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玉宏 贾雨晴
《同音》甲种本中一共有5638 个大字,每个大字下面有小字,其中一个大字下有两个小字的427 例,一个大字下有三个小字的8 例,剩下的5203 个大字都是下有一个小字的,可称之为二字格。二字格中,大小字相同的,即重叠式33 例,如“(2В4)稀少”“(6В7)均匀”;附加式和数量短语150 例,附加式包括后加式和前加式,后加式如词根加后缀“”构成的“(2А7)人民”“(10В4)属者”“(22А3)乞丐”“(29В7)清人”“(30А7)向导”“(36В3)小人”,前加式如前缀“”加词根构成的“(3В6)阿妈”“(4В5)阿爸”“(5В3)阿婆”,前加式还包括了趋向前缀“”“”“”等加动词构成的二字格,虽然这些二字格大都没有词汇化成一个个的词,但为了方便统计,我们将其归入附加式,如“(33А3)苏醒”“(6В1)吐”“(12В5)得到”。数量短语主要是数词“”加量词构成的,如“(8В6)一枚”“(14А5)一条”“(26А7)一点”。
剩余的二字格一共5020 条,在这些二字格中,有比较特殊的一类,为了表述方便,可称之为互见二字格,即某两个字互为大小字,А 作为大字的时候,В 是小字,В 是大字的时候,А 是小字。按照学界认可的《同音》大小字的排列顺序,А、В 二字构成的两个二字格顺序完全一样,比如震鸣(22В2)(2В4)尊朕(2В3)(41В7)。通过对《同音》甲种本做穷尽式的逐一梳理,共找出这样的互见二字格一共有1143 对,2286 条,占除去重叠和附加以外的二字格的45.5%。搞清楚这部分互见二字格的结构,有助于进一步认识《同音》。
将这些互见二字格不论大小字,按其第一次出现的顺序和学界认同的排列规律依次罗列如下:
大小字除了构成重叠式和附加式,有将近一半的二字格都是这种互见式的,这些互见式二字格是什么?
《同音》的大字是依声立字,大字下的小字是干什么的,学者多有讨论,史金波先生认为“每字下以小字解释字义,往往用同义词、反义词、与大字共同组成词组和注释等方式”①史金波:《西夏文教程》,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 年,第35 页。,即认为大字是被释字,大字下面的小字是解释小字的,有的用同义词解释,有的用反义词解释,有的是和大字共同组成词或词组。学者们普遍认为这些二字格一部分是大字和小字共同组成词或词组,但也有用小字解释大字的情况,但哪些是构成词或词组,哪些是解释,并没有人统计或做出区别。但大家公认排列顺序是小字在右下方的先小字后大字,小字在左下方的是先大字后小字。换言之,如果小字在左下方的,则有可能是小字注释大字,也有可能是大字小字共同构成词或词组;而如果小字在右下方的,则一定是小字大字构成词或词组。基于这样的认识,这些互见二字格全部都是西夏语的复音词。
因为这些互见二字格每个都是出现了两次,其中必定有一次是小字在右的情况,那其组合就是先小字再大字的复音组合,如,这样的互见二字格不可能是互训,如果是互训的话,小字一定都应是在左下方的。
要证明这些互见二字格是复音词,除了《同音》自身体例上的证据以外,最直接的证据是有文献用例或别的字典辞书的佐证,将这些互见二字格作为一个词条,依次在一些重要的西夏文献如《文海宝韵》《番汉合时掌中珠》《三才杂字》《类林》《同义》《新集锦合辞》等文献中寻找文献用例。其中大多数在多个文献中都有用例,有一些仅在其中一种文献中有用例,有81 例仅在《同义》中找到例子,《同义》中的例子有可能是双音节词,也有可能是两个单音节词放在一起。还有一部分没有找到文献用例,目前有62 个词条没有找到文献用例,占全部的5.4%,因为流传下来的西夏文献是有限的,而且这种检索最有效的办法是借助西夏文献的全文数据库做全面的检索,我们目前只有《文海宝韵》《掌中珠》《同义》《类林》等几种文献的电子版本,还做不到完全检索,就是在不完全检索中,也只是极少数没有用例。在几种文献中有用例的如:
我们认为,大字和小字之所以会互见,是因为大小字构成的复音词或者是单纯词,必须两个字合起来才表示一个意思,是一个语素;或者是常见的合成词,二者经常一起组合使用,出现频率较高。
合成词是由两个语素构成的词,互见二字格大多数是由两个语素构成的合成词,而且都是联合式合成词,根据两个语素的语义关系可分为相同联合、相反联合、相关联合三种。
西夏语中因主语、宾语或定语的人称不同而引起动词的语音曲折变化,这种变化表明一些动词在不同人称时有两种形式,龚煌城先生称两种形式为“基本式”和“衍生式”,其中“基本式”用于第三人称,“衍生式”用于第一、二人称,按照两种形式的语音对应规律分为四类。我们在考察互见二字格的过程中发现这四类动词的“基本式”和“衍生式”可以结合成一个复音节的动词。
第一类动词:
从这里可以看出因为使用的人称不同,语音有曲折变化的两个意义相近的词在西夏语复音化的过程中,逐渐又结合成了一个新的词语,因为文献用例有限,找不到结合后的复合词是否具有人称的限制。
这45.3%的二字格每个都是出现相同的两次,其中有一次是小字在大字的右下方,从《同音》展示出的体例来看,这样的二字格是先小字后大字的组合,那就应该是一个复音词。我们知道《同音》是按声类编排的供人们学习的同音字典,那么多的同音字放在一起,人们怎么建立起这些同音字的形体和意义的关系呢?其中一个重要的手段就是组成复音词加以区别,例如汉语中“数、树、述、竖”四个字完全同音,排在一起仅从读音上难以区分其形体和意义的关系,但如果我们排列成“数字、树林、陈述、横竖”,几个同音字的形、义关系就清楚了,方便人们记忆学习。虽然《同音》中所有的二字格不都是复音词,但互见二字格占二字格的近一半,再加上其他非互见二字格中的复音词,《同音》二字格中,复音词占有绝大多数,即使用组成复音词的方式来区分同音字是《同音》所使用的最重要的一种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