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友军
【摘要】核心素养的总体要求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首先,教育要完善各人;其次,教育要造福社会,为社会的发展而培养人才。地理学科是高中阶段重要的人文素养类课程,讲述了地球上各个国家的或地区的地理特征,健全了学生对我们所在地理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的整体性认识,因此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来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方式、以翻转课堂来尝试研究性学习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而言尤为重要。
【关键词】高中地理;人文学科;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
引言: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许多有着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开始注意到传统的教学理念及教学方式并不适合当下学生的身心发展。他们摒弃传统,尝试探索新教学方式以适应现阶段的教学需求。在核心素养系统理念下,建设高效的高中地理课堂,便是要兼顾知识习得和能力提升等多方面的要求。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通过翻转课堂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把知识习得与学生实践相匹配,是学思行相结合的重要教学原则的体现。通过信息技术的辅助作用,不仅可以降低地理学习的难度,还可以借助科学的力量来培养学生崇尚科学的精神,对于地理知识的掌握与地理学科、地理科学的进步发展都是有利的。
一、高中阶段地理课程的教学现状
(一)浅析地理课程
为了提高学生知、情、意、行各个方面的能力,高中地理教材在国家相关部门的指导下,在教材编排、课程改革方面做出了许多努力。然而由于光怪陆离的地理现象是在特定自然条件下产生的,因此编写在地理教材中的知识十分复杂且枯燥,它自成体系的学科结构不以任何既有的课程为基础,即便现阶段的学生好学乐学、思维活跃,但对于复杂的地理知识,其学习过程仍然颇具难度。
(二)地理课程的教学现状
据不完全统计,地理深受各级学校学生的喜欢,但地理课却不被大多数学生喜欢。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教材深度与教师素养的差距。所谓的教材深度实质上指的是教材所涵盖的知识的深层含义,是相对于以往教学中的符号概念、直接又简单的向学生灌输课本知识。深度教学要求教师紧扣课本,多方面、深层次阐述知识的含义,其中包括知识的核心概念、实际应用等等。然而在目前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自身素养的参差不齐,也难以借助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向学生教授地理知识,从而使得深度教学实践很难真正落到实处。第二,灌输式的教学惯性与核心素养的矛盾。教学惯性指的是,教师会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来开展新阶段的教学,在以往的教学中,如果因偏重知识灌输而使得学生取得较好的考试成绩,新阶段的教学中,教师自然会以这种惯性来继续教学。这样的教学惯性不注重拓展学生的学习能力、學习情感,对于学生研究性学习、阶段性成长、未来发展都是不利的。
二、高中地理信息化教学与研究性学习的策略
(一)教师主导的信息化教学
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由于其特有的开放性、多元性特点,要求教师以科学合理的课程设计、对教学活动进展的调控能力、对学生客观公正的进行评价的能力等等来引导学生高效学习的整个过程。信息技术对于实际教学的辅助能力是具有无限潜能的,信息技术可以把抽象、晦涩、难以理解的地理现象转变成变得生动有趣的示意动画。比如把山川河流的形成通过动画的形式展现给学生,让学生在准确理解山川地貌的基础上,也更加直观的感悟大自然的力量。当然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通过信息技术把自己对风雨雷电等等自然现象的理解通过做示意图、小视频的方式展示在信息学习平台上,供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学习,也有助于教师更加全面的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效。通过有效的学习交流活动,提高学生对自然社会的感悟能力、参与能力,处理好自我与自然、社会的关系,养成现代公民所必须遵守和履行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增强自身保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提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个人价值实现,推动社会发展进步。
(二)学生主导的研究性学习
1、学生固有的差异性
研究性学习注重的是学生的个性化成长,通过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成长的方式来适应个体的差异化现状。翻转课堂十分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课前预习,课时练习并课后反思,这一过程实际上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自律性。然而,这是研究性学习的基础阶段。
2、专业知识的难易
研究性学习适用于开放性和创造性的活动课程,对纯理论的课程并不适合。因此,高中地理课程中专业性极强的理论知识是需要教师进行讲解的,学生需要做的是课前预习和课后总结,而不是课时练习。因此从课程难易的角度来讲,时兴的翻转课堂就应该因“课”而变。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尤其注意因材施教的当代意义,盲目进行研究性学习是对学生学业的放纵和不负责。
总结:
综上所述,本文从分析高中地理教学现状出发,通过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和研究性学习来落实核心素养理念下高效地理课堂的建设。注重培养自身学习能力、创造精神和社会参与能力,从而体现教学理念的时代性、科学性和民族性。
参考文献:
[1]高克琴.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的理性思考和探索[J].试题与研究,2022(10):50-52.
[2]孔具鹏.信息化教学视角下高中地理教学的课堂设计[J].中国新通信,2022,24(04):207-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