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铸魂育人作用打赢网络意识形态领域主动仗

2021-07-13 00:14秦艳平王红英
决策探索 2021年12期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新媒体时代

秦艳平 王红英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为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打牢思想基础

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共产主义理想、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是一名大学生必备的思想政治素质。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高校的育魂工程在打牢大学生理想信念,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等方面具有基础性作用。

从青年学生认知特点来看,大学阶段是学生形成个体自我认知的黄金阶段。这一阶段正处在人生的“拔節孕穗期”,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正在打底塑形,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补钙壮骨、固本培元的人生必修课,在大学生人生的关键时刻应对其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培养其理论思维、政治思维等能力,夯实其责任担当意识,使其充分汲取营养,不断增强免疫力。同时,这个时期是大学生个体身心加速发展的第二高峰期,其生理素质尤其是神经系统的成熟发展,为其认知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前提。因此,抓住这一时期的有利因素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必然会极大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从大学生的人格发展特点来看,这一阶段也是他们人格发展和完善的关键时期。价值观和人生观是人格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健全的人格也是一个人价值观、人生观形成的稳定的心理基础和内在的心理依据,是一个人道德行为规范培养的主要动力。按照心理学家艾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人格发展分为八个阶段,每一阶段都有一个与某种重要的冲突有关的人格危机,如果冲突能得到满意的解决,个体将形成健全的人格,否则就会妨碍人格的健康发展。从个人成长发展阶段来看,大学阶段正是一个人自我同一性建立的阶段,“所谓同一性,是指个体在寻求自我的发展中,对自我的确认和对有关自我发展的一些重大问题,诸如理想、职业、价值观、人生观等的思考和选择;是个体尝试着把与自己有关的各方面结合起来,形成一个自己决定协调一致不同于他人的独具‘同一风格的‘自我的过程。简而言之就是把自己‘众多的人格同一起来,形成一个比较稳定的人格”。如果在这一阶段引导他们将个人内部状态与外部环境整合协调一致,便能获得较好的同一性,建立较为稳定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当前,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全面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政治体制改革的持续深化以及新兴媒体的广泛运用,各种价值观念和文化现象相互交织与碰撞,成为当代大学生成长发展的大环境,很容易使其产生思想观念与价值取向甚至行为方式上的内外冲突。一方面,在一些大是大非问题上,敌对势力妄图利用网络等媒体加剧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的政治图谋,妄图用“普世价值”“自由主义”等言论迷惑大学生;另一方面,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度推进,大学生活与社会生活、校园文化与社会文化的联系日益紧密,社会对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有着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如某些大学生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有所滋长,思想品位不高、美丑界限不清、道德规范不明等。当大学生面临思想矛盾、困惑时如不及时对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其在最佳的认知阶段形成健全稳定的人格,就容易使他们在大是大非面前立场不坚定、态度不坚决,不仅对大学生个人的成长埋下隐患,更会危害社会的安全和稳定。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为意识形态领域斗争提供科学的理论武器

科学理论是筑牢理想信念的基础,也是确保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取得胜利的重要武器。马克思曾经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指出:“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以理服人”,科学的理论是大学生与意识形态领域各种形形色色的非马克思主义、反马克思主义言论以及各种诋毁社会主义言论进行斗争时的强大武器。如何让大学生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和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首先是一个理论问题。理论上清醒,政治上才能坚定,中国共产党人坚定的理想信念正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的基础之上,建立在马克思主义揭示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之上。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针对大学生的年龄和知识特点系统开设政治理论课,其中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这些课程是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主课堂,它们分别从不同角度系统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从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到结合中国国情与时代发展背景推进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从中国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到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历史进程,无不展现出马克思主义强大的、有说服力的真理力量。无疑,这些理论为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有效甄别研判意识形态领域的重大问题、旗帜鲜明并有效地同各种意识形态领域的渗透作斗争提供了科学的武器。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路径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与新媒体一起成长起来的新一代“00后”大学生,其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都被网络打下了深深的烙印。如何充分发挥新媒体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优势,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时俱进,成为打赢网络意识形态主动仗的关键。

(一)更新思想政治教育理念

思想观念是行动的先导,思想观念的创新是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创新的思想保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做到观念创新就必须不断破除思维定式,克服“习惯思维”和“主观偏见”,敢于不断尝试。例如,打破原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构建各类课程协同建设机制,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同向同行,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同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时刻关注国内外最新的教学理念、最新的理论研究成果,时刻保持积极向上的学习心态。只有思想解放了、理念创新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才能真正显现出来。

(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内容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血”和“肉”,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所在,思想政治教育在打牢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础上必须不断进行内容创新,做到与时俱进,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新时代下的大学生思想更为活跃、价值观念更为多元,接收信息的渠道多而杂,思想受到的冲击和困惑也更多。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设置应建立在对大学生充分了解的基础上,立足大学生未来个人发展需求,紧贴大学生生活和学习实际,把理论教学融入当下所发生的热点问题和大学生感兴趣、有困惑的问题中。如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时,应教会大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大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时可适当引用系列“感动中国”人物事迹,用大量鲜活的英模事迹加强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引领。

(三)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形式

任何思想理论要产生更大的影响、发挥更大的作用,必须依靠科学的传播方法手段和有效的传播途径。大学生虽然在相对封闭的校园里生活和学习,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生活在与“网”隔绝的象牙之塔,大学生的思想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网络新媒体不同方式和不同程度的渗透与影响,特别是作为与新媒体一起成长起来的新一代“00后”大学生,他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都被网络打下了深深的烙印。因此,网络对于大学生来说有一种天然的亲和力,如果能结合网络传播特点和大学生自身特点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手段,充分利用线上教育优势,就能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线上教育的最大优势就是较少受到时空限制,大学生一般除了正常的课堂学习之外,大多数还面临着考研、各种资格考试等繁重的学习任务,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相对较少,如果能够有效利用碎片化时间,对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对传统课堂将起到有效的补充作用。因此,高校可以利用网络技术构建慕课平台,将大学生可以自学的一些知识点录制成微课放在校园网供其自学使用,这样既可以培养大学生的学习能力,也可以释放更多传统课堂时间供师生展开互动讨论,提高教学效果。此外,还可以有效利用节假日时间,利用网络平台和移动终端,发挥手机、微信、微博、微视频等新媒体的作用。例如,依托互联网创建红色微信公众号、红色网络平台,通过这些形式可以适时开展教育和互动,引导大学生主动参与,切实让主流的声音入脑入心。

参考文献:

[1]秦艳平,马松超.试论军校学员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7(07).

[2]马立国,王文华.因时而进 因势而新 因形而活[N].光明日报,2019-07-23.

[3]王睿.注重用好“四种力量”推动军队政治工作传统创新发展[J].领导科学论坛,2019(05).

[4]赵佳宾.人格同一性理论研究及其对高校学生工作的启示[J].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02).

[5]焦汝玲.城乡结合地区初中生数学学业成绩分化的原因与对策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1.

[6]曹兰.网络热点事件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对策研究[D].重庆工商大学,2020.

[7]要教育引导大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N].青海日报,2020-12-03.

[8]陈旭.《共产党宣言》的时代价值[EB/oL].http://phil.cssn.cn/zhx/zx_mkszyzx/201805/t20180517_4256164.shtml,2018-05-17.

【本文系信息工程大學双重建设项目“网络新媒体时代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面临的挑战与对策研究”(f4914)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信息工程大学)

猜你喜欢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新媒体时代
微博文化与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碰撞与融合
新媒体时代微写作特征及对策研究
文化软实力发展与我国意识形态安全
探析新媒体时代下高校共青团工作的网络化转型
二胎题材电视剧的多维解读
浅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与启示
运用慕课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初探
新闻话语分析与意识形态
简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契合
新媒体对当代青年工作的影响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