、三个李子、四颗草莓、五个橙子等食物,然后爬到树叶上,最后变成蝴蝶的历程。为了方便幼儿理解该绘本内容,可在墙面上用箭头按顺序连接相关图片,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引导幼儿理解故事、讲述故事概要,并对绘本内容加深记忆。用这种思维导图创设的墙面内容更有趣、易懂,也提升了墙面的互动性。

(二)复流程图——提升辩证思考能力

复流程图是流程图的升级版:中间用文本框描述事件原因,左右各画多个方框,左边框里描述事件原因,右边框里展现事件结果,并用箭头连接起来。如在种植区墙面,可用这种思维导图引导幼儿分析自己的行为将会导致的后果:左边是幼儿每天精心照顾植物的画面,右边是植物生长势喜人;左边是踩踏种植区的场面,右边是小苗受伤甚至死亡;左边是害虫,右边是生病的植物。再如,生活区墙面,左边分别设有光吃荤菜、光吃蔬菜、不吃菜、不爱吃米饭等选项,右边分别呈现对应的结果,用来引导幼儿理解挑食的后果,促使幼儿养成均衡饮食的习惯。

实践证明,这种复流程图有利于幼儿养成辩证地看待问题的思维习惯。

(三)桥型图——促进知识间的迁移

桥型图是用一根线,画出“引桥”“桥面”,在“桥上”和“桥下”罗列有关联性的一组事物。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思考:“美丽的春天来了,哪些小动物被春姑娘唤醒了呢?你是怎么发现的呢?”然后画出桥型图,在“桥”上预设不同的地方,如花丛里、叶子上、天空中、小河里……在“桥”下画出对应的发现,再引导幼儿根据桥型图的框架开展观察记录,认识大自然的生命结构,从而提升观察力。

再如,教师引导幼儿思考:“春天来了,用小眼睛找一找,用小鼻子闻一闻,用小耳朵听一听,和好朋友玩一玩,春天里你都看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玩了什么好玩的游戏呢?”然后在桥型图上列出眼睛、鼻子、耳朵。幼儿根据思维导图的提示将自己的想象和发现记录到对应的表征下,形成《春来了》的桥型图墙面环境。

(四)圆圈图——培养从递进到并列的逻辑认知

圆圈图由两个大小不同的同心圆圈组成,里面的小圈用来填写主题,外面的大圈则用来记录关于这个主题的自由想象。如教师以“我的妈妈是什么样的妈妈?”引导幼儿展开想象并思考,然后在大圆圈内填上“爱唱歌的”“爱美的”“喜欢看书的”“会做饭的”等内容,让妈妈的形象得以立体化。

(五)树形图——让思考更有条理

树形图主要是用来进行分类和归类的。主题犹如树干,每一根树枝就代表一个平行的关系。例如,针对“春天有哪些变化?”这个主题,教师可以在墙面上从动物、植物、人物这三个支线架构树形图,引导幼儿根据这三个线索寻找并在图上张贴自己的发现;针对“野餐可以带什么”这个主题,教师可以在墙面上从主食、蔬菜、水果、饮料、零食这几个方面绘制树形图,帮助幼儿对自己已知的各种食物进行归类;针对“我的心情”这个主题,教师可以在墙面上通过设置开心、生气、愤怒、恐惧这几条“树枝”,引导幼儿进行回忆和想象,从而感知产生各种情绪的原因。

(六)气泡图——提升认知能力

气泡图由很多泡泡组成,中间的泡泡用来描述主题,周围的泡泡与中间的泡泡通过直线连接,以显示其与主题的关系。例如,教师可以在主题泡泡里写上“去哪里找春天”,在周围的泡泡里写上“田野”“小河”“公园”“小区”等地,引导幼儿将自己在这些地方的发现贴在相应的地方,加深幼儿对春天的认知;针对“全家福”这个主题,引导幼儿将家庭成员的情况展示在周围的泡泡里,使幼儿在完成气泡图的过程中加深自己对家庭情况的认知。

(七)双重气泡图——发展分析、比较能力

双重气泡图是气泡图的升级版,比气泡图多了一个主题泡泡。两个主题泡泡周围的泡泡可以是重叠的,也可以是单独的。重叠的部分用来记录两个主题的相同点,单独的泡泡则用来表现两个主题的不同点。双重气泡图可以用来对两个主题进行分析和对比。例如,在引导幼儿分析、对比爸爸妈妈的形象时,可以用重叠的泡泡表现爸爸妈妈的相同点——“很爱我”“每天都上班”;用单独的泡泡表现“会做菜”“洗衣服”“扎辫子”,以展示妈妈的形象,用单独的泡泡表现“会修电脑”“打篮球”“玩游戏”,以展示爸爸的形象。

(八)括号图——培养空间感

用括号图能形象地表现物体的结构。括号图由一个大括号与若干个小括号组成,在大括号左边写上主题,在右边小括号内则写每个部分的细节,引导幼儿感知主题与分支的关系。如“有趣的手电筒”,在大括号左边画上电筒,右边依次呈现外壳、灯泡、电池。

在运用思维导图创设墙面环境后,幼儿对墙面的关注度高了很多,与墙面的互动多了很多。他们会借助墙面表达自己、分享想法,在完善思维导图的过程中整理思维、优化思维、发展思维。各种类型的思维导图不但丰富了墙面创设的内容,而且使墙面真正实现了“会说话、能互动并承载教育价值”的环境创设愿景,更促使幼儿在与墙面互动的过程中发展了概括、分类、比较等思维能力。

猜你喜欢
流程图墙面气泡
云的识别指南
SIAU诗杭便携式气泡水杯
浮法玻璃气泡的预防和控制对策
冷暖——老旧小区改造,改变的不止是墙面
冰冻气泡
开关的美丽衣裳
流程图学习指南
奇妙的气泡运动
促进物理思维训练的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