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拔牙矫治双颌前突上气道三维变化研究

2021-07-14 05:22张晓东孟怡彤
临床军医杂志 2021年6期
关键词:磨牙种植体下颌

于 鹏,张晓东,孟怡彤

1.抚顺市口腔医院 口腔科,辽宁 抚顺 113008;2.北部战区总医院 口腔内科,辽宁 沈阳 110016

双颌前突指上、下颌均向前突出,尤其以前牙前突为特征性表现,头影测量分析通常显示UL-E线、LL-E线、U1/FH和L1/MP值增加[1]。为了减少突出并改善轮廓,多数患者选择口腔正畸治疗。临床常规治疗双颌前突建议拔除4颗前磨牙,为前牙内收创造空间,不仅可以改变牙齿的位置,且可以改变侧貌软组织的位置。但部分患者不接受拔除4颗前磨牙,常采用种植体支抗治疗,该治疗方式在拉全牙列远中移动的同时帮助患者最大程度地保留全部牙齿。上气道是由肌肉组成的软性管道,主要功能为呼吸、吞咽及发声,分为鼻咽区、口咽区和舌咽区,缺少骨性或软骨性结构的支持,受外界因素影响较大。有研究表明,上气道的大小与骨骼结构、软组织和肌肉组织之间可能存在关系,不同垂直颅面形态可能会导致上气道大小的差异性[2-3]。然而,有关安氏Ⅰ类双颌前突非拔牙患者正畸矫治前后对上气道的影响研究少见报道。本研究旨在探讨种植体支抗拉全牙列远中移动的非拔牙患者矫治前后上气道体积、表面积和横截面积的改变。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自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北部战区总医院口腔科进行非拔牙矫治的3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临床诊断为安氏Ⅰ类错牙合,牙尖尖窝交错咬合时,上颌第一恒磨牙的近中颊尖咬合于下颌第一恒磨牙的近中颊沟;(2)矢状骨面型,选择Ⅰ类骨面型,ANB角0.7°~4.7°;(3)垂直骨面型,MP-FH角21.2°~33.4°或GoGn-Sn角22°~32°;(4)通过模型分析和头影测量明确诊断为双颌前突,面部侧貌呈突面型;(5)牙列正常,无多生牙、缺失牙、埋伏牙,无唇腭裂及影响颌骨发育的系统性疾病及遗传病史,无颞下颌关节疾病;(6)年龄10~13岁;(7)治疗前及治疗后的锥束CT拍摄成像清晰,三维图像上界可清晰显示蝶鞍中心与鼻根点,下界至第4颈椎缘;(8)正畸治疗方案设计为非拔牙矫治,上下颌使用种植体支抗远中移动上下牙列;(9)使用传动直丝弓托槽固定技术矫正。排除标准:(1)临床诊断不满足安氏Ⅰ类错牙合条件者;(2)颅颌面畸形、颌面部重大外伤史者;(3)鼻塞、打鼾、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者;(4)腺样体切除术和扁桃体切除术手术史者;(5)发育异常,有口腔不良习惯者。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研究方法 所有患者的正畸治疗方案均为非拔牙矫治。使用MBT直丝弓矫治器矫治,整平排齐上下牙列。采用自攻型钛合金微种植体,上颌植入位置为第二前磨牙与第一磨牙之间,下颌植入位置为第一磨牙与第二磨牙之间。2周后,橡皮链结扎加力,每侧加力200 g。上、下颌使用种植体支抗拉上下牙列远中移动,以实现内收前牙为目的。

1.3 上气道测量分析 在患者冠状面取咽后壁与鼻中隔融合前的最后一层作为上界;在正中矢状面,过硬腭下缘的最后点后鼻棘点(PNS)作垂直于眶耳平面的面(PNA)作为上气道的前界,以此来进行咽腔与鼻腔的区分;再过后鼻棘点(PNS)作平行于眶耳平面的水平面,过悬雍垂与舌接触点作平行于眶耳平面的水平面,再过会厌顶端作平行于眶耳平面的水平面,用于分界鼻咽段、口咽段以及舌咽段气道。最后通过选定患者锥束CT最合适的组织灰度值来区分气道与周围其他组织。测量鼻咽段、口咽段和舌咽段的气道体积(分别记为V1、V2、V3)、表面积(分别记为S4、S5、S6)、横截面的面积(分别记为S1、S2、S3)。

2 结果

矫治后患者V1、V2、V3、S4、S5、S6、S1、S2均小于矫治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矫治后患者S3小于矫治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矫治前后上气道测量项目比较

3 讨论

有研究发现,骨性Ⅲ类患者上颌牵引后鼻咽区上气道体积明显增加[4]。另有研究发现,正畸治疗能够改善骨性Ⅱ类患者的颅颌面骨骼结构,上气道也发生相应的变化,上颌骨快速扩弓后口咽区气道大小有明显改变[5-6]。双颌前突在正畸患者中较常见,具有自身咬合关系良好的特点,因此,患者在选择矫治治疗时往往仅以矫正嘴部突出、改善侧貌美观度为主,忽略上气道变化。本研究使用种植体支抗拉全牙列远中移动的非拔牙矫治后,患者上气道体积、表面积和横截面积均减小,其中舌咽区的横截面积改变最明显。Germec-Cakan等[7]研究发现,经过正畸治疗后,双颌前突患者舌咽区的上气道体积明显减少,切牙和软组织位置的改变可能会影响舌头的位置,从而影响舌咽区气道的大小。Valiathan等[8]研究发现,青少年正畸治疗后口咽区上气道体积无明显变化,与本研究结果不同,原因可能为下颌生长及口咽区上气道具有高度变异性,且该研究没有具体说明使用的支抗系统及牙齿移动情况,而本研究明确使用微型种植体确保前牙最大回收。另有研究报道,对骨性Ⅰ类青少年使用最大支抗正畸矫治后,口咽区上气道受到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上气道的形态,且在悬雍垂尖处上气道横截面积的变化与前牙内收量正相关[9],与本研究结果一致。因不同患者的生长模式不同,患者上气道体积存在显著差异[10]。本研究选择的患者为骨性Ⅰ类、安氏Ⅰ类、均角型患者,且使用绝对支抗系统,控制潜在因素,减少了研究误差性,正畸治疗后,舌咽区气道的横截面积明显变化,提示非拔牙矫治对舌咽区上气道的影响最大。本研究发现,非拔牙矫治最大的变化发生在矢状面,即切牙回收对牙弓长度的减少、颌平面的改变以及口腔前界的改变是引起舌咽区改变的主要原因。

综上所述,使用种植体支抗拉全牙列远中移动的非拔牙患者矫治前后上气道体积、表面积和横截面积均减小,舌咽区的横截面积改变最明显。

猜你喜欢
磨牙种植体下颌
翼突种植体植入术的研究进展
磨牙症各类垫的临床治疗研究现状与展望
磨牙就是肚子里有蛔虫吗?
微种植体与J钩内收上前牙后的切牙位置变化比较
CBCT对下颌磨牙根分叉病变的评价
短种植体在上颌后牙缺失区的应用分析
磨骨术在下颌角肥大患者整形中的应用分析
种植体周围炎龈沟液中IL-2、IFN-γ、IL-4、IL-6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不同方法修复磨牙牙缺损的临床效果观察
有礼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