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国音乐学院在构筑社会主义文艺人才培养阵地的过程中,逐渐探索出一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推动学校改革发展的实践之路,坚持“突出政治建设、发挥党委核心作用、强化正面宣传引导、全面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要点,形成了特色鲜明、成效显著的学校管理机制与育人机制。
关键词:社会主义文艺人才;政治建设;思想政治教育;“三全育人”
党的十九大以来,中国音乐学院(以下简称学校)党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全国和北京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全国和北京教育大会各项部署,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加强党的领导不动摇、不松懈,充分发挥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凝聚力、渗透力,引领学校事业发展有实招、出实效,努力形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动学校改革发展的生动实践。
强化引领,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
1.站位全局,系统推进政治建设
把党的领导贯穿到办学治校全过程,形成学校党委、二级党组织和基层党支部“三级联动”的工作格局,引导全体师生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建设“双一流”大学、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确保正确办学方向和人才培养导向。
2.深学细悟,筑牢初心使命
坚持把加强理论学习作为党的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开展为期3个月的“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主题读书活动,编印教师集中学习材料16期。开展学校党委书记讲党课、“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音乐会、参观、观影、辅导报告等学习活动,政治学习成为学校常态、干部师生习惯。全体师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和文艺的重要论述,深入领会初心和使命的深刻内涵和实践要求。
3.着眼学懂,建立有效学习机制
把党的十九大精神、全国和北京高校思政会精神、全国和北京教育大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和文艺的重要论述作为重要学习内容,统筹建立校系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领导讲党课、专家辅导报告、干部专题培训、每月教师研讨、支部“三会一课”、主题党团活动等立体化学习体系,形成人人学习、时时学习、处处学习的浓厚氛围。
4.着力做实,推动真信真用真落实
发扬理论指导实践的作风,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有关教育和文艺重要论述的基础上,紧密联系学校发展实际,做好战略谋划,始终牢记社会主义文艺是人民的文艺,把“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作为艺术院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遵循,努力倡导和建设“中国乐派”,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高等音乐学府”,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学校落地生根。
谋篇布局,努力发挥党委领导核心作用
1.完善党的领导机制
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制定《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实施细则》,不断修订完善党委全委会、党委常委会、校长办公会议事规则,为党委发挥领导核心作用提供了机制保障。严格执行《系(部)党组织会议和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实施办法》,强化了教学单位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贯彻民主集中制,严格落实《中国音乐学院落实“三重一大”制度的实施办法》,制定《领导班子成员沟通协调制度》,实行“一把手”末位表态,班子成员认真执行集体决定,提升了班子整体功能。建立二级党组织、基层党支部把好政治关、师德关长效机制,制定《教研室室务会制度》《学生党支部、团支部、班委会协同工作机制实施办法》,推动了党的领导、党的部署向基层延伸。
2.坚持谋全局抓大事
进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阶段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更为迫切,学校积极承担使命,敢为人先,根据北京市委分类办学意见,提出建立全国第一所单一学科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学校着力落实北京市委、市政府关于北京高校内涵、特色、差异化发展的要求,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与学校改革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坚守办学初心,凝练特色优势,坚持内涵发展,全面提升学校办学质量。2020年5月,学校获批进入北京市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行列;同年12月,学校举行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大会暨“五院一地”授牌仪式,制定出台了《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工作方案(2020-2022)》,突出顶层谋划、强调协同攻坚、注重理念更新、集聚优势资源,建设中国音乐理论、创作、表演、教育“四位一体”的学科体系和教育体系,推动学校整体建设和发展。
3.注重抓制度促规范
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统筹办学治校各领域、教育教学各环节、人才培养各方面。近三年,学校制定了209项制度,在制度体系中强调党的全面领导、明确党的政治建设要求,确保党的政治领导贯穿治校全过程。为了进一步规范管理行为,提高管理效能,全面推进依法治校進程,用两年时间扎实开展了规章制度梳理汇编工作,737个校级制度编印成册,初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大学制度体系。
4.勤于抓落实求实效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期间,学校党委领导班子开展85次调研,形成12份调研报告。坚持落细落实的工作导向,制定了“8+2专项整治”70项整改措施,解决了影响学校发展和师生反映的问题85个。针对“中国乐派”建设缺乏课程体系有力支撑、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不强等问题,开创性提出“中国乐派8+1、思政+X”本科课程设置规划。针对调研发现“音乐教育”学科专业建设不适应北京艺术教育事业发展需求问题,成立“教育学院”。增强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聚焦发展问题紧抓不放,民生问题立行立改,接诉即办工作满意率达100%。
5.善于抓改革促发展
学校党委充分发挥“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保落实”作用,以深化改革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2018年,立足学校“双一流”建设新要求,以成立九个中心为突破口,全面改革机构设置,进一步提升了管理效能,激发了办学活力。立足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新形势,2020年,大力推动以“五院一地”为重点的机构设置改革。通过职称评审改革、招生改革、课程改革、附中垂直管理机制改革,全面推进了学校内涵发展。
防范风险,强化正面宣传引导
1.慎终如始打赢校园疫情防控阻击战
疫情期间,学校第一时间成立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设立4个专项防控组,理顺二级单位防控机制,健全网格化管理职责,分层分类制定防控措施,严格落实“一对一”“点对点”每日信息摸排机制,学校无一例病例,师生健康得到保障。学校召开专项工作会议70余次,及时部署和调整疫情防控阶段性工作任务。制定线上教学安排、毕业生离校、应急处置、健康教育、健康检测、校园管理和日常卫生消毒等制度30余个。学校党政主要领导自2020年大年初一开始以无休状态带班值守,以上率下、靠前指挥,凝聚起疫情防控的强大合力。进入常态化防控模式后,坚持慎终如始,优化信息化管理手段,强化人脸识别技术应用,建成线上一站式服务大厅、电子会议系统,保障了师生健康前提下的学校教育教学秩序全面恢复。
2.层层压实政治安全责任
学校建立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党委宣传部组织协调、各党总支和直属党支部分工负责的工作机制,将意识形态责任、安全稳定责任内容纳入学校党委、各党总支、党支部及书记和班子成员四个层级《全面从严治党责任清单》,不断强化各单位、各部门的政治意识和阵地意识。学校坚持“重大活动专题研究、重点内容专题学习、社会舆情时时关注”,把意识形态工作纳入党委班子重要议事日程。组织召开安全稳定工作会、中层干部会、党群工作例会等,及时部署意识形态和安稳工作要求。
3.寸土必争守好各类阵地
学校紧盯讲台和舞台两大阵地,制定完善系列制度,专门制定《外国专家大师课告知书》,保证了各类阵地管理有制可依、有章可循、可管可控;守住守好课堂教学意识形态安全的底线与红线,集中开展课堂听课督导工作,定期向全校发布《督导与质量监控简报》;严格执行“一会一报”“一事一报”制度,管好各类报告会和文艺演出。学校创新齐抓共管工作机制,大教室使用、校园网管理、媒体进校园、外国专家大师课管理、外单位文艺演出等方面实行阵地管理审批五联动,相关职能部门联审联管,防止百密一疏。国家重大活动和重要敏感时期实施意识形态和校园安全应急预案,确保关键节点平稳度过。严格管理“两微一网”和二级新媒体平台,严把二级新媒体号审批关,与负责人签订新媒体运营安全责任书,并加强日常业务指导。建立健全意识形态定期分析研判通报机制,实现舆情监测“一日一报”。
4.正面发声巩固主导地位
学校新闻宣传工作紧密围绕国家重大事件和学校重要活动,坚持守正创新,加强正面舆论引导,如2018年的“全国和全市教育大会”“北京市委书记蔡奇教师节来我校调研”“全球音乐教育联盟校长交流季”; 2019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国国际音乐(钢琴教学)大赛”;2020年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壮大了宣传工作气势规模,营造了凝心聚力、催人奋进的校园舆论氛围。学校积极扩大对外宣传,三年来共召开新闻发布会10余场,各类特色活动得到新华社、《人民日报》、新华网、人民网、光明网、学习强国、《北京日报》、北京电视台等国家和北京市主流媒体、行业主流媒体的高度关注和报道,仅2020年在社会各界媒体发布学校相关新闻报道达101篇,大幅提升了学校的社会影响力和美誉度。
5.创新求实打造新媒体矩阵
学校官微粉丝量突破10万,其中《祝福祖国唱起来|中国音乐学院唱响心中的歌》的阅读量达8.3万次,《国庆70周年|光荣使命!国庆庆祝活动中的国音人》的阅读量达2.2万次。设立央视频号、《北京日报》 “北京号”和“快手号”,融媒体工作格局逐步形成。《中国音乐学院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大会暨“五院一地”授牌仪式举行》等7篇文章在《北京日报》客户端发布后均被首页推荐。“快手号”推送师生合唱《我和我的祖国》,点击量达5.9万次。2020届“云端”毕业典礼各大平台同步直播,观看人数达26万。
彰显特色,全面深化思想政治教育
1.推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步创新
学校召开思政课建设会议,构建“党委统一领导、书记校长带头、思政部认真实施、艺术家积极参与”的思政课建设格局,汇聚众智探索思政课改革创新。2020年,学校党委领导班子成员讲授思政课9次,注重讲好党领导人民抗击疫情的感人事迹、巨大成效。出台《“课程思政”建设实施方案》,建设具有鲜明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推进“思政+X”课程体系建设,开设“中外名著精读”等文化通识课程4门,探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与“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相融共讲的特色教学方式。
2.创立“音乐厅里的思政课”品牌
学校党委书记、校长共同打造“国庆70周年服务保障表彰大会思政课”,思政部与声歌系推出“最美的歌声献给党”音乐厅里的思政课,思政课教师与作曲家们开展“‘艺同战‘疫之主创者说”访谈活动。学校校长以其创作的四首音乐作品为例,生动解读“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并录制“净化心灵、塑造人格—音乐思政课”慕课。知名艺术家吴碧霞、王中山等分别主讲专题思政课,打造了艺术学子都爱听、真相信的思政课。学校思政课得到中国网、光明网、学习强国等媒体和平台报道。“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期间,中央第二巡回督导组组长陈际瓦作出评价:“‘音乐厅里的思政课使师生感到党的理论听得懂、做得到”。
3.推动“沉浸式”教育常态化
积极创作弘扬抗疫精神文艺作品。学校与国家大剧院共同推出抗“疫”主题交响合唱《天使告诉我》,受到新华社、学习强国等媒体和平台肯定,点击量超过2亿次。艺术家们以饱满的家国情怀,创作演唱40余首抗击疫情主题歌曲,国音学子发挥专业特长,创作并录制了原创音乐作品60余首,在严峻考验中传递了真善美和正能量,发挥了文艺作品强信心、暖人心、聚民心的重要作用。隆重举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师生主题音乐会,以歌声唱响初心、以文艺弘扬使命。围绕国庆70周年,古筝、古琴、竹笛、二胡、阮和交响乐团演奏的网络快闪《我和我的祖国》登上学习强国平台,赋予爱国主義教育蓬勃生动的传播力。奋进新时代系列31场音乐会、“青春告白祖国”广场音乐会等活动,使师生在浸润熏陶之中,自觉把个人的艺术梦融入中国梦。
4.完善“三全育人”格局
组织全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大学习、大讨论、大落实”活动,强化立德树人使命担当。出台《全面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实施方案》,实施“十大”育人提升工程。营造浓厚教育氛围,以迎新季、毕业季、学生评优表彰大会三大载体强化全程育人,“使命在肩、奋斗有我”主题活动贯穿全年,学生活动、志愿服务多姿多彩,形成“研究生沙龙”“硕果绽放”“博学绽放”“梦想舞台”“青春建功新时代”“青春献礼祖国赞曲”等主题教育活动品牌,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在日常,润物无声。拓展实践育人渠道,以“为人民而歌”作为鲜明育人导向,形成了“中国民歌知多少”“在希望的田野上”等文化品牌活动,坚持开展各类层次丰富的慰问演出和便民演出,在为人民服务中增强了音乐人才的使命担当和家国情怀。“音乐之旅·公仆颂”实践活动获评团中央“三下乡”优秀实践团队和团市委“青年服务国家”优秀团队。
当前,我国正处于迈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发展阶段,开启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新的发展阶段需要高质量发展的高等教育。学校党委将不断提高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政治能力、战略眼光,团结带领全校教职工全面提升党建工作水平,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高水平研究型音乐学院,构筑社会主义文艺人才培养的坚强阵地,为北京“四个中心”建设作出更大贡献,为文化强国战略和教育强国战略作出更大贡献。
[责任编辑:卜 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