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乙舟
案例研讨是立足于教育实践的一种教研模式,它是以真实的教育教学实例为素材,进行实践反思的研讨式活动。案例研讨的目的是使教师在研讨过程中,强化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养成反思的习惯,以加强教师之间的合作,促进其专业发展。我园在开展案例研讨的过程中,帮助教师整理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引导教师在对问题的深入探究中,将正确的教育理念转化为实践行为,真正实现教、学、研的一体化,促使教师在研讨中得以反思成长。
只有清楚了解每位教师在成长过程中需要什么,有什么问题,管理者才能有针对性地组织各种教研活动给予支持。为此,我们利用幼儿园网络平台收集教育教学中的典型案例,进行有的放矢的研讨。典型案例可以是图文并茂的观察记录,也可以是视听融合的录像视频。当园本统一甄选出适合当前研讨热点的典型案例后,各教研组再根据幼儿年龄段特点制订各自的园本案例研讨方案,然后利用网络平台提供相关的专题进行线上讨论。在互动式的学习中共享教育资源,逐渐转变教师的角色意识,变“他律”为“自励”,促进教师的主动学习、积极反思。
如最近在进行吴文化园本课程实践中,我们发现吴中小吃非常丰富,而现在的年轻教师缺乏对传统美食的全面了解,于是我园制订了“美食屋”园本教研。具体做法:一是园部保教办建立美食屋案例资源库;二是鼓励教师自由收集与拍摄幼儿美食屋案例,选择有疑问、有研讨价值的案例进行上传;三是依托教研组审议把关选出有效案例进行研讨。如“美食屋如何开展才有效”“美食屋的组织实施方法”“吴文化传统小吃对幼儿发展的价值”等。业务园长组织教育条线管理人员将教师收集的案例进行分类,整理出小、中、大三个年龄段的优秀案例,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后续培训与园本研讨活动。
第一轮研讨:简短文字+图片的案例,能让教师在短时间内了解案例,思考案例背后存在的问题。快速让教师找出问题热点进行研讨,达成共识。
一是当梳理出一些简单易懂的案例时,我们就利用网络平台,让教师及时在线上学习与案例研讨内容相关的教育理论来充实自己。二是对于一些有争议的案例,我们就利用图文并茂的形式进行园本教研,在集体解读中深度剖析幼儿的游戏行为,教师需要怎么做,从而提升教师的观察分析能力。
美食屋食材案例:创意泡泡馄饨。在美食屋制作“泡泡馄饨”活动中,我们为孩子提供了丰富的食材(插入图片)。有紫菜、蛋皮、虾米、黄瓜、小番茄等。瞧,孩子们今天特别兴奋,拿着小碗来到食材区自由选择食材进行创新搭配。有的孩子在碗里放了虾米、紫菜、胡萝卜丝,有的孩子只选择了蛋皮、葱花,还有的孩子每个食材都拿了,结果把小碗都放满了,无法再去盛小馄饨……
主持人:从上面的案例可以看出,丰富的食材不仅满足了孩子们的需求,更激发了他们的创意,丰富了他们的生活经验。通过案例,你有什么发现及建议?
沈老师:我发现,由于食材太丰富了,孩子们难以掌控,都想拿自己喜欢的食材。应该怎样做才能既不打击孩子的积极性,又能控制他们多放食材的行为呢?
翁老师:我看到穿黄衣服的小男孩就是每一种馅料都想放,最终因为馅料放得太多,导致小馄饨都没办法盛了。在丰富食材的同时,我们还要和孩子一起商定规则来帮助他们学会选择,这也是非常重要的。
袁老师:案例中的食材比较丰富,但食材丰富,营养就一定丰富吗?如我们可以为孩子提供紫菜、虾米,让他们制作成紫菜虾米小馄饨,来满足孩子对钙的需要。天气炎热,孩子们可以洗绿豆、剥百合,制作成绿豆百合汤。但是有的孩子觉得百合苦不爱吃,那既要让他们吃得有营养,又有一些他们不太爱吃的食物,是不是有点矛盾?
王老师:是的,像苦瓜之类的,很多孩子都不喜欢吃。在平时的观察中我发现他们爱吃色彩鲜艳、味道香甜的食物,于是我就尝试将苦瓜切成丁并配上胡萝卜和鸡蛋一起炒,这样菜色鲜艳,苦味也被鸡蛋的香味所吸收了。
教师们利用ppt介绍自己对案例的看法与平时遇到的问题与经验,研讨出美食屋内容与食材的选择。然后教研组长配合运用简单清晰的网络图构建幼儿美食屋内容的基本框架,帮助教师厘清美食屋的内容体系,促进教师们了解美食屋内容引入的多元性,即美食屋内容可来源于幼儿生活的延伸、幼儿游戏的需要、主题活动的渗透与本地传统的节日,既传承了吴中民间传统美食的精髓,又结合了现代美食文化,融合幼儿生活、游戏与课程主题,充分体现了“生活化”“游戏化”的理念。
第二轮研讨:针对以点带面的发散性研讨,利用录像案例了解事件的细节之处,提升教师的观察与反思能力。
主持人: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确立两个意识,发展意识和课程意识。对孩子在操作活动中的行为,教师应仔细观察,做出准确的分析与判断,并充分利用可以影响幼儿发展的因素,适时介入指导。那么,教师应该如何进行适宜的介入指导,才能更有效推进孩子的学习和发展?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两个视频案例,请观看后谈谈自己的看法。
录像案例1:中班“水果拼盘”活动的五个镜头——“洗水果“”切水果“”拼水果”品水果“”整理材料”。
王老师:案例中,孩子在做“水果拼盘”时能按照水果的不同颜色、形状进行排序,说明孩子已经能迁移经验进行创作,这时教师应给予表扬,激励其他孩子学习并创新。
翁老师:美食屋活动应该是轻松愉快的,教师不应过多干预。如果我们有意将这些数学上的内容放在美食屋中,是否违背了孩子在美食屋里体验分享快乐这一宗旨呢?
赵老师:我觉得这两者并不矛盾。像孩子在进行水果拼盘时,一个小番茄一片黄花符合数学中ABAB的排序规律。教师就可以抓住这一教育契机,表扬孩子能夠经验迁移,发现并使用生活中的数学。
王老师:我看到孩子们做的水果拼盘有花型、心型、动物型等,教师可给予孩子适当的启发引导,鼓励他们通过拼拼、摆摆、做做,充分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学会并尝试表现美。
主持人:教师们在活动中能善于观察孩子的表现,抓住各种教育契机,使得孩子从中得到多方面的发展。那么,在美食屋活动中,孩子的这种经验是应通过亲身实践得到,还是由间接经验传递即可呢?教师在帮助孩子们获取经验时,是否应该考虑孩子各年龄段的特征和个体差异等因素?
录像案例2:炸巧果。镜头重点放在孩子们做巧果上。活动分为纯手工区、材料辅助区、现成磨具区三个区,孩子自主选擇喜欢的区域。教师鼓励孩子利用撕一撕、剪一剪、卷一卷、印一印等方式大胆操作。
顾老师:看了录像,我觉得教师应大胆放手,我们越放手,孩子的思维火花就越多。这让我想起我们班“枣泥麻饼”的制作。一开始,大部分孩子做的都是圆形麻饼,有个孩子的麻饼有点方大家就笑他。这也引起了我的思考,麻饼只能是圆的吗?于是,我就引导孩子做出与众不同的麻饼。经过他们的大胆创新,麻饼变得各式各样,有方的、圆的、三角形的,还有花朵、星星形状的。同样的食材获得了更好的效果,孩子们做得也更开心了。
杨老师:视频中的老师能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及年龄特点,实施分区制作,使每一个孩子在活动中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周老师:我看到案例中孩子们在品尝自己做的巧果,是不是可以组织他们把多余的巧果和更多人分享呢?让美食屋课程有延伸,孩子在体验分享的快乐同时,激发对他人的关爱。
主持人小结:通过观看录像案例的研讨,帮助教师树立了正确的儿童观、游戏观和课程观,进一步更新了教师的教育理念,切实有效提高了教师的游戏理论水平,为不断完善专用室游戏课程建设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在以上的案例中,我们运用视听研相结合的教研方法,组织教师寻找视点、研讨焦点,阐述自己的游戏理念。在观察孩子游戏活动视频时,我们要求教师做到:一是耐心观察,只有我们沉下心来看孩子的游戏,才能看到他们的真实情况,对游戏形成正确的认识和评价,避免以教师的需要和看法干涉孩子的游戏,从而做到公平、公正对待每一个孩子;二是科学分析,观察孩子游戏,不仅要观察他们的一些现象和动作,更主要的是发现背后的原因,这样才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对待和指导孩子游戏。通过这种案例观摩形式,使教师在真实的情境中交流对话,在实践操作与观察中感悟、反思和提升,让教师的视角和思维变得敏锐与客观,从中学会分析、选择和运用,逐步提升教师的专业技能。
由此可见,案例研讨式的园本教研需要教师的人人参与,聚焦参与者从不同角度所发出的不同观念,强调研究人员和教师对案例解释的责任。由于活动案例是大家共同设计提供的,反映的是集体智慧,所以大家就会放下思想包袱,畅所欲言。从研讨中,我们可以看出,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行为正在悄然转变,教师不再把目光锁定在问题的表面,而是通过问题反思自己当前的教学行为,分析幼儿的行为动机,解读幼儿的心灵世界,充分体现尊重幼儿、一切以幼儿为本的教育思想,也助推了园本教研的深度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