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向群
摘 要:产教融合的运行机制,就是为了促进职业教育与产业共同发展,在职业教育与产业之间找到的平衡点,是两者共同遵守的能保证职业教育与产业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方面达成一致的长效运行保障机制。针对目前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运行的现状,需要从多方面入手构建产教融合的运行机制,并通过完善政策与法律制度,提供更多资金支持,保障产教融合运行机制的实施。
关键词: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运行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437(2021)02-0026-03
目前“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被许多高职院校应用到教育实践中,并取得良好效果。但要真正实现科学、有效、合理的产教融合目标还需要在运行机制上进行创新和探索,并争取尽早取得积极成果。
一、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运行机制的概念阐释
(一)产教融合
广义的“产业”是指涵盖教育行业在内的各个行业,当然,本文所阐述的“产教融合”中的“产业”是狭义上不涵盖教育行业的其他行业。职业教育和产业作为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不同行业在各自的社会职能上存在一定的差异,而“产教融合”就是将两者进行有机结合,通过其他行业职能的实践性来提高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在产业各项运行机制的促进下不断提高职业技能人才培养的质量,形成“双主体”的办学模式[1]。产教融合的本质特征是校企合作、共同培育、共担责任、共享成果。
(二)产教融合运行机制
产教融合运行机制是职业教育和产业两个不同行业的性质决定的。从社会利益的层面来说职业教育主要以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为主,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人力支持和智力支持。而产业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目标是实现更高的经济效益。作为两个截然不同的利益主体,之所以能实现产教融合的运行机制[2]是因为两者在人才输出与输入上形成高度的统一。职业教育注重学生技术技能的培养,强化各专业的实践活动。这就说明职业教育的教育质量要达到新的高度则需要产业的支持与互动,而产业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发展时也需要职业教育为其提供更专业、技术能力更强的综合人才,最终形成教学活动、生产活动、素质培养、技能训练、科学研究为一体的产教融合机制。产教融合的运行机制,就是为了促进职业教育与产业共同发展,在两者之间找到的平衡点,是两者共同遵守的能保证职业教育与产业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方面达成一致的长效运行保障机制。
要完善产教融合的运行机制就需要做好高职专业与生产需求对接、教学活动与生产活动对接等工作,在整个职业教育环境中紧密结合产业结构的升级目标,有针对性地设置专业。严格遵守职业教育的标准,结合企业发展的优势,促进产教融合的正面发展。
二、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运行的现状
目前,产教融合虽然已被高职院校广泛应用,但还存在许多问题。
首先,职业教育与产业的契合度不够高、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与产业发展的契合不够协调,不能成为经济发展的正面促进因素[3]。部分职业院校的专业布局较为随意,没有按照产业的实际需求进行设置,造成产业需求与专业设置脱轨,两者没有形成有效互动。
其次,职业教育在选择产业合作的过程中没有明确的目标,在产业的选择上较为盲目,教育活动的开展受到制约。大部分职业院校还受限于传统的教学环境,对于新的教学模式还没有明细的实施方案,与产业的合作层次也比较浅显,难以根据产业未来的动态发展进行专业的设置和教学。甚至部分院校仅以完成任务而开展所谓的“产教融合”,并没有在学生的培养过程中按照具体的要求实施教学活动,产教融合流于形式。
最后,产业主要以现实效益的实现为目标,由于缺少政策的扶持等原因,部分企业认为在职业教育上的投资得不到正比例收益。在产教融合运行机制的建设方面没有足够的行动力,没有积极参与校企合作的兴奋点。职业教育在部分专业的设置上没有形成完善的教学机制,导致教学成果与企业的需求有所偏差,在科学研究方面也没有强大的实力,不能成为吸引产业参与的亮点,造成产学融合过程中学校积极、产业消极的现象。
三、构建产教融合运行机制的有效策略
(一)构建政、校、企协同参与的产教融合运行平台
产教融合要得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前提是要有一个完善平台。首先,搭建由政府牵头的宏观平台,构建政府、企业、学校共同参与的运行平台。在政府相关政策的引导下,由教育部门、行政组织、经济组织共同建立产教融合工作委员会[4],开展宏观决策、校企合作规划等事务。其二,建立职业教育与产业的交流合作平台,成为校企融合的主要连接点。成立校企合作董事会,将企业运行与职业教育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并且将同行业内的不同职业教育进行整合,通过资源整合搭建强有力的科技研发平台。最后,为了保证产教融合的专业性,职业院校与企业间可设立专业建设平台,提高校企互动频率。
(二)拓展校企深度运行合作的形式和途径
发达国家因职业教育起步较早,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和扶持较早,目前在校企合作方面已经取得不错的成绩,形成了多样化的合作模式。例如德国的“双元制”合作模式倡导以企业为主体、学校为辅助,在整个教学资源的配置上都以企业的实际需求为主要指导方向[5]。而美国、英国采用的校企合作模式都以学校为主体、企业为辅助,将学生在企业的实训活动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哪种合作模式都值得我国职业院校参考和借鉴,积极开拓合作模式和合作途径,将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更加和谐地联系起来。为了体现职业教育与产业的同等地位,可以设置校企共同参与的委员会,两者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并同步审核职业教育过程中的教学计划,依据企业的需求和院校的实际情况科学设置课程体系。职业院校作为企业用人的培育基地需要做好本职工作,严格按照企业和社会的需求进行课程设置,聘请行业内的专家到校进行相关的专业培训,形成“产学研”的合作机制。企业在支持职业教育发展的过程中可以与职业院校共同建立实训基地,建设专业的实训教学团队。
(三)建立高效的职业教育产教融合长效机制
职业教育与产业的利益落脚点不同。产教融合过程中要找到企业与职业院校双赢的平衡点[5],有效推动校企合作模式的开展。职业院校在进行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还需要强化学生的知识体系,提高职业教育对产业的服务质量,以此增加企业对校企合作的兴趣。企业也需要转变自身的人才儲备理念,将现实的效益与长远的效益进行科学的比对分析,将提高劳动力的素质作为重要的投资因素;其次,产教融合中的资源配置需要合理且多元化。职业教育和产业在各自的发展轨道上有不同的资源优势,在校企合作过程中需要将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人才输送与企业的设备、资金、岗位等资源进行多元化的整合,形成优劣势互补的状态。利用前文说到的交流合作平台进行信息的分享与传播,将校企合作模式中两者的资源最优化;最后,需要完善产业融合中的沟通机制。政府、企业、学校参与决策工作时会出现某些观点的差异,甚至是明显的对立。需要完善沟通机制,定期开展事务交流,保证各个层面的组织在信息的发布与接收方面更加及时有效,保证产教融合的可持续发展。
四、产教融合运行机制的保障措施
(一)完善政策与法律制度
任何机制的长远发展都需要有完善的政策导向。目前我国政府部门非常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在政策和资金方面都进行了大力支持。通过政策的建立与完善有效巩固职业教育在人才培育方面的战略地位[6],并且保证职业教育与产业同步发展。政府应制定职业院校专业调整的纲要[7],将企业的动态发展信息定期发布,让职业院校的教育教学活动有明确的风向标,引导职业院校依据产业的发展格局科学调整职业教育的专业结构。政府也应调整就业政策,提高职业资格的鉴定标准,监控人才的专业素养,保证职业教育中特定专业的毕业生能有优先就业的机会。在经费筹措和产教融合的过程中政府及相关部门需要做好相应的监督工作。要建立完善的评价监督制度,对企业与职业院校进行实时监控,保证产教融合的真实性与科学性。当然,要实现产教融合的良性发展还需要有健全的法律制度。产业的发展主要由市场经济进行调控,而职业教育的发展大都受政府的宏观调控,要保证两者和谐发展需要有健全的法律制度作为基础,规范职业教育与产业在产教融合中的各项行为。
(二)提供更多经费保障
教育与产业不同,教育是一个持续投入且少产出的行业,特别是以技能培养为主要目标的职业教育,为了保证人才的全面发展,需要投入的成本远远大于同级别的普通教育[8]。目前职业教育的经费来源主要是政府的支持,在单一的经费支持模式下要实现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还有较大的难度。为此,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不仅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还需要通过金融、税收等优惠政策的实施吸引和鼓励更多产业加入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行列[1]。通过强制性政策的约束力逐步建立以财政拨款为主、产业投入为辅的多元化经费筹措机制。同时设立产教融合的专项基金,保证产教融合的持续深入发展。
总之,职业教育与产业是两个性质完全不同的行业,产教融合需要在合作形式、保障措施、相关权利义务方面形成完善的机制。职业院校与企业在产教融合的实践过程中需要不断总结经验,积极探索,不断丰富产教融合的形式和内容。
参考文献:
[1]徐金益.应用型本科高校产教融合体制机制构建研究[J]. 黑河学刊,2018,240(06):27-28.
[2]刘任熊.高职院校构建产教融合有效运行机制的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基于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的实证研究[J]. 职业技术教育,2017(32):19-22.
[3]王万川,刘晓明,黄兴海,等.产教融合发展的内涵和实践路径研究:以扬州软件信息产业为例[J].河北职业教育,2016,12(5):5-7.
[4]韦智勇,张小春,李煜明. 高职院校产教深度融合发展困境及对策研究[J].企业科技与发展, 2019(5):204-206.
[5]王万川,邓光,顾云鹏.新时代高职教育与产业深度融合的实践路径研究[J].当代职业教育, 2018(2): 42-46.
[6]陶永红.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的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创新性研究[J].价值工程,2015(8):271-272.
[7]牛士华,陈福明.新常态下深化高职教育产教融合研究[J].教育与职业, 2016(04):27-29.
[8]高文静,傅琳.改革开放四十年我国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政策演变与若干建议[J].南通职业大学学报,2018, 32(03):29-3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