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时礼忏与佛教唱导
——黑水城出土的两件《寅朝礼》研究

2021-07-16 08:45周泽鸿
西夏学 2021年2期
关键词:中华书局敦煌佛教

周泽鸿

三阶教是隋唐时期兴起的一支佛教宗派,又称三阶宗、第三阶宗,其创始人为隋代僧人信行。信行将佛法分为正法第一阶、像法第二阶、末法第三阶,故称三阶教。三阶教创立以后屡遭禁绝,唐武宗会昌佛难后逐渐沉寂,敦煌文献中则保留了大量三阶教的经典与礼忏文本。日本学者广川尧敏将敦煌写本中关涉三阶教的礼忏文本分为“七阶佛名经型”“七阶礼忏文型”和“寅朝礼忏文型”三类①[日]广川尧敏:《敦煌出土七阶佛名经について——三阶教と净土教との交涉》,载《宗教研究》1982 第251 卷,第71—105 页。。其中“寅朝礼”即佛教六时礼忏之一,是指佛教修行中于一日之寅时、午时、黄昏、初夜、中夜、后夜六时礼佛忏悔,且每一时段礼忏各有对应的礼忏仪,如《寅朝礼》《午时礼》《黄昏礼》等。据林世田、杨学勇等学者统计,敦煌文献中属于《寅朝礼》的卷子约有四十九件,标题有《礼寅朝》《寅朝礼忏》《寅朝礼文》《寅朝礼忏文》《七阶佛名经》等②林世田、杨学勇、刘波:《敦煌佛典的流通与改造》,甘肃教育出版社,2013 年,第295 页。,可见这是隋唐时期较为流行的佛教礼忏文本。西夏故地黑水城也出土了两件与《寅朝礼》有关的汉文写本文献,一件为俄藏А8(2)号《寅朝礼》①俄罗斯科学院东方研究所圣彼得堡分所、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上海古籍出版社:《俄藏黑水城文献》第5 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 年,第194 页。;另一件是俄藏А32(1)号《演(寅)朝礼一本》②俄罗斯科学院东方研究所圣彼得堡分所、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上海古籍出版社:《俄藏黑水城文献》第5 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 年,第317 页。,有确切证据表明其为金代文献③孙继民:《俄藏黑水城金代文献的数量、构成及其价值》,《敦煌研究》2012 年第2 期,第11 页。。韦兵在讨论黑水城出土普礼类礼忏文时曾对这两件《寅朝礼》进行录文,认为黑水城出土《寅朝礼》与敦煌一脉相承,并且认为А8(2)属于《弥勒礼忏文》之一部分,А32(1)则是А32(5)《佛说寿生经》念诵仪的组成部分④韦兵:《黑水城文献汉文普礼类型礼忏文研究》,《西夏学》2011 年第2 期,第267—268 页。。然而对于黑水城出土的这两件《寅朝礼》反映的佛教思想、观念与礼忏仪式,学界并没有相关的考察。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从结构与内涵两方面入手,以期对黑水城所出两件《寅朝礼》文本反映的佛教思想与礼忏仪式作一有益的探讨,如有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寅朝礼一本》《寅朝礼》与《七阶佛名经一卷》比较研究

(一)《寅朝礼一本》《寅朝礼》与《七阶佛名经一卷》的文本比较

三阶教问世以后,便遭到佛教界主流的反对,据唐代僧人智昇所著《开元释教录》记载:“信行所撰虽引经文,皆党其偏见,妄生穿凿。既乖反圣旨,复冒真宗。”⑤[唐]智昇撰,富世平点校:《开元释教录》卷一八《别录中伪妄乱真录第七》,中华书局,2018 年,第1267 页。因此隋文帝开皇二十年时,“有勅禁断,不听传行。”⑥[唐]智昇撰,富世平点校:《开元释教录》卷一八《别录中伪妄乱真录第七》,中华书局,2018 年,第1267 页。缘于此,尽管《七阶佛名》是三阶教的主要礼忏仪法,但其文本并无传世。然而《开元释教录》中收录了《广七阶佛名》及《略七阶佛名》的条目⑦[唐]智昇撰,富世平点校:《开元释教录》卷一八《别录中伪妄乱真录第七》,中华书局,2018 年,第1266—1267 页。,敦煌文献中也保留了一批与三阶教礼忏法相关的文献,这将有助于我们了解三阶教经典的大致面貌。敦煌斯6880号为《七阶佛名经一卷》⑧《七阶佛名经一卷》,编号为斯6880 号,见黄永武博士:《敦煌宝藏 》(第53 册 ),新文丰出版社,1983 年,第61—64 页。笔者以日本学者矢吹庆辉所录《七阶佛名经》为参校,对敦煌所出斯6880 号《七阶佛名经一卷》录文标点,特此说明。《七阶佛名经》见[日]矢吹庆辉:《现代佛学大系1 ·三阶教残卷》,弥勒出版社,1982 年,第179—188 页。,《七阶佛名经一卷》与信行所创礼忏文本《广七阶佛名》《略七阶佛名》的具体关系已无法考证,但黑水城出土两件《寅朝礼》与《七阶佛名经一卷》在文本上似有相承之处,特加以比较研究。

表一:《寅朝礼一本》《寅朝礼》《七阶佛名经一卷》文本比较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二)从文本比较与书写结构看黑水城所出两件《寅朝礼》的文本特点

通过比较《七阶佛名经一卷》《寅朝礼一本》《寅朝礼》三者的文本,可以归纳出《七阶佛名经一卷》与黑水城所出两件《寅朝礼》的书写结构与文本特点。

第一,从三者书写结构可以看到,А32(1)《寅朝礼一本》与А8(2)《寅朝礼》结构一致、行文相似,属于同一礼忏文本。并且А32(1)与А8(2)的文本来源应当与《七阶佛名经一卷》有关,虽然某些文字段落前后顺序存在差异,但都能一一对应,大体上均可吻合。差异在于《七阶佛名经一卷》中“忏悔、劝请、随喜、回向、发愿”五个步骤各有一首独立的唱偈,而《寅朝礼一本》与《寅朝礼》只是用一首唱偈将《七阶佛名经一卷》中的五首唱偈作了概括性说明。因此相对于《七阶佛名经一卷》来讲,黑水城所出两件《寅朝礼》的文本书写更为简洁。

第二,《七阶佛名经一卷》记录了一套完整的三阶教礼忏方法,其中礼忏十方诸佛、贤劫千佛等佛名组合,层层递进,形成七阶序次,《七阶佛名经》也因此得名。然而《七阶佛名经一卷》与其说是佛经,不如说是一件佛教礼忏文。《寅朝礼一本》与《寅朝礼》虽然在结构上比《七阶佛名经一卷》简略,并且去除了礼忏七阶佛名的内容,但是内容完整、结构紧凑,仍然可以作为独立使用的佛教礼忏文本。

第三,《寅朝礼一本》的文本存在残缺,可依据《七阶佛名经一卷》进行补正。А32 号文献的首页装订有明显的残缺痕迹,因此可以推断,目前所见А32(1)号《寅朝礼一本》的内容并不完整。《寅朝礼一本》文首的“住,是故我归依”一句,显然与《七阶佛名经一卷》普诵偈“如来妙色身,世间无异等。无比不思议,是故今敬礼。如来色无尽,智慧亦复然。一切法常住,是故我归依。”一致。因此А32(1)号《寅朝礼一本》现存内容的前面应该还包括《七阶佛名经一卷》所见“一切恭敬敬礼常住三宝”“香华供养”“普诵”等内容。

第四,通过比较敦煌本《七阶佛名经一卷》与黑水城所出两件《寅朝礼》的文字书写及文本结构,可以确信黑水城所出两件《寅朝礼》的文本与隋唐时期三阶教的礼忏文《七阶佛名》有关,并且与敦煌遗书中的《寅朝礼》有继承关系。正如韦兵在比较敦煌P.2692《寅朝礼忏》与黑水城所出两件《寅朝礼》时所指出的——黑水城和敦煌的《寅朝礼》文本的确一脉相承①韦兵:《黑水城文献汉文普礼类型礼忏文研究》,《西夏学》2011 年第2 期,第267—268 页。。尽管会昌佛难后三阶教趋于灭亡,但因三阶教“其徒既众,蔓莚弥广。同习相党,朋援繁多。”②[唐]智昇撰,富世平点校:《开元释教录》卷一八《别录中伪妄乱真录第七》,中华书局,2018 年,第1267 页。其经典与礼忏文应当有所保留。敦煌S.1473《黄昏礼忏》抄写于北宋太平兴国七年(982),同样表明直到10 世纪末期三阶教的经典仍然被抄写流传③林世田、杨学勇、刘波:《敦煌佛典的流通与改造》,甘肃教育出版社,2013 年,第372 页。。而夏金时期三阶教早已消亡,且黑水城地处边陲,在这样的情形下《寅朝礼》仍然流传于黑水城地区,显然А32(1)《寅朝礼一本》与А8(2)《寅朝礼》的功用不再只限于作为三阶教独有的礼忏文本用于礼忏七阶佛名,很可能已经成为佛教内部或者世俗信仰中较为常见和流行的佛教礼忏文。

二、黑水城出土两件《寅朝礼》反映的佛教礼忏仪式

(一)《寅朝礼》与六时礼忏

魏晋南北朝时期战祸频仍,社会秩序混乱,民众为了祈福消灾,大多寄希望于彼岸世界,因此佛教得以迅速发展。在此基础上,佛教忏除罪业、消除苦难的忏悔思想逐渐流行起来。随着《阿阇世王经》《舍利弗悔过经》等诸多忏悔灭罪经典的翻译和《慈悲道场忏法》等各种礼忏仪轨的制定,礼忏成为僧俗教徒重要的修行方法,即通过诵经、持戒、念咒、礼佛、观想等方式忏悔罪业、消灾致福。至唐宋时期,一些集大成的忏法仪轨被制作出来,天台宗、禅宗、律宗、华严宗等主要佛教宗派的忏法制定相继完成,中国佛教的忏法体系最终建立起来④圣凯:《中国佛教信仰与生活史》,江苏人民出版社,2016 年,第102—240 页。。另一方面,以《梁皇忏》(《慈悲道场忏法》)、《涅槃忏》为代表的世俗化忏法适应了世俗大众拜忏的需要,并且与水陆道场、荐亡法会等民间佛事活动相结合,在佛教世俗化的进程中,礼忏法得到更为广泛的流行。

礼忏的步骤一般为忏悔之前礼拜、赞叹,忏悔之后发愿、回向,而记载礼忏时念诵的经文咒语的文本则称为礼忏文。西夏文献中包含有一定数量的佛教礼忏文本,如《大方广佛华严经海印道场十重行愿常遍礼忏仪》⑤惠宏、段玉泉:《西夏文献解题目录》,阳光出版社,2015 年,第99 页。《佛说一切如来悉皆摄受三十五佛忏悔仪轨》⑥惠宏、段玉泉:《西夏文献解题目录》,阳光出版社,2015 年,第131 页。《依三十五佛忏悔要门》①惠宏、段玉泉:《西夏文献解题目录》,阳光出版社,2015 年,第246 页。《慈悲道场忏法》②惠宏、段玉泉:《西夏文献解题目录》,阳光出版社,2015 年,第181 页。等,此外还有《黄昏礼佛文》③俄罗斯科学院东方研究所圣彼得堡分所、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上海古籍出版社编:《俄藏黑水城文献》第4 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 年,第319—320 页。《五方礼一本》④俄罗斯科学院东方研究所圣彼得堡分所、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上海古籍出版社编:《俄藏黑水城文献》第5 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 年,第195 页。等普礼类礼忏文。这些传承自唐宋、外来自中原的忏法表明,西夏佛教的发展具有外来性、传承性与延续性。本文所讨论的两件《寅朝礼》篇幅短小、形式简单,应当属于个人修行时念诵的短文,或者可作为斋忏法会上单一项目的礼忏文。

前文已经指出,六时礼忏是一种以忏悔罪业、净化身心、礼敬诸佛为目的的佛事仪轨。因佛教徒于一日之初夜、半夜、后夜、午时、平明、日没等六个特殊时段进行礼佛忏悔,因此得名“六时礼忏”。黑水城所出《寅朝礼一本》《寅朝礼》及《黄昏礼佛文》即是指于每日清晨寅时、黄昏日没时分礼佛拜忏,通过普诵佛号、礼敬诸佛,以及忏悔、回向、发愿、归依等一系列礼忏步骤,最终达到忏悔罪业、消灾致福的效果。

检诸史籍,六时礼忏最早可追溯到东晋高僧道安制作的“道安三例”。“道安三例”是道安为僧尼赴请、礼忏等行仪制作的三种轨范,其中有“六时行道”之法。“六时行道”是指佛教徒于每日白天的晨、晡、昏,夜晚的初、中、后夜六个时段围绕佛像、佛殿、佛塔右旋行走、恭敬作礼的一种修行方式。⑤[梁]释慧皎撰,汤用彤校注、汤一玄整理:《高僧传》卷五《晋长安五级寺释道安》,中华书局,1992 年,第183 页。可见此时“六时行道”只是单纯的礼拜,尚未与忏悔结合到一起。据北宋僧人赞宁所著《大宋僧史略》所载,东晋道安法师因僧团戒律不全、缺少威仪,不利于佛教的传播与发展,因此设法补救。道安“立三例以命章,使一时而生信”⑥[宋]赞宁撰,富世平校注:《大宋僧史略校注》卷中《道俗立制》,中华书局,2015 年,第70 页。,具体措施为“一行香定座上讲,二六时礼忏,三布萨等法。”⑦[宋]赞宁撰,富世平校注:《大宋僧史略校注》卷中《道俗立制》,中华书局,2015 年,第70 页。此处明确提到“六时礼忏”。可见至少在道安进行僧团建设和制定“六时行道”的仪轨之后,六时行道仪轨才开始与忏悔思想相结合,并且形成“六时礼忏”的修行方法,而后逐渐在僧俗中流行开来。

此后,关于“六时礼忏”的记载史不绝书。如北齐僧人弘明“诵《法华》,习禅定,精勤礼忏,六时不辍”⑧[梁]释慧皎撰,汤用彤校注、汤一玄整理:《高僧传》卷一二《齐永兴柏林寺释弘明》,中华书局,1992 年,第468 页。,梁朝慧弥“晓夜习定,常诵《般若》,六时礼忏,必为众先。”⑨[梁]释慧皎撰,汤用彤校注、汤一玄整理:《高僧传》卷一二《梁富阳齐坚寺释道琳》,中华书局,1992 年,第474 页。隋唐以来六时礼忏更为普及,如隋代净愿“六时礼悔,初仪不怠。”⑩[唐]道宣:《续高僧传》卷一《净愿传》,见《大正藏》第50 册,新文丰出版公司,1983 年,第504 页下。智舜“佛名赞德,诵阅如流,昏昼六时礼忏。”⑪[唐]道宣:《续高僧传》卷一七《智舜传》,见《大正藏》第50 册,新文丰出版公司,1983 年,第570 页中。唐代宝相“六时礼忏,垂四十年。”①[明]祩宏辑:《往生集》,见《大正藏》第51 册,新文丰出版公司,1983 年,第132 页上。而唐玄宗为加强对佛教的管理,防止僧徒借佛事敛财,特别下诏规定“六时礼忏,须依律仪。”②周绍良主编:《全唐文新编》第1 部(第1 册),吉林文史出版社,2000 年,第370 页。从这些史料也可以看出自六朝隋唐以来佛教内部各家各派都有六时礼忏的忏仪,六时礼忏已然成为佛教内部与世俗社会中普遍流行的礼忏法。《开元释教录》记载信行在制定三阶教教法时“引经文”③[唐]智昇撰,富世平点校:《开元释教录》卷一八《别录中伪妄乱真录第七》,中华书局,2018 年,第1267 页。为教理支撑,即以主流经典与仪轨为依据,自然不可避免地受到当时佛教思潮的影响,因此信行将六时礼忏吸收到三阶教的仪轨中,用于赞叹佛名、七阶礼佛。虽然黑水城所出两件《寅朝礼》与三阶教经典《七阶佛名经》及三阶教忏法有渊源关系,但三阶教灭亡以后,作为三阶教六时礼忏文本之一的《寅朝礼》文本并没有受到禁毁,与六时礼忏一样,三阶教的六时礼忏文本如《寅朝礼》依然在继续流传,为广大僧俗信众所使用。

值得注意的是,智昇所作《集诸经礼忏仪》中记载信行曾制作《昼夜六时发愿法》,其文本也见于敦煌文献④参见杨学勇:《三阶教〈七阶礼〉与佛名礼忏》,《敦煌研究》2016 年第1 期,第96 页。。《昼夜六时发愿法》记载有“初夜、半夜、后夜、午时、平明、日没,唱静六时礼拜佛法大纲”⑤[唐]智昇:《集诸经礼忏仪》,见《大正藏》第47 册,新文丰出版公司,1983 年,第465 页。,其仪程主要为“昼三夜三各严持香华,入塔观像供养行道礼佛。平旦及与午时,并别唱五十三佛,余皆总唱。日暮、初夜并别唱三十五佛,余皆总唱。半夜后夜别唱二十五佛;余皆总唱。”⑥[唐]智昇:《集诸经礼忏仪》,见《大正藏》第47 册,新文丰出版公司,1983 年,第465 页。杨学勇指出“六时礼拜佛法大纲”应当属于三阶教经典《广七阶佛名》与《略七阶佛名》的纲领性文字⑦杨学勇:《三阶教〈七阶礼〉与佛名礼忏》,《敦煌研究》2016 年第1 期,第96 页。。据此可知三阶教的六时礼忏与唱导紧密相关,而黑水城所出两件《寅朝礼》属六时礼忏之一,因此А32(1)《寅朝礼一本》与А8(2)《寅朝礼》中很可能存在唱导仪式。

(二)《寅朝礼》与佛教唱导

唱导最早起源于印度,是佛教宣讲经义、申明教理的一种讲唱方式⑧[宋]赞宁撰,富世平校注:《大宋僧史略校注》卷中《行香唱导》,中华书局,2015 年,第75 页。。如唐僧义净《南海义归内法传》记载印度那烂陀寺有“巡行礼赞”的“唱导法”⑨[唐]义净著,王邦维校注:《〈南海寄归内法传〉校注》卷四《赞咏之礼》,中华书局,1995 年,第177 页。。唱导传入中国后经过了中国佛教徒的改造,使唱导的仪式与内容逐渐本土化、丰富化。根据《高僧传》记载,唱导出现的背景为“斋集”⑩[梁]释慧皎撰,汤用彤校注:《高僧传》卷一三《唱导》,中华书局,1992 年,第521 页。,“斋集”即办法事做道场之斋会。南北朝时期的佛教法事活动,如斋会等,通常都是先礼忏,继而“宣唱化导”⑪圣凯:《六朝佛教礼忏仪的形成——以悔过法、唱导、斋会为中心》,《中国文化》2013 年第2 期,第93 页。,即由深谙义理的高僧大德或受世俗敬仰爱戴的僧人担任唱导师,通过讲唱及唱和互动的形式带领大众赞叹佛名、宣佛功德,由此可以树立或坚定大众的佛教信仰。

随着时间发展,中国佛教的唱导仪式逐渐演化出三种形态。第一是“宣唱佛名,依文致礼”①[梁]释慧皎撰,汤用彤校注:《高僧传》卷一三《唱导》,中华书局,1992 年,第521 页。(此即А32(1)《寅朝礼一本》与А8(2)《寅朝礼》所反映的赞叹诸佛名号、敬礼忏悔的仪轨);第二是“别请宿德升座说法”②[梁]释慧皎撰,汤用彤校注:《高僧传》卷一三《唱导》,中华书局,1992 年,第521 页。;第三是“辨一斋大意”③[梁]释慧皎撰,汤用彤校注:《高僧传》卷一三《唱导》,中华书局,1992 年,第521 页。。唱导师针对出家僧众、达官贵人、普通百姓、隐者逸士等社会不同智识阶层,采取灵活多样的讲说方式,通过宣说世事无常、地狱恐怖,以及人间疾苦与喜怒哀乐等佛教教理与人生体验,使听众能够共情,最终达到“宣唱法理,开导众心”④[梁]释慧皎撰,汤用彤校注:《高僧传》卷一三《唱导》,中华书局,1992 年,第521 页。的效果,而“后代传授,遂成永则”⑤[梁]释慧皎撰,汤用彤校注:《高僧传》卷一三《唱导》,中华书局,1992 年,第521 页。,由此成为中国佛教举行斋集法会时的重要组成部分。

既然“宣唱佛名,依文致礼”是唱导的重要内容,那么黑水城所出两件《寅朝礼》所反映的礼忏仪式便很可能包含唱导的内涵。唐代日本入华求法僧圆仁在其所著《入唐求法巡礼行记》中记载了多种唱导仪式,其中《新罗诵经仪式》有助于我们理解“宣唱佛名,依文致礼”的具体仪式。根据《新罗诵经仪式》的记载可知唱导师主要担负如下工作:总唱佛法僧—领唱佛名—独结愿、回向—领大众发心—领大众顶礼、咒愿⑥[日]圆仁著,小野胜年校注,白化文等修订校注:《入唐求法巡礼行记校注》卷二,花山文艺出版社,1992 年,第189 页。。可见唱导师的职责是主导整个仪式,引领大众在集体庄严的氛围中唱和互动,完成礼佛与忏悔的仪程。《入唐求法巡礼行记》中还有一种名为《竹林寺斋礼佛式》⑦[日]圆仁著,小野胜年校注,白化文等修订校注:《入唐求法巡礼行记校注》卷三,花山文艺出版社,1992 年,第265 页。的唱导仪式,其操作过程可以与黑水城所出两件《寅朝礼》的文本进行比较研究,试以А32(1)《寅朝礼一本》为例:

表二:《竹林寺斋礼佛式》与《寅朝礼一本》的仪式比较

将圆仁《竹林寺斋礼佛式》所记载的唱导过程与《寅朝礼一本》的文本进行比较后可以发现,《寅朝礼一本》与《寅朝礼》中很可能存在着唱导仪式。《竹林寺斋礼佛式》属于仪式,而《寅朝礼一本》属于礼忏文,所以二者文本并不能对应,但二者的程序颇有可比较之处。据“六时礼拜佛法大纲”可知六时礼忏中确有唱导仪式,只是在具体操作中“寅朝礼”是否进行唱导恐怕需要视情况而定。如果“寅朝礼”只是用于个体自修,唱导的形式自然不存在。如果是在“斋集”之类的法会中,唱导师在礼忏仪式中引领大众,与大众一唱一和,以便“宣唱法理,开导众心”,这种情况下《寅朝礼一本》自然可以用于“宣唱佛名,依文致礼”。

三、结语

魏晋南北朝以来,中国佛教忏法兴起,至唐宋而广为流行。六时礼忏作为佛教礼忏法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佛教徒日常修行、忏悔的重要仪轨,俄藏黑水城出土А32(1)号《寅朝礼一本》、А8(2)号《寅朝礼》即记录六时礼忏之一“寅朝礼”的礼忏文本。通过比较黑水城所出《寅朝礼一本》《寅朝礼》与三阶教经典《七阶佛名经一卷》的文本内容与书写结构、考察黑水城所出两件《寅朝礼》与《七阶佛名经》的文本渊源可以发现,虽然黑水城所出两件《寅朝礼》存在一定程度的残缺,但其文本的确是从《七阶佛名经》简化而来。根据《集诸经礼忏仪》中《昼夜六时发愿法》的记述,结合《入唐求法巡礼行记》中《竹林寺斋礼佛式》所记录的唱导仪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复原黑水城所出两件《寅朝礼》中“宣唱佛名,依文致礼”的唱导仪式。黑水城出土两件《寅朝礼》文本所反映的先礼忏后唱导的信仰实践是魏晋隋唐以来普遍流行的佛教修行仪式,也是佛教中国化、世俗化的直接产物,具有一定的延续性与代表性。尽管夏金时期三阶教已经灭亡,但作为佛教内部和世俗社会普遍流行的礼忏文和礼忏仪式,《寅朝礼》同六时礼忏一道,仍然广泛流行于中国古代社会。

猜你喜欢
中华书局敦煌佛教
古代敦煌人吃什么
古代敦煌人吃什么
李白与佛教思想关系再探讨
佛教艺术
贾宝玉三次劫难及其佛教隐喻——“三毒”与情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s Function in Daily Life
亮丽的敦煌
绝世敦煌
潜心磨砺 精益求精
陆费逵的出版生活史述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