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燕
摘要:“结构与功能观”是生物学理论基础,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培养与渗透“结构与功能观”是核心素养提出的新要求,也是有效促进学生生物知识理解、促进学生正确生命观念得以形成的关键。为了能够有效做好培养工作,本文也就高中生物教学中“结构与功能观”培养价值与具体措施展开了探讨,希望借此来有效优化高中生物教学。
关键词:高中;生物教学;结构与功能管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21)08-0110
引言:生物学科本就是有效引导学生理解生命现象及规律、培养学生环保意识的重要课程。“结构与功能观”作为现代生命科学之中的重要观念,主要是指学生在了解分析生命体完成正常活动时所需要的生物结构与对应功能之间的关系,将其渗透于高中生物课程教学之中,能够有效促进学生深入、全面了解生物知识,是优化与改革高中身生物教学的重要举措、也是提高学生正确生命观念的有效渗透。为了能够真正有效做好高中生物教学中“结构与功能观”的培养与渗透,笔者也结合教学现状展开了如下探讨:
一、高中生物教学中“结构与功能观”培养与渗透价值
“结构与功能观”主要指的是结构与功能相适应,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培养与渗透“结构与功能观”具有较为显著的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对于生物学知识的理解[1]。“结构与功能观”核心观念就是结构与功能相互适应以及相互影响,特定结构本身就具备相应功能,其功能对于结构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若结构出现变化的话,部分功能就会随着其变化而产生变化。例如,在上述改变超出系统调节作用范畴的话,就很有可能会促使整个系统结构出现变化,若学生具备良好的“结构与功能观”,其在理解高中生物知识的时候自然也会更加的顺畅且深入。另一方面,还能有效引导学生构建出正确的生命观念。“结构与功能观”作为现代生命科学重要观点,在生物教学过程中渗透与培养,就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对结构与功能相适应形成深入了解,这能促进学生正确生命观念得以形成,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生物学习兴趣,同時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得以发展。
二、高中生物教学中“结构与功能观”培养与渗透措施
1.深入分析教材,探析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联
“结构与功能观”本就是生命现象核心,两者之间可谓是相互关联与影响,这对于学生理解生命现象以及相关规律而言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在高中生物教学课堂上,教师要想有效培养与渗透“结构与功能观”,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深入分析与挖掘教材,分析其中存在的“结构与功能观”,然后引导学生探析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这样学生自然能够在生物教学课堂上逐渐形成“结构与功能观”。例如,教师在为学生讲解“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这一知识点的时候,即可在为学生讲解生物膜功能的时候,应用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来引导学生探究以下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这样学生就能在探究过程中对两者支架的关系形成有效认知,同时还能借助于细胞膜结构与其运输功能之间的关联有效促进“结构与功能观”的培养和渗透[2]。
2.创设教学情境,分析结构与功能间的相互影响
在高中生物教学课堂上,涉及的专业知识较多,具有一定的学习难度,学生若对于所学知识无法形成深入理解的话,其整个学习积极性自然也会大大降低,无法保障高中生物教学质量。而“结构与功能观”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有效渗透,则能够有效改善上述问题,教师可以在高中生物教学课堂上,结合教材内容来为学生创设出合理的教学情境,借助于教学情境来进一步深化学生对于结构与功能关联的认知和理解,从而有效帮助学生构建出“结构与功能观”,真正实现培养与渗透的教学目的。例如,教师在为学生讲解“酶的特性”这一知识点的时候,为了能够将“结构与功能观”有效渗透于其中,可以在教学课堂上应用多媒体技术来为学生构建出一个多媒体教学情境,即酶活性改变的实验视频,借助于这一视频情境来直观引导学生感受到pH、温度对酶造成的影响,真正有效促进学生意识到“pH及温度发生变化,酶结构也会发生变化,从而促使其催化功能产生变化”,这样学生对于酶的特性不仅能够形成有效认知,还能在生动的视频情境中有效形成“结构与功能观” [3]。
3.联系实际生活,促进学生生命观念构建
在高中生物教学课堂上,“结构与功能观”培养与渗透本就属于系统化工程。考虑到结构、功能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学生在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的时候经常无法形成有效认知,而这明显不利于“结构与功能观”的培养与渗透。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在高中生物教学课堂上即可联系学生实际生活来进行教学优化,借此来有效促进“结构与功能观”的培养与渗透。例如,教师在为学生讲解“细胞的能量“通货”———ATP”这一知识点的时候,即可在教学过程中借助于实际生活中常见的补充能量食物“士力架”广告作为教学导入,通过这一广告视频的播放来让学生理解能量在维持机体功能上的重要作用,同时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此之后,教师即可为学生讲述以下 ATP分子结构与功能的统一性,这样学生就能在教师讲解过程中有效理解能量代谢才是所有生命活动的基础,这对于学生正确生命观念构建、“结构与功能观”培养与渗而言具有显著促进作用。
4.知识纵横联系,整合多种生物观念
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重要的概念并不单单只有“结构与功能观”,还有稳态与平衡观、进化与适应观等多种观念,这些也都可以说是生物学生命观念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而且相互之间也具有一定的共同性。为此,教师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除了要做好“结构与功能观”培养与渗透之外,还可以尝试展开知识之间的纵横联系,通过将多种生命观念进行有效整合来进一步强化学生对于生命本质的理解,这样就能最大程度优化高中生物教学[4]。例如,教师在为学生讲解“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知识点的时候,其中就有涉及生态系统一个样结构、能量流动特点等内容,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即可将多种知识进行中纵横联系,通过多种生物观念的有效整合培养与渗透来让整个高中生物学习变得更加高效。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结构与功能观”具有较为显著的显示意义,不仅是核心素养提出的全新教育要求,同时也是有效促进学生正确理解生物基础知识的关键。身为高中生物教师,在教学课堂上一定要合理选择恰当的教学策略,借助于教学活动来有效引导学生正确理解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联,同时结合学生学习反馈来及时调整生物教学手段,从而有效优化高中生物教学,让学生“结构与功能观”真正在生物课堂上得到培养。
参考文献:
[1]赵立军.高中生物教学中“结构与功能观”的培养与渗透[J].教育教学论坛,2019,414(20):240-241.
[2]周 琴.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结构与功能观的培养研究[D]. 2020.
[3]李 波,马庆岩,张晓雪.高中生物教学中结构与功能生命观形成分析[J].高师理科学刊,2019,v. 39(08):106-109.
[4]陈万鹏,丁凌霄.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结构与功能观的例证应用[J].中学生物学,2019(12).
(作者单位:山东省青州第二中学 26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