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燕
摘要:任务驱动法作为新课改提出的全新教学模式,能够很好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促使教学质量有效的提升。所以高中物理教师应该清楚认识到这一点,结合实际合理应用,以便为教学目标更加高效的达成提供助力。基于此,本文主要针对高中物理教学任务驱动法创新运用进行了详细分析,希望能够对相关人员有所帮助。
关键词:高中物理教学;任务驱动法;创新运用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21)08-0014
引言:任务驱动法具体就是说让学生围绕着物理学习任务进行讨论和分析,这种方式的落实可以很好促进教学方法的创新,同时还能有效落实生本理念。所以高中物理教师需要加强关注,然后结合实际设计合适的任务,并引导学生进行探究,以便实现知识的内化和综合素质的发展。不过就具体情况来看,很多高中物理教师并没有认识到教学创新的紧迫性,在教育教学中依旧沿用单一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导致课堂氛围枯燥无趣,学生探究意识、创新能力等也很难得到有效的培养。就这一方面来说,加强高中物理教学任务驱动法创新运用探究意义重大,具体分析如下。
一、任务驱动法教学定义与原则
1.定义
任务驱动法的应用需要教师在课前做好充足的准备,深入剖析教学重难点,之后设置合适的任务,让学生自主探究和分析[1]。在这种教学方法应用中,需要教师积极转变自身角色,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与组织者,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有意识培养学生发现、分析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入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如实验操作、分组探究等,以便为学生创造更多自主学习的机会,有效发展他们的自主探究能力。同时,在这一方法实施中,教师还应该以学生为中心,使得学生能够在任务完成中实现知识的深度理解,还有就是实际操作能力的有效提高。
2.设计原则
相比较于传统教学模式,任务驱动法有着很大的不同,要求教师在教学前深入分析教案,然后根据课程内容与学生实际布置学习任务,应用多样化的手段组织开展教学活动。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给予学生课堂主体性充足的尊重;其次,还应该与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2]。具体就是说在教学实践中,从学生的实际生活中挖掘相关素材,以便有效激起学生学习兴趣;最后就是基于学生实际进行任务的制定,任务难度需要略高于学生最近发展区,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参与积极性,主动进行任务的探究。
二、高中物理教学任务驱动法创新运用对策
1.结合教材合理创设问题情境
要想达成理想的教学效果,离不开学生的积极活跃学习状态。所以在任务驱动法要求下,高中物理教师应该设计生动、趣味性的任务,以便有效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促使任务驱动法作用更好的发挥。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合理引入信息技术,立足于教学内容进行问题情境的创设,使得学生可以在兴趣、问题驱动下积极参与到任务探究中,实现知识的内化与能力的提升,促进教学效率进一步提高。
例如在“行星的运动”这一课程知识教学中,要求学生可以有效把握“地心说”、“日心说”这两个概念间的矛盾,深入理解人类对星体运动认识的发展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教学目的放在引导学生认识地面物体规律以及天体运行规律上,为接下来的万有引力定律教学做好准备。在此过程中,借助多媒体设备给学生呈现相关视频,同时还可以引入著名科学家对行星运动的认识等,帮助他们逐渐形成批判性、质疑性思维。最后,让学生进行“地心说”与“日心说”区别的归纳总结,同时进一步探索行星运动规律。通过这种方式,便能有效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促进本课程教学目标更加有效地达成。
2.结合学情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教学的重要并不是教师的“教”,而是让教师教授学生如何“学”。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是新课改提出的要求,特别是在任务驱动法促进下,对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更加的紧迫。只有学生具备良好的思维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才能在兴趣趋势下高效地完成任务探究,实现物理知识的有效内化[3]。为此,高中物理教师应该加强注重学生课堂主体性的体现,为学生创造更多自主思考和探究的机会。
例如在“电流的热效应”这一知识点教学中,教师首先可以引入“烧水”这一生活中比较常见的生活现象,让学生初步感受到电流的热效应。之后合理设置实验探究任务,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电流通过导体的时候,形成的热量和哪些因素相关?”这一探究性实验,最后再由小组代表分享本组实验结果。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能够实现自主思考和探究,并且遇见不懂的问题也能与小组成员进行讨论,实现对知识点的全面性认识。
3.与分层教学法有效结合
分层教学法可以使教学更好地满足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促使班级学生共同的发展与进步。将其与任务驱动法有效结合,能够很好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使得每一位学生都能够获得学习成就感,树立良好的学习自信,同时实现思维能力、创新意识等的发展与提升。为此,高中物理教师应该加强重视,然后结合实际情况合理落实,促进任务驱动法应用效果的有效提升。
例如在“弹力”这一知识教学中,教师便可以从物体明显形变这一角度着手,借助任务情境的创设,应用放大思想给学生呈现弹力所带来的形变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应该进行学习任务的合理分层,对于后进生,教师要求他们能够主动思考和分析即可;而对于优等生,教师便可以为围绕胡克定律引導学生动手操作和验证等。
4.立足于课堂合理互动
不论是师生之间的互动还是生生间的互动,都有助于促进任务驱动教学法更加有效的落实,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所以高中物理教师应该加强注重互动课堂的构建,让学生可以敞开心扉,积极面对任务。在任务驱动法落实中,教师应该加强关注学生的情感状态,与他们进行平等的交流,尊重他们提出的各种意见,营造出一种和谐、积极的探究氛围,为学生思维发展与创新提供助力。
例如在“平抛运动”这一知识点教学中,本课程知识有着一定的抽象性,所以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进行辅助教学,给学生演示一些具体的运动,如轮船渡河等,让学生直观理解运动概念及其关系。同时,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然后让学生进行讨论,放松他们的心情。随后再提出合适的任务,让学生应用自身所学进行探究,这样便能达成事半功倍的效果,促使学生更好的发展。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合理应用任务驱动法,可以为物理课堂注入新鲜活力,有效锻炼学生的思维与意识。为此,高中物理教师应该积极转变传统教学观念,结合学生认知水平与课程知识合理设计任务,之后将课堂时间交给学生,让他们自主探究与讨论。同时,教师还得将自身引导作用充分发挥出来,适时对学生进行提点,使得学生的任务可以顺利完成,促使学生综合素质有效的发展,达成理想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江润植.高中物理教学任务驱动法创新运用[J].高考,2020,(36):9+11.
[2]李延国. 浅谈高中物理教学任务驱动法创新运用[J].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20,(08):77.
[3]郭慧慧.高中物理教学任务驱动法的创新运用[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0,5(05):95-96.
(作者单位:山东省平度第一中学 266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