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发性膜性肾病临床病理特征、预后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2021-07-14 05:23高玉伟杨洪娟胡秀红崔红蕊徐保振王兴华
临床军医杂志 2021年6期
关键词:镜检查肾小管尿蛋白

高玉伟,杨洪娟,胡秀红,崔红蕊,徐保振,王 涛,王兴华

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肾内一科,河北 石家庄 050031

特发性膜性肾病(idiopathic membranous nephropathy,IMN)是由自身免疫造成足细胞下免疫复合物沉积引起的慢性肾病,其主要病因为遗传、环境等,多发于中老年人[1-2]。IMN病因未明,发病隐匿,且发病率呈上升趋势[3-4]。有研究表明,IMN患者预后存在较大差异,约30% IMN患者可于发病2年内自行缓解,但仍有约30%患者可能出现复发情况,且部分患者于发病5~15年内进展为终末期肾病,严重危害患者生命健康[5-6]。本研究旨在探讨IMN的临床病理特征、预后及其影响因素。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自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116例IMN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入选时伴有水肿、乏力等临床表现,24 h尿蛋白定量>3.5 g,血白蛋白(albumin,ALB)≤30 g/L;均经肾活检确诊。排除标准:恶性肿瘤者;妊娠或哺乳期女性;失访或中途退出者。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研究方法 记录患者各实验室指标,包括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24 h尿蛋白定量、ALB、尿酸(uric acid,UA)、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ulin G,IgG)、补体成分3(complement component 3,C3)等。对IMN患者进行光镜检查,重点观察系膜细胞增生、肾小球硬化、肾小动脉增厚、肾小管间质损害等病理特征。IMN患者的治疗方案均按诊疗标准[7]进行。随访12个月后,评估患者预后情况。完全缓解,24 h尿蛋白定量<0.3 g,ALB、Scr正常;部分缓解,24 h尿蛋白定量<3.5 g,ALB、Scr基本正常;未缓解,不符合完全缓解及部分缓解标准。根据患者预后情况将116例IMN患者分入预后较好组(完全缓解+部分缓解)和预后较差组(未缓解)。

2 结果

2.1 IMN患者实验室指标 24 h尿蛋白定量为(4.66±1.13)g,eGFR为(65.78±15.40)ml·min-1·1.73 m-2,ALB为(22.95±6.79)g/L,UA为(341.02±93.68)μmol/L,Scr为(82.36±20.54)μmol/L,IgG为(5.80±2.17)g/L,C3为(1.09±0.21)g/L。

2.2 IMN患者光镜检查情况 系膜细胞增生51例(43.96%),肾小球硬化56例(48.27%),肾小动脉增厚14例(12.06%),肾小管间质损害98例(84.48%)。光镜检查结果见图1。

2.3 IMN患者预后影响因素单因素分析 116例IMN患者中,预后较好82例,预后较差34例。年龄、高血压、病理分期、ALB、肾小球硬化、肾小管间质损害均与IMN患者预后有关(P<0.05)。见表1。

表1 IMN患者预后影响因素单因素分析/例(百分率/%)

因素预后较好组(n=82)预后较差组(n=34)χ2/t值P值24h尿蛋白定量( x±s,g)4.57±1.194.88±1.501.180>0.05ALB( x±s,g/L)26.03±7.2522.34±6.182.600<0.05UA( x±s,μmol/L)337.46±90.85349.60±101.370.633>0.05Scr( x±s,μmol/L)81.69±19.4483.97±22.010.552>0.05IgG( x±s,g/L)5.87±2.245.63±2.080.536>0.05C3( x±s,g/L)1.11±0.231.04±0.191.565>0.05系膜细胞增生 有33(40.24)18(52.94)1.573>0.05 无49(59.76)16(47.06)肾小球硬化 有34(41.46)22(64.71)5.200<0.05 无48(58.54)12(35.29)肾小动脉增厚 有8(9.75)6(17.65)1.410>0.05 无74(90.25)28(82.35)肾小管间质损害 有65(79.27)33(97.06)5.803<0.05 无17(20.73)1(2.94)

2.4 IMN患者预后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 年龄、高血压、病理分期、肾小管间质损害均为IMN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见表2。

表2 IMN患者预后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论

IMN患者的预后情况存在明显差异,其患病原因不明,难以对其实施对症治疗,从而容易导致病情进展,疾病复发[8]。IMN可出现在任何年龄阶段,但往往多发于成年男性,发病高峰年龄为30~59岁,且临床表现复杂多样[9-10]。肾活检作为诊断肾疾病的“金标准”,检测效能高,但其具有一定的创伤性,临床上需要动态监测eGFR、24 h尿蛋白定量、ALB、UA、Scr、IgG、C3等生化指标,并结合光镜检查结果对IMN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进而为患者提供高效的治疗方法。

本研究结果显示,年龄、高血压、病理分期、肾小管间质损害均为IMN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随着年龄的增加,肾功能随之衰退,易导致eGFR降低,进而影响患者转归。因此,临床上应重点关注高龄IMN患者的机体功能,改善预后情况[11]。由于高血压患者动脉压较高,血管收缩导致氧输送减少,致使肾氧合降低,肾组织受损,从而造成IMN患者预后不良。因此,应在治疗IMN的同时,控制患者血压水平,进而提高治疗效果[12]。此外,IMN病理分期高的患者往往病程较长,肾基底膜破坏较为严重,病理损害较大,具有较差的预后结局。肾小管间质损害可致使毛细血管变窄,血管阻力增大,肾小管萎缩,影响预后情况。临床应尽早对IMN患者进行治疗,防止肾受到不可逆损伤,从而改善患者预后[13]。

综上所述,IMN患者预后较好,年龄、高血压、病理分期、肾小管间质损害均为IMN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应注重IMN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实施有效治疗方案,缓解危险因素,进而改善预后情况。

猜你喜欢
镜检查肾小管尿蛋白
一种病房用24小时尿蛋白培养收集器的说明
对接受无痛肠镜检查的老年患者实施全程护理的效果探讨
尿蛋白(+),警惕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不同时段内尿蛋白量的变化及其对子痫前期的诊断意义
帕瑞昔布钠联合丙泊酚对纤支镜检查患者进行无痛麻醉的效果观察
依帕司他对早期糖尿病肾病肾小管功能的影响初探
西藏地区大力开展纤支镜检查技术的必要性
IgA肾病患者血清胱抑素C对早期肾小管间质损害的预测作用
细胞因子在慢性肾缺血与肾小管-间质纤维化过程中的作用
活性维生素D3对TGF-β1诱导人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