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中国的社会弱势群体中,残疾人占了很大一部分,在中国,智障人士的这个群体基数很大,需要被服务的人数也十分多,智障人士由于智力障碍也面临着行为认知不足等方面的问题,同时在社会适应和日常生活等诸多方面都存在着大量的问题和困难。这群人的特征决定了他们迫切的需要政府和社会能给他们提供支持与帮助。而除了政府提供的这些帮助与支持之外,对于那些具有一些自理能力的残疾人来说,他们还需要通过一些提升自身的能力的渠道去享受生活。
关键词:智力障碍;社会工作;伦理困境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
(一)智力障碍
智力障碍也叫做智力缺陷,通常情况下,指的是由于受到脑部伤害或者因为大脑发育不完善,从而使人的学习认知不正常,更有甚者人的整个内心出现障碍。智力障碍又被称作智障。此外,当大脑被物理、化学或病毒、病菌等因素导致原本正常的大脑变得有缺陷或智力下降被称为痴呆。从残疾的类型来看,残疾人可以分为智力残疾、肢体残疾、听力残疾、视力残疾、语言残疾等五种类型。智力残疾指智力低于平常人水平(此水平一般指智商70),同时这类残疾人还表现出一些适应性障碍。
二、社会工作者介入智力障碍人群的工作方法
因为智力残障人士本身就是一个特殊的群体,而个案工作对象本身具有差异性和复杂性,所以从这个特点出发来看,采用个案工作的方法来介入智力残障人士更加合适。个案工作指专业社会工作者通过一对一、面对面的方式,使用社工的专业解决办法来对服务对象提供服务和支持。社工能为智力残障人士主要提供的是发展自身方面和生活环境调整以及社会支持等方面的服务。而社会工作介入智力残障人群的主要目的是帮助智力障碍人士完善人格和自我,提高他们适应社会的能力,增强他们在面对危机防御能力以及解决困难的能力。同时也是为了协助残障人群家庭和个人能够充分认识了解自己拥有的资源和潜力,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帮助个人和家庭达到一个良好福利状态。
三、智力障碍人群社会适应现状
社会适应能力指的是个人为了更好的适应社会生存,于是在心理生理以及行为上做出了各种为了适应社会生存的改变,从而为了与社会达到和谐状态的适应能力。而研究智力障碍残疾人的社会适应现状就必须研究他在社会适应性能力上的表现。而社会化会适应能力的主要内容包括一下几个方面:首先是个人的生活自理能力,其次是个人的基本劳动能力,还有就是个人选择并从事某一种职业的能力,以及个人的人际交往能力。此外,社会适应能力也是能够体现出个人综合素质能力高低,社会适应能力是一种个体接纳、融入社会的外在表现。智力障碍残疾人的社会适应能力主要体现在个人生活自理和基本劳动两方面,从发展现状和人际关系两个方面来展现智力障碍残疾人的发展现状。首先,我们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看智力障碍人群发展现状的主要表现:首先,家庭成员对残疾人的包办溺爱,这种溺爱包办在智障家庭中表现尤为明显,这些父母监护人对智障孩子的自理能力持有着怀疑态度,他们不相信孩子可以自立。从而,这些父母监护人往往不会培养智障孩子的简单劳动技能,他们一般会选择自己去把所有的家务活承担下来,但是家长每天还需要工作,于是,这样沉重的工作和繁忙的家務使家长更加没有时间教育智障孩子。但是在家庭里父母做完所有事,让孩子一直无事可做,变得越来越懒惰。特别是老年人对孩子过分溺爱,同时家长又过度害怕孩子因意外情况受到伤害,而也有部分家长对待智障孩子缺乏耐心,看不惯行动缓慢的智障孩子做家务,与其看着孩子慢吞吞的做着不尽人意的家务活,还不如自己三两下去把做完家务。然而,当这些智障孩子去接受特殊教育的时候,就会出现问题,因为那些专业的特殊教育教师们会注重去培养和锻炼智力障碍残疾人的生存能力,但是家长的日常教育致使孩子的不良习惯很多,并且家长的过度溺爱包办的做法加重了老师的教育难度。
其次,对于智力障碍残疾人自身来说,他们没有自理的方法,同时他们拥有的劳动技能也非常少。而智力障碍残疾人由于智商低、能力差,在自理的时候也不懂方法,没有主动参加劳动的意识,没办法做到又好又快的去完成劳动,他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实际的困难的时候,他们的父母监护人也不会有去教会他们去解决困难方法的想法,智障孩子的父母在孩子遇到困难时更倾向于代替他们去解决困难,父母们也不会刻意的去训练孩子们解决问题。举例来说,小雪希望自己去洗袜子,但是她洗袜子的过程会比较慢,甚至会把水洒到地板上,而此时父母看见了小雪的行为,他们往往不会鼓励小雪的自己主动洗袜子这个行为,反而会批评责怪小雪洗的慢并把水洒出来了,然后替小雪把袜子洗了。
从智力障碍残疾人在人际关系方面的表现来看,智力障碍残疾人在人际交流方面主要表现有一下两方面:一方面,智力障碍残疾人没有良好的语言组织能力,因为他们语速很慢,没有多少词汇量,语言理解能力也比较差,表达自己的想法也很费劲。即使他们到了特殊学校的高年级,部分学生的说话水平都没有正常的学龄前儿童的说话水平高。同时,智力障碍人群缺少与人沟通的动机,由于脑部发育的不正常,智障孩童认知能力不强,没有生活经验,再加上平常生活大多数人的不理解和排斥,使他们没有沟通的机会,慢慢的在学校或者其他地方,这些孩子们不会主动与他人交谈,即便别人主动和他们接触,他们往往表现出目光游离,必不在焉的样子。他们不仅缺乏沟通的动机,他们也没有沟通的技巧,在他们沟通的过程中,不能与沟通者目光接触,同时也不会表达肢体语言,同时在跟别人交流的时候会经常答非所问、转变话题。从以上那些问题不难看出,智力障碍残疾人在沟通方面的语言障碍严重限制了他们准确表达自己的能力以及正常与人沟通的能力。我们可以通过对这些孩子们所进行的听说方面的基本技能训练,从而帮助孩子们提高其沟通的能力。另一方面,智障孩子的家长会限制孩子的人际交往,家长会觉得智障孩子会遭到欺负,所以会阻碍他们找朋友。
参考文献
[1]许琳.残疾人就业难与残疾人就业促进政策的完善[J].西北大学学报,2010,40(1):116-120.
[2]张丽宏.中国大陆成年智障人士社区化服务的探索与反思[D].西北大学,2012
[3]刘深.社会工作介入成年智力残疾人托养服务研究[J].中南大学,2013:7-10
作者简介:李淑希(1997,女,汉族,四川,青岛科技大学法学院、社会工作、2020级硕士、26610)
(青岛科技大学 山东 青岛 26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