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洋睿
[摘 要: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作为新时代马克思共同体理论成果之一,已經成为中国反复强调的关于人类社会的新理念。当代医学类院校担负着培养医学人才的重任,所以把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融入医学类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内蒙古医科大学为例,结合医学类院校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系统的规划设计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教育内容,并通过理论研究,教育载体建设,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等途径,切实把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融入医学类院校思想,把政治教育落到实处。
关键词:“人类命运共同体”;医学类院校;思想政治教育]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新时代中国外交方面的基本方略是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理念顺应世界和平、发展与共赢的历史潮流,为解决人类所面临的共同问题、构建全球公平正义的新秩序贡献了中国智慧。当代医学类院校不仅承担着培养医学人才的重任,更肩负着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理念传承与创新的历史使命,医学类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是践行“医学人才培养”基本职能的前沿阵地,我们要将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思想理念传播下去,就要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积极开展研究探索,引导医学类院校医学生掌握人类命运共同体所要求的价值观等理念,并让其成为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核心力量。
一、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融入医学类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
高校把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作为新时代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的重要内容,对引导学生学会尊重和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依托文化对话的载体,推动世界和人类文明进步,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融入医学类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在促进培养国际化医学类人才于构建于人类命运共同体中、推动医学类院校国家级特色专业发展、彰显中国的大国担当精神和维护世界的安全与和平等方面都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一)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融入医学类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医学生在新时代贯彻新思想的需要
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内涵,习近平指出:“人类命运共同体,顾名思义,就是每个民族、每个国家的前途命运都紧紧联系在一起,应该风雨同舟,荣辱与共,努力把我们生于斯、长于斯的这个星球建成一个和睦的大家庭,把世界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为现实。”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思想所包含的重要内容,属于中国共产党的重要创新理论之一。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立足新时代中国的发展,放眼全世界其他国家的发展而提出的具有大国气概与担当的治理方案。这一思想的提出既吸收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理论。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正是以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为实践指导,立足新时代世界各国共同面对的各种挑战而创新性提出解决世界性问题的理念。因此,从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产生的原因来看,深刻理解把握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能够医学类院校的学生明确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真理性,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理论对新时代各国乃至世界发展所具有的重要指导意义;更能够使学生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是只高高在上书写在书本上的高深理论,而是能够对新时代的中国的发展继续提供理论依据的理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更应该被广大医学类院校的学生掌握并运用,这能够帮助医学生在如今意识形态多元化的社会中,形成并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从而使医学类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水平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
(二)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融入医学类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国际化医疗卫生人才,体现疫情下的大国担当的需要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到,中国共产党把为人类作出重大贡献作为自己的使命,一直在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并且把文明互信和世界大国作为自己的理想。尤其在本次抗击疫情中,中国与全世界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及时组织分享新冠肺炎的相关技术信息。以视频会议等多种形式与其他国家开展了数百次的技术分享与交流,及时将我国有关这次疫情的临床诊疗方案和试验检测数据分享给世界各国,并把中国有效的抗疫经验贡献给全球其他国家作为参考。中国采取了最负责、最严格、最全面的防控疫情措施,这一史无前例的壮举,被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称赞为“应对疫情的新的国际标杆”。全球共同抗击疫情,世界各国都要有大局思想,需要形成强有力的合力去共建人类家园。那么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中国确实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并且在全球治理方面进行着自己的探索,表现出了敢于担当的使命感。
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国际化医疗卫生人才对全球抗疫有重要作用,其中需要以加强医学类院校国际化医疗人才教育培养为基本出发点和立足点。高等学校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事业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前不久,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把国际交流与合作作为大学的“第五项职能”,将教育国际化作为衡量大学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以内蒙古医科大学为例,如果能培养医学生的国际意识和国际视野,从而为国家新时代对外开放战略服务。在促进学校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进程中,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着力培养具有“开放包容、开拓进取”的人文气质的医疗卫生人才,不仅能为本国医疗卫生事业做贡献,还能“走出去”能为国际医疗卫生事业做贡献。把本校医学生培养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力军。
(三)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融入医学类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效推进医学类院校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发展的需要
在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新理念引领下,协调加强国家级特色专业的基本建设和人才培养,从目前形势看,不仅要有立足中国、还要放眼世界、有关注人类生命健康安全的视角和情怀,这就要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入手,站在为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贡献高度。
当代大学生是伴随我国改革开放成长起来的一代人,有着胸怀祖国的情怀和心系天下的眼界。面对世界百年之变局,人类命运共同体其实也回答了大学生心中“世界向何处去”之困惑,为大学生辨别21世纪国际形势的发展趋势提供了思想引领。在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新理念引领下的高校国家特色专业建设发展中,各大高校在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建设,培育国家级特色专业新型人才,加强国际交流合作等,都在积极运用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践行立德树人的办学使命,使其所培养的学生成为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的重要人才基础。以内蒙古医科大学为例,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新的体系的时代背景下,带动加强校内蒙药学、蒙医学、中医学等国家级特色专业的建设,将教育教学具体落实到每个教师和学生身上,努力推动学校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全面带动全自治区乃至全国专业及课程建设水平,努力争取具有国内国外双重竞争力。
二、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融入医学类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策略
医学类院校思想政治课堂中融入并加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需要建设一支作风优良、理论知识扎实、专业技术知识雄厚、踏实肯干、起带头引领作用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在深化理论课程的同时,加强课程实践教育,从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专题化教学的理论和实践一体化体系。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高校思政课的一个重要的教学内容,它具有释疑解惑的政治解释功能、政治法律属性内在规定的行为规范功能、改造世界投身两大建设的使命激励功能。在中国走向世界舞台中心的过程中,深化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有助于加强大学生对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理解。
(一)建设一支理论知识雄厚、作风优良、起带头引领作用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则要建设一支思想政治觉悟高、作风优良、起带头引领作用的工作队伍。首先,相关思政课教师要拥有较高的思想政治觉悟是必不可少的,同时,还需要过硬扎实的理论知识和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思政课教师是最主要的思想传播者和教育者,他们的态度思想是否端正,言行举止是否合理,行为作风是否优良,都对大学生有重大影响。其次,是如辅导员、班主任、专业课教师等,他们在大学生平时的生活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也是不可或缺的师资力量。学生干部的作用对于大学生来说是最直接的和最贴切的,培养一支跟党走、思想政治觉悟高、务实笃行的新时代的学生干部队伍是医学类院校加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教育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在医学类院校通过对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构建,使得学生通过更多元化的渠道去学习并实践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為引导医学生成长为适应人类命运共同体要求的国际化医疗卫生人才做到了好的表率和示范作用。
(二)融入并加强医学类院校思政教育课程中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
在当代大学生的思政课程中,需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理论和实践一体化、专题化教学体系,而高校则具有突出的人才优势和智力优势。要加强对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理论研究,构建切实可行的教育宣导机制,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宣教工作取得实效;构建有效的国际传播机制,使其在国际学术界、理论界都产生广泛和深远的影响,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张和这一文化向世界传播。加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大学思政课中的理论教育的同时,并加强其融入到实践教育中,使大学生通过组织实践去巩固和完善理论知识学习,得以实现构建理论和实践共同体体系,并达成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通过实践教育调动学生的参与性和积极性,使其在不同的医学专业背景下,更加深入了解在不同领域范围内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体系。
三、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融入医学类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
一种思想的形成和融合需要一定的时间,高校则在学生思想的形成和建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且其有一定的责任和义务去引导教育学生,使学生的思想认识得到提升,并形成系统化、一体化的思想理论体系。大学生在新时代中新思想的形成和建立,需要各大高校确切的去落实,通过不同的路径去实现。以此传播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一)开展围绕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主题的各项专题活动
特别是医学类院校可以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主题,以培养大学生的爱国精神、开放精神、自主精神、合作精神、公平精神为目的,展现学生各方面能力特长、运用实践为辅助,开展各项专题活动,如调查研究、专题讲座、公益实践等。这样使得大学生以团队、集体的形式,树立相互尊重与平等观念,提高学生协调合作能力,而非独立个体的形式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从而能够更好的让学生将理论学习运用于实践中去。开展围绕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主题的各项专题活动是思想政治教育生动化的非课堂形式的体现,以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独立思考、相互合作的主动学习模式代替了老师课堂照本宣科式灌输教学、学生被动、孤立化接受的教学模式。这样通过非课堂参与互动形式的思政课堂教学,实现了思政课堂理论教育内容生动化、教学形式的多样化。
(二)在“互联网+”时代下,通过网络平台,挖掘和开拓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融入医学类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和方式
在如今的“互联网+”时代下,网络被普遍运用于人们的生活中,与人们的生活方式、生活习惯都紧密相连。其中,医学也是一个很大的范畴,涉及临床操作研究、临床数据研究、医疗数据公开化、网上预约挂号、病人症状远程监控等,比比皆是。针对医学生,在理论学习中,高校可凭借各种网络形式来培养提高大学生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思想学习,如通过网络视频授课资源共享、相关理论思想app学习打卡、线上交流互动等形式,也可通过新媒体平台推广传播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进行教育教学。以此运用“互联网+”来实现各大高校的合作交流,使教学结果成效较好的国家顶尖高校分享经验带动如内蒙古医科大学这样的中西部高校,实现对口经验交流,也体现了合作共赢共同体思想理念和共享发展理念,推动国家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融入中西部医学类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进程。
(三)通过具体的事或物来承载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并融入医学类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
在某一特殊的历史时期或某一特定的时代背景下高校可通过不同的方式传扬教育不同时期下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这样使得身处于此时期的大学生对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领悟更深入、更切实,并付诸于实践。在当今全球发生新冠疫情的特殊时期,以内蒙古医科大学为例,开展鼓励医学生在疫情中主动参加疫情防控工作,通过到社区(村)报到、参加医院基础防疫工作、开学前期和开学中校园疫情防控工作,从而培养医学生的爱国精神、开放精神、自主精神、合作精神和公平精神,在具体时期事件中领悟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精髓和思想深度,培养医学生这一特殊大学生群体的责任与担当。也有如在开学季和毕业季中的特殊仪式,为同学们上好一堂堂特殊的思政课,通过学习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援鄂人员的精神,让新生以及毕业生在今后的职业生涯或是学习深造中铭记自己的初心,以及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责任与担当,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延续和传扬。以上是以本校的具体时期的具体事例来阐述通过具体的事或物来承载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并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实际操作和途径。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鲜明地强调要“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新时代传播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对于振奋民族精神、凝聚民族力量,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深远而重要的意义。为此,新时代下的医学类院校加强对大学生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政治教育的建设工作是必要的,也是培养大学生形成新的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2]姜芦洋.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建构初探[J].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9(03).
[3]习近平.论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
[4]陈欣欣,王殿文,刘婷婷.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教育路径分析[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03.
[5][6]左伟尘.高校思政课语境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探析[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9(06):132-137.
[7]蒋光贵.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哲学意蕴[J].中共南昌市委党校学报,2020,18(03):22-25.
[8]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EB/O]. (2018-03-13).[2018-09-03]. http:// sh. people. com.cn/ n2/ 2018/0313/c134768-31338145.html.
基金项目:2020年度内蒙古医科大学思想政治专项课题,课题编号:YKD2020SXZZ028。
内蒙古医科大学 内蒙古 呼和浩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