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师德建设时代价值、困境及其路径分析

2021-07-16 07:14杨星
读书文摘(下半月) 2021年4期
关键词:师德困境途径

[摘  要:师德在提高师生综合素质、树立高校良好形象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高校办学水平以及高等教育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面对当下师德建设在我国高校中存在的诸多困境,本文认为应从深化教师师德修养、强化师德制度保障、优化师德培育环境等路径提升高校师德建设水平。

关键词:师德;价值;困境;途径]

师德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具备的职业素养与职业道德,是教师在长期的教学活动中逐渐发展并最终形成的具有非易变性的职业道德品格和行为规范等。学校以育人为根本,师德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性,良好的师德氛围能够充分调动老师及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并在思想道德、创新意识、学习动力及学习效率等方面给予学生巨大的助力。自十八大以后,习总书记在相关工作会议中多次提及师德建设的重要性,他强调师德建设一定要摆在高校建设的重要位置,新时代人民满意的教育要从提升教师自身素养抓起。

一、師德建设的时代价值

1.促进高等教育发展的基本要求

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是促进科技文化发展以服务现在化的发展要求,同时师德建设对大学跨越式发展而言是重中之重。新时代、新发展,也对高校教育的质量与公正性有了新要求,高等教育的发展也要更加适应社会进步的发展要求。教师的道德风范与教育发展息息相关,形成良好的教师道德风范是教育能够使人们满意的关键。只有坚持把师德建设放在学校发展最突出位置,才能使高等教育的发展基础更加牢固。

2.实现教书育人目的的基本要求

教书育人不仅是教师的职业使命也是高校建设的基石。教师的职业素养与道德在学生的全方位发展过程中是具有关键性的作用,不断提高师德水平也是实现教书育人任务的基础所在。在促进学生成长成才的过程中,老师的职业水准和道德素养可以很直接的作用到学生身上,其一言一行对学生都会产生一定的引领性和示范性,这就对教师的师德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要不断提高教师以学教人、以德育人的使命感、归属和责任感,真正做到把全方位、全过程育人落实到位。

3.优化教师队伍建设的基本要求

以师德师风建设作为首要标准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在教育部《关于高等学校加快“双一流”建设的指导意见》中被明确提出。师德是教师追求个人成长与优秀的重要精神动力,是教师获得职业认同的关键因素,同时也是教师教学成果及职业发展的内在标准。师德建设是学校教育环境层次的风向标,同时优化教师队伍建设的首要任务和老师职业发展的核心也是师德建设。优化教师队伍建设要把师德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具有较高水平师德的教师队伍对学校文化传承、人才培养、科研成果转化等都会起到强有力的牵引作用。

二、师德建设存在的困境

1.师德功能定位不准

就目前的情况而言,国内高校排名往往以科研课题数量、学科建设排名为主要指标,从而导致学校过度关注相关指标并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进行相关建设,而师德水平高低因为不涉及学校排名故而不被大多数学校所重视,无法成为学校办学质量的“硬标准”及进行功能定位。从学校层面来看,学校在师德建设方面没有统一、客观、清晰的标准,对师德水平也没有硬性的明确规定,甚至有些学校认为师德是教师个人的事情,无法从学校层面进行统一约束。另一方面,从资金投入上来看,学校因认识不足往往只会在师德培养中投入较少甚至没有投入资金,而将大量资金投入其他办学的“硬指标”上,从而导致师德建设呈现出不进反退趋势。

2.学校考评机制偏失

师德建设的重视绝非喊喊口号这么简单,必须要有一套科学、标准、规范的考评机制的建立,参考教学任务的硬性标准可以总结出无机制就无重视的结论,因此评价标准科学、参数合理、结果公平才应是师德考评机制的重中之重。就目前情况来看,国内大多数高校对教师的考评考核基本上还都停留在科研成果、教学效果等上面,而对师德方面的考核基本没有,或者虽有但未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多是有形无实的形式主义。对教师而言在现有的考核机制下教师拥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就意味着较高的得分,相应就会有更好的待遇,师德在这种机制下无法占有一席之地,因此从这个方面来看师德考评机制的建设与完善仍有较长的路要走。

3.教师责任心缺失

随着社会进步和物质生活的丰富,部分老师出现了利己主义思想,导致其师德水平与教师职业素养标准出现错位。学校不重视、不考核,教师个人也就会对师德产生认识不足,在师德建设中出现不关注、不自觉的情况,导致传统的优良师德在这种认识不足中逐渐被淡化和边缘化。在师德建设中高校固然存在问题,但部分教师个人在教学过程中过分重视教学课时任务而对学生缺乏人文关怀和情感关注,把教书与育人割裂开来,甚至小部分老师责任心缺乏仅仅把教学当成谋生活的手段,机械的上课下课,从而忽视与学生的思想的碰撞和情感的交流,导致学生在人格方面发展的缺失。

三、师德建设的路径分析

(一)建立、完善师德发展的长效机制

1.完善教师准入机制

严格控制高校教师入职时的师德标准,加强其思想政治工作和师德检查,逐步形成职业能力与师德并重的准入机制。通过试用期、学生评价等途径科学、准确、全面的考核教师师德,对师德表现不合格的教师禁止录用。在培养年轻老师时要注重加强师德培养,做到以德养学、以学促德,强化其教育使命感和责任感。

2.完善考核评价机制

师德考核是保障良好师德氛围的关键所在,具有综合性和系统性,要从定量和定性两方面综合考量,把师德放在考核的重要位置。完善考核机制要敢于创新,不能仅仅以学生评价作为考核的单一标准,要科学引入学生、同事、领导以及教育主管部门等多方评价,同时在考评内容上要强调全面性和综合性,在考评时点上要注重在整个教学期间分布的合理性。对于考评结果要科学运用,可将之运用到评优奖励、岗位聘用、职称评审等中去,发挥其引导、奖惩等作用。

3.强化师德监督机制

良好的考评机制需要透明的监督制度保障实施。师德监督体系的建设需要多方参与、多方发力,要做到评价与监督相结合、监督与实施相结合,不断强化教师的师德意识。要拓宽监督渠道,广泛接受意见、建议和监督,学校相关部门要及时回师德方面的疑点和热点问题,采取定期或者不定期方式开展师德专项检查,及时排查监督机制中存在的问题。将监察结果作为教师考核中的一项重要指标,形成常态化的监督机制。

(二)营造浓厚、良好的师德氛围

1.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社会风气

师德的建设必须要有赖以生存的土壤,良好的社会认同感和尊师重教风气的形成是师德建设的有力推手,良好、轻松的职业氛围会极大的增强教师的满足感、自豪感和责任感。通过主流媒体、广播电台、书本杂志、网络多媒体等多种渠道引导社会舆论,发扬优良传统,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让教师在轻松的环境中找到教书育人的根本。

2.切实保障教师利益

要将保障教师利益落实到实处,以丰厚的待遇、良好的工作环境以及社會认可提高教师的归属感、获得感、责任感。关心教师不应大而空,应以其生活为切口,以解决教师实际需求为重点,如关注教师落户住房问题、子女教育问题、进修晋升问题、科研项目问题等,在解决教师生存发展的基础上要求教师在师德方面有所提升,引导教师潜心学术、以德育人、既作知识的传播者又作心灵的领路人。

3.丰富师德师风文化

从本质而言教师是学校发展的根本所在,教师的作用和地位怎么强调都不为过。学校应积极关注和解决教师的职业需求,让教师产生对学校的情感认同和归属感,在已有的基础上努力为教师提供轻松的学习、工作、生活环境,拓宽沟通交流渠道。通过开学第一课、尊师教育月等形式,推进尊师文化进校园、进教材、进课堂,培养学生尊师重教的价值观念。充分保障教职工维护其合法权益的权利,建立和完善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保障每位教职工都有权利参与学校民主决策,发出自己的声音。

参考文献

[1]石红梅.高校师德师风的时代性及其建设路径分析[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9(05):19-21.

[2]刘嘉.阻碍高校师德建设的因素有哪些[J].人民论坛,2018(08):128-129.

[3]李桂艳.孔门经验对高校和谐师生关系构建的价值和实践路径[D].2018.

[4]徐强,汤美丽.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养成现状及对策研究[J].南昌师范学院学报,2016(03):84-86.

[5]郑晓东,肖军霞.新形势下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时代价值与实践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9(08):147-151.

作者简介

杨星(1992.06—),女,汉族,籍贯:福建厦门人,广州工商学院 商学院,助教,硕士学位,研究方向:高等教育改革。

广州工商学院  广东  广州  510800

猜你喜欢
师德困境途径
求解含参不等式恒成立问题的三种途径
致良知与师德
跟踪导练(一)
师德沦丧者不配为师
减少运算量的途径
吕狂飙:师德建设需警惕从崇高师德简单转向底线师德
师德“红线”持续发力还需多方努力
安吉拉·默克尔能否解救欧洲的困境
A Boy and His Tree
用“分拆”法探索数列不等式放缩裂项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