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购商誉对企业业绩的影响研究

2021-07-14 16:43卢静媛
锦绣·下旬刊 2021年7期
关键词:公司业绩并购商誉

摘要:自2007年我国实施现行会计准则以来,国内各企业并购重组规模极速扩大,并购商誉也逐年增加,未来预计仍呈现继续增长的趋势。商誉不仅影响企业的财务业绩,还能够向利益相关者传递有关企业经营的信息。因此,无论是企业自身还是投资者都需要关注财务业绩与并购商誉的关系。本文在实证基础上研究并购商誉与财务业绩之间的关系,深入了解上市公司并购商誉的真实情况,并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上市公司;商誉;并购;公司业绩

一、引言与文献综述

(一)引言

并购是企业进行资本运作的主要表现形式,相较于内部发展,通过并购进行扩张不仅可以获得协同效应,还可以快速获得争夺市场的机会,减少竞争以增强对市场的控制。自2007年我国开始实行股权分置改革开始,我国企业的并购活动在资本市场上大量增加,其财务报表中披露商誉也大量增加。而商誉是企业一项重要的资产,不仅对企业的财务业绩有着极大的影响,还能够向利益相关者传递有关企业经营的信息。

(二)文献综述

1.商誉的相关研究

Leake(1914)认为商誉是超额利润,企业折现的超额利润就是商誉。Ma和Hopkins(1988)提出了将商誉解释为协同效应,指出商誉表现出来的超额利润主要是来源于企业的各个组成要素、子系统和有机系统与内外部环境之间具有的积极协同效应。杨汝梅(1962)认为“商誉是指能够使企业产生超出正常收益的一切影响因素,是企业中特殊亲善的结果”,同时指出了商誉的特性。葛家澍(1996)认为商誉的本质是一种可以为企业带来超额收益的资源。杜兴强,杜颖洁,周泽(2011)通过对商誉的组成进行分解和整合,认为确认的商誉应当包含并购商誉和被并购方拥有的自创商誉,如有的可以记性减值测试,有的可以直接去冲减资本公积等。

2.并购商誉业绩相关研究

Shahwan(2004)选取计量商誉的上市公司作为实证样本,将企业价值作为被解释变量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上市公司的商誉对企业价值存在一定的正影响。许红胜和王晓曼(2010)通过56家企业2008年的年报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探究得到智力资本与财务绩效是正相关的。崔咏梅(2014)通过选取从2007-2014年的上市企业数据进行分析,研究表示并购商誉和企业价值呈现显著正相关。魏志华、朱彩云(2019)实证发现,超额商誉对公司经营业绩的影响显著相关,并指出超额商誉导致公司产品市场份额和行业竞争优势持续下降,最终损害公司经营业绩。

從以上研究可以看出,在实证研究商誉与业绩的关系时,无论以哪种指标来衡量,其结论都有所不同,有的甚至得出截然相反的结论,但是从总体上来看,并购商誉与企业的业绩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但通常是以某一因素衡量商誉,某一指标衡量业绩的单变量进行实证研究,难以挖掘商誉背后的故事。

二、实证研究设计

(一)研究假设

根据企业资源观,企业资源间的差异决定了企业的发展高度。并购方通过并购产生的商誉属于异质资源,可以形成竞争优势。然而并非所有的异质资源都能带来超额收益,只有与企业自身相适配,才能获得竞争优势。根据委托代理理论,由于信息不对称,管理者盲目进行并购活动,容易产生过高的并购溢价。根据自负假说,管理者过度自信,投资规划时过于乐观,企业往往会支付过高的并购溢价,但整合协同未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从而影响公司的业绩。

基于上述分析,本文提出假设:并购商誉与公司业绩呈负相关关系

(二)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本文将2015-2019年财务报表附注显示并购商誉的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为了确保获取数据的有效性、连续性以及实证研究结果的准确性,本文通过CSMAR国泰安数据库,剔除了金融保险行业、ST、*ST这些特殊公司以及一些变量之间缺乏连续性和产生负商誉公司的数据,共获得了521家符合要求的数据并作为研究样本。

(三)研究变量

1.被解释标量

本文选择反映股东权益收益水平的净资产收益率作为被解释变量。由于并购溢价发挥效应存在迟滞性,商誉减值传递到市场也需要一定的时间,因而在并购商誉及减值与公司业绩研究中取t+1期的净资产收益率。

2.解释变量

为了剔除企业规模的影响,对商誉进行标准化处理。为了衡量当期并购商誉增加对企业业绩产生的影响,本文选择将当期并购商誉增加值除以期末总资产数额作为解释变量。

3.控制标量

(1)通常来说,公司规模越大越能产生规模经济,单位成本费用则越低,公司的业绩就会提升。本文将其列入控制变量,通过总资产的自然对数来衡量。(2)成长性是企业扩大规模、提高市场竞争力的潜在能力。本文将其列入控制变量,选取营业收入增长率来衡量成长性。(3)股权集中度是公司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股权集中度越高,企业的业绩与大股东的利益相关程度越高,股东更愿意干预公司经营以获取利益。(4)只有资产负债率保持在一个合理的区间,企业才有较高的偿债能力,提高企业业绩。因此,本文将其列入控制变量。(5)年度虚拟变量、行业虚拟变量目的是为了控制年份和不同行业对实证结果可能产生的影响。

(四)研究模型

为验证上述假设,本文建立以下模型,并对其进行回归分析。该模型表达式为:

ROEt+1=0+1SGWt+2Size+3Growtht+4BIG1t+5LEVt+Year+Ind+ε

其中,ROE指净资产收益率;SGW指标准化收益率;Size指公司规模;Growth指公司的成长性;BIG1指股权集中度;LEV指资产负债率;Year、Ind是年度虚拟变量和行业虚拟标量。

三、实证结果

(一)描述性分析

通过分析净资产收益率,得出被解释变量的平均值是0.0317,说明总体上样本企业发展状况不错。但其标准差为0.1986,说明各企业的盈利水平有一定的区别,而本文的主要目的就是研究商誉与企业业绩的相关性。此外,样本中商誉波动很大,平均商誉约4亿,最小值只有9.6亿,而最大值达到187.6億,这可能是不同行业的因素导致的。

(二)回归结果分析

标准化商誉非标准化系数为-0.544,P值小于0.01,VIF值小于10说明企业并购商誉与公司业绩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显著负相关,且并购商誉与控制变量不存在自相关的情况,应当接受文中假设,这意味着并购公司为并购所支付的溢价并不能带来对应的价值增值。现金的大量流出无法给企业带来增值,从而挫伤公司业绩。公司规模、成长性、股权集中度、资产负债率非标准化系数分别为0.044、-0.383、0.002和0,说明公司规模、股权集中度对公司业绩存在一定的正向影响,而成长性存在一定的负向影响。另外,上述控制变量的VIF另外,值均小于10,说明控制变量间不存在自相关情况。

四、研究结论及建议

(一)实证结论

本文通过具体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总结出以下几两点:

1.并购商誉与公司业绩呈现负相关关系。并购公司为并购所支付的溢价并不能带来对应的价值增值,即购买的资产所需的资金超过了资产自身的价值,而现金大量流出无法让公司增值,因此会挫伤业绩。

2.揭示了并购高商誉的成因,可能是上市公司并购当期由于将享有的被并购方企业净利润份额合并计入财务报表,合并后净利润值出现盲目的增大,表面上看起来上市公司财务业绩有所提升。但是如果并购之后企业无法实现良好运营,则企业业绩只会短期内虚增。

(二)建议

1.并购前做好可行性分析

公司在并购前应进行充分尽职调查,明确并购交易属性,若是财务性投资,则重点关注利润实现情况;若是战略性投资,则需将被并购企业的业务作为公司整体战略规划的一部分,关注其所在行业的前景及风险,考虑是否能与本企业产生协同效应。同时应当考虑所处行业的市场竞争程度,是否能够更好的进行并购整合,提高资产的运营效率,并将实现协同效应可能花费的成本与风险作出准确详细的考量,进而更加稳健的对并购商誉予以确认。

2.价值评估

评估机构应该建立针对并购事项的各方面价值评估方法及体系,将被并购方单项资产公允价值、自创商誉、协同效应以及并购商誉分别评估,并与原有的企业整体价值评估方法进行对比分析,以提高并购评估的准确性,增强对并购商誉构成内容的了解。

3.商誉信息披露

上市公司要将商誉详细的评估报告公之于众,接受市场的监督。此外,有关部门应该加强对中介评估机构的监管,建议形成专门的商誉评估专业领域,授权专业的中介评估机构以相关资质,对并购商誉进行评估。

参考文献

[1]杨汝梅.无形资产论[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3

[2]葛家澍.当前财务会计的几个问题—衍生金融工具、自创商誉和不确定性[J].会计研究,1996(1):4‐8.

[3]杜兴强.商誉的性质及对权益计价的影响—理论分析与机遇企业会计准则的经验证据[C]商誉会计研讨会论文集,2010.

[4]崔咏梅,张英,企业合并商誉及其坚持的价值相关性研究[J].会计之友,2014(23)64-68

[5]许红胜,王晓曼.智力资本、企业能力及财务绩效关系研究—以电力、蒸汽、热水的生产和供应产业为例[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2(03):67-73+127.

[6]魏志华,朱彩云.超额商誉是否成为企业经营负担—基于产品市场竞争能力视角的解释[J].中国工业经济,2019(11):174-192.

作者简介:

卢静媛,女,山西朔州人,湖北经济学院会计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中小企业会计主管。

(湖北经济学院  湖北  武汉  430205)

猜你喜欢
公司业绩并购商誉
家乡情怀与公司业绩
新会计准则下合并商誉减值测试研究
在商誉泡沫中寻找投资机会
吴通控股:商誉减值情况会在年报详细披露
“蛇吞象”并购后弱势企业的营销策略探析
中国企业跨境并购的策略分析
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及其防范
国有企业改革中的股权结构问题研究
对商誉会计处理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