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冬卫 赖祖怡 章叶飞 李晓芳
钦州市妇幼保健院,广西 钦州 535000
咀嚼是由各咀嚼肌有顺序地收缩所组成的复杂的反射性动作。咀嚼肌的收缩可使下颌向上、向下、向左右及向前方运动,上牙列与下牙列相互接触,可以产生很大的压力以磨粹食物。咀嚼还使食物与唾液充分混合,以形成食团,便于吞咽。咀嚼是食物进入人体最关键的一步,食物的吸收充分与否与咀嚼时食物的碎化程度有着直接的关联,同时食物的消化与吸收是维持儿童身体正常生长发育的前提条件[1]。为了探究贝克曼口肌训练对我国儿童咀嚼功能障碍疗效,本课题以我国 64例咀嚼功能障碍患儿为研究对象,观察贝克曼口肌训练我国儿童咀嚼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1一般资料 选择 2018 年 1月~2020年 1月在本院治疗的患有咀嚼功能障碍儿童64例。纳入标准:我国婴儿-学龄期儿童,有咀嚼功能障碍,无全身性疾病,牙齿无龋齿,无其他口腔感染问题。将患儿分为:①对照组 32例,其中男性患儿18例,女性患儿14例;②研究组对照组 32例,其中男性患儿20例,女性患儿12例。两组患儿一般资料经检验,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的喂吃训练;研究组患儿在此基础上配合贝克曼口肌训练。在开始治疗前进行第1次《Beckman口腔运动评估量表》,训练开始后,在第4周对入组患儿运用上述量表进行复评。贝克曼口肌训练时间:20min/次,1次/d,5次/周,连续治疗1个月。
1.2.1喂吃训练 本项目采用喂吃训练主要是食物咀嚼训练。咀嚼训练的食物选择:由软食到硬食,由粒状到条状。为了保持研究的统一性及严谨性,本项目的对照组根据患儿的咀嚼能力,统一使用磨牙饼干、苹果条及红薯干这三款食物,横放在下颌磨牙处,让对照组儿童咀嚼,以锻炼咀嚼能力。
1.2.2贝克曼口肌训练方法
1.2.2.1唇部手法:上唇伸展、上唇伸展从一边到另一边、下唇伸展、下唇伸展从一边到另一边、角嘴唇伸展、横唇部伸展、唇部卷曲伸展、抵抗唇部伸展,探测唇力。
1.2.2.2颊部手法:上颊伸展,上后颊伸展,下颊伸展,下后颊伸展,咬肌脸颊伸展,后脸强度。
1.2.2.3颚部手法:抵抗咀嚼。
1.2.2.4舌部手法:对舌的横向压力,对内上牙龈的压力,对内下牙龈的压力,舌顶尖提高,刺激舌中段,鄂舌扫舌,搅动提起舌中段上提,内下牙龈扫舌尖提升。
1.3评定方法 采用《Beckman口腔运动评估量表》评定法。颚部肌力强度分0-20级(0%-100%),每提高1级则为治疗有效,级别越高,肌力强度越强,咬合越有力,反之则越弱,同时,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进食量、接受食物的质地及挑食、偏食改善情况。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2.0 统计软件处理数据,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研究组患儿训练4周的有效率为87.5%,高于对照组(3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训练4周后两组患儿的疗效比较(例,%)
2.2两组颚部肌力强度比较 治疗前,两组颚部肌力强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颚部肌力强度均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颚部肌力提高强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颚部肌力强度的比较
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不少家长给予儿童的食物越来越精细化,同时,未注意及时添加辅食,导致咀嚼功能障碍的儿童越来越多。此外,儿童边玩家长边喂饭,吃饭时到处跑,导致多数幼儿没有养成独立进餐的习惯及偏食挑食等[2]。齿龈受到食物的按摩而得到刺激,促进了血液循环,同时附着在牙面和牙龈的残渣,因咀嚼时分泌的唾液和肌肉的运动而得以清除[3]。所以,出现了咀嚼问题,很容易引起口腔的感染问题。为了更好地解决咀嚼障碍问题,本研究采用贝克曼口肌训练方法。
Beckman口肌治疗具有五大特点:1、应用范围广:对于儿童喂养困难、流口水、厌食偏食、成人进食困难、言语不清、表情肌瘫痪等都有良好疗效。2、操作手法轻:脸部肌纤维细小,运用的Beckman口肌治疗手法都非常轻柔。3、不需要购买大量的器材:该项治疗的重点在于手法,治疗师的一双手就是最佳的治疗工具,不需要购买大量的器材,这是 Beckman口肌治疗技术的一大特色。
经本项目研究,研究组患儿训练4周的有效率对照组,治疗后,两组颚部肌力强度均提高,且研究组颚部肌力提高强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证实贝克曼口肌训练能有效改善儿童的咀嚼功能障碍,且患儿贝克曼口肌训练配合程度越好。该方法实用且不需要耗费大量的器材,值得临床和机构训练的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