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根明
连续3 次或以上自然流产的现象即为习惯性流产,与感染、内分泌异常、遗传因素、子宫因素以及免疫紊乱等多种因素存在关联,妊娠中后期为习惯性流产多发阶段,多伴随宫腔压力增加、胎儿体型增加以及羊水增多等出现,不但会对育龄期女性正常生育造成影响,还会损害其身心健康,破坏其家庭和谐[1]。阿司匹林及低分子肝素等均为临床常用药物,此次研究回顾性分析2017 年5 月~2020 年4 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64 例习惯性流产患者临床资料,探讨患者应用阿司匹林与低分子肝素治疗的效果,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7 年5 月~2020 年4 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64 例习惯性流产患者临床资料。纳入标准:①夫妻双方核型正常;②孕周≥6 周;③连续流产≥3 次;④患者了解此次研究目的并自愿加入;⑤本研究在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后进行。排除标准:①超声检查显示有子宫器质性病变者;②伴随抗磷脂综合征者;③既往有静脉或者动脉栓塞史者;④对治疗药物存在过敏反应者;⑤合并甲状腺功能异常或糖尿病等内分泌疾病者。根据患者治疗方式差异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2 例。观察组患者年龄21~42 岁,平均年龄(29.17±5.02)岁,流产次数3~6 次,平均流产次数(3.94±0.69)次;对照组患者年龄22~41 岁,平均年龄(29.04±5.14)岁,流产次数3~6 次,平均流产次数(3.80±0.74)次。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自确诊为宫内妊娠后接受药物治疗直至临产、流产或者早产,为了有效预防胎儿神经管缺陷,指导所有妊娠女性于早孕期间口服叶酸片,400 μg/次,1 次/d。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肠溶片单药治疗,100 mg/次,1 次/d。观察组采用阿司匹林与低分子肝素联合治疗,阿司匹林用药剂量及频率同对照组,皮下注射5000 IU 低分子肝素,1 次/d。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妊娠率、活产率、绝对活产率、分娩孕周、流产孕周、分娩出血量以及不良妊娠结局、不良反应(血小板减少、胃肠道反应及瘀斑)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妊娠率、活产率与绝对活产率比较 两组妊娠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活产率82.35%、绝对活产率43.75%,均高于对照组的37.50%、18.7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妊娠率、活产率与绝对活产率比较(%)
2.2 两组分娩孕周、流产孕周以及分娩出血量比较 观察组患者分娩孕周(39.25±1.54)周长于对照组的(37.52±1.49)周,分娩出血量(350.12±17.67)ml少于对照组的(377.23±20.15)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流产孕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分娩孕周、流产孕周以及分娩出血量比较()
表2 两组分娩孕周、流产孕周以及分娩出血量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2.3 两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比较 两组子痫前期、新生儿畸形及死胎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流产率17.65%低于对照组的5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比较 [n(%)]
2.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两组血小板减少及胃肠道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瘀斑发生率0 低于对照组的21.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n(%)]
习惯性流产病因复杂,可能与内分泌、免疫学、解剖学以及遗传学等因素存在关联,而且临床症状存在较大差异,部分患者可表现出妊娠物排出、下腹疼痛、阴道出血、停经等异常,部分患者则无任何症状,临床必须及早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以改善患者妊娠结局[2]。
阿司匹林应用于习惯性流产治疗中作用机制主要表现在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对血小板活性产生抑制作用,有理想的微血栓形成预防效果。作为在临床上有着广泛应用的乙酰水杨酸类药物,阿司匹林可在前列腺素合成过程中作用于环氧化酶并抑制其活性[3]。单独应用阿司匹林对于提高活产率、降低血栓形成率以及流产率均能够发挥一定的作用,但是难以对抗磷脂抗体生成取得理想的抑制效果。
低分子肝素钙具有抗炎、抗凝以及抑制补体活性等效果,为普通肝素通过酶催化裂解或者化学分解等方法制成的具有较小分子量的肝素片段,能够对滋养细胞侵袭力以及发育能力等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低分子肝素钙应用于习惯性流产治疗中不但能够有效抑制抗心磷脂抗体生成,还有助于促进胚胎血液循环改善,抑制血栓形成。有研究表明,抗磷脂抗体诱发习惯性流产的重要作用机制为激活补体,因此,临床需应用抗凝类药物抑制补体激活[4]。
此次研究中,观察组妊娠患者活产率82.35%、绝对活产率43.75%,均高于对照组的37.50%、18.75%,流产率17.65%低于对照组的56.25%,观察组患者瘀斑发生率0 低于对照组的21.88%,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妊娠患者分娩孕周长于对照组,分娩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陈小眉[5]的研究中,采用阿司匹林治疗的患者妊娠率为45.95%,活产率为40.54%,采用阿司匹林联合低分子肝素联合治疗的患者妊娠率为75.69%,活产率为70.27%,此次研究中,对照组妊娠率为50.00%、活产率为43.75%,观察组妊娠率为53.13%、活产率为70.59%。提示习惯性流产患者应用阿司匹林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能够对于提高活产率有重要价值。与阿司匹林相比,低分子肝素钙既能够在血栓形成中取得理想的防防治效果,还能够有效抑制抗磷脂抗体生成。阿司匹林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习惯性流产能够充分发挥药物的互补及协同作用,可使由于蜕膜血管栓塞引发的习惯性流产风险得到降低,还可改善胎盘功能,促进妊娠周期延长,对于提高活产率有重要价值[6,7]。
综上所述,为习惯性流产患者实施阿司匹林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有助于改善其妊娠结局,同时还有助于提高活产率,降低流产率及瘀斑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