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审美能力的小学美术鉴赏教学探究

2021-07-13 11:41李勇
家庭教育报·教师论坛 2021年23期
关键词:教学措施审美能力美术教育

李勇

【摘要】人们对美的感知是天生的,但审美能力不是天生的。学生的生活经历和经验是十分有限的,如果得不到具体而有针对性的审美教学指导,就无法形成较为系统、明确的审美体系。在美学教学实践中,不难发现许多人的审美能力,是在对美的感知基础上,结合后天的审美活动,逐渐培养并发展起来的。美术教育还可以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观察意识,提升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在锻炼学生思维能力的同时,启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小学教育;美术教育;审美能力;教学措施

引言

小学美术课程不仅是一种基础知识的传授与讲述,还需要进行审美能力的培养。审美是指能够对艺术作品存在的美的因素和形象有直观的体会和感受,并获得心理上的愉悦感和满足感,是当前社会人们的迫切需求。所以,新课改标准提出了“审美能力”培养的教育目标,主要就是为了满足社会的实际需求,凸显改革的实效性。然而,当前小学美术审美教育仍采用教师示范讲解,学生模仿练习,然后教师给予相应的指导、评价的模式。

1 培养审美能力的重要性

近年来,随着各种新兴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对综合型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因此,在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培训的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对学生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培养,更要注重对学生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在小学美术教育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对学生是非常有益的。它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所以,在小学美术教育活动之中,教师家长应当注意有计划、有目的的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另外,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可以帮助学生深刻体验到艺术价值、艺术思想等,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整体学习能力,使学生可以获得更多的社会发展、个人发展所必需的艺术知识和技能。

2 小学美术教学审美能力养成存在的问题

2.1 美术教学方式缺乏时代性

美术教师根据学校教育规划组织实施教学,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应以整体性为基本原则。在平衡二者关系后,教师需要将艺术知识与生活常识相结合,寓教于乐,将生活场景引入艺术课堂,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然而,目前大多数美术教师在课堂上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与生活格格不入,甚至部分讲解内容抽象,导致学生理解上的偏差,降低了美术课堂的活力,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学生由于不能很好地融入课堂,进而培养学生审美能力便如同空中楼阁。美术理论知识赘述和冗长的课程讲述,对原本精力旺盛且活泼好动的学生而言无异于枷锁束缚其行,想象力再次被限制,也会平白增添学生对美术课堂的厌恶,难以实现教学预期效果。

2.2 美术欣赏活动未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小学美术课堂上,一些教师仍然使用以前的灌输式教学方法来开展课程活动。学生的主体地位容易被忽视,无法激发学生的艺术学习兴趣,难以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不利于学生艺术素养的形成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此外,还有一些教师只是将美术作为一门副科,在开展教学活动时投入力度明显不足,没有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教学流程,而是按部就班地对理论内容做出分析,倘若长时间如此,学生会缺失对小学美术欣赏活动的兴趣,在课堂上更不愿意配合教师完成教学活动。

3 养成学生审美能力的教学措施

3.1 注重美学知识传授

在小学美术教学阶段,教师应将“美”的知识传授给学生。通过审美观念的传播,学生可以在心中播下“美”的种子,形成审美观念和观念,逐步形成标准和观念。在讲解艺术作品时,艺术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欣赏艺术作品的审美元素,如长短、色彩和线条等质感要素和空间感要素,让学生对“美”有初步认识,并且深入理解“美”的概念。老师在教学阶段可重构教学架构,优化教学环节,使得学生理解美学的表现形式,养成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再者,老师可与学生共同欣赏一些名品佳作,引导学生从更深层次和更加全面的角度对艺术作品存在的美感深入探析,对美的概念和价值进行体会,养成学生良好的审美能力。

3.2 传授具体的观察方法

掌握有效的观察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发现美。就像看日出一样,我们必须在正确的时间观看风景区,然后才能看到最令人震惊的日出。否则,要么太阳已经升起,要么我们根本看不到它。教授学生具体的观察方法是非常必要的,这也是学生进行有效观察的重要前提。例如,在教授“小老虎”这一课时,由于无法让学生对真实的老虎进行观察,所以,教师选择播放老虎的图片,然而,图片缺乏立体感和生动性,导致学生对老虎的真实形状缺乏深入的理解和把握,最终的教学效果不是特别理想,学生制作的纸老虎缺乏一定的灵活性。这是一个尚未掌握的观察点,如果为学生播放老虎的视频,让学生对老虎的“三维”形象有直观的观察,并引导其思考:老虎的花纹是什么样的、有哪几种色彩等,那么所制作出来的纸老虎会更加逼真。可见,感知与思维的结合是观察法当中较为重要的一种方式,通过边观察、边思考的方式,能够让学生对观察到的事物有更加深入的感知和体验。同时,还能有效地提高学生观察的灵敏性、完整性,从而具备审美的实际“功力”。

3.3 从生活出发,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探索美在生活中的存在,培养学生发现美的能力。在具体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应从学生的特点出发。例如,对于初中生,教师主要引导他们观察生活中的具体事物,描述自己和同学的外貌、特点和运动特点;对高年级学生,教师在观察的基础上,要引导他们更多地去感受和思考,拓展学生的思维。

3.4 培养孩子的审美经验

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不是立即学习,而是需要大量审美经验的积累才能慢慢形成。因此,在开展审美教学活动时,教师需要将审美教育纳入小学美术教育的审美教育课程中,促进儿童的审美体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因此,教师创新鉴赏教学方法,避免使用单一的教学方法,通过协作学习的方式增加兴趣和与鉴赏教授的互动,并组织课外艺术鑒赏活动,学生需要对彼此的艺术作品进行评价。学生将成为鉴赏美、创造美的大师,将课堂还给学生,在鉴赏课中获得丰富的审美体验,提升审美能力。

结束语

小学生的思维发展仍处于直观印象思维阶段,对生活有强烈的探索欲望。艺术教育具有自身的学科特点,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对学生有着突出的审美启示。美学不仅是感性的内容,理性的美学理论知识也是必不可少的。此外,艺术来源于生活,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就必须从审美能力的实质和内容出发,结合丰富的教学手段,贴合学生的生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丰富学生的审美理论,打开学生的审美视野,增加学生对生活美学的思考,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参考文献

[1] 麻俊国.小学美术教学如何培养学生审美能力[J].当代家庭教育,2019(5):116.

[2] 吴小琴."互联网+"环境下小学美术校本课程的实践探究——以烙铁画为例[J].家长,2020(34):154-155.

猜你喜欢
教学措施审美能力美术教育
MOOC在高职公选课教学中应用的思考
新课改背景下提高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效率的措施
浅谈小学生的美术教育
彝汉双语教学的现状和策略
基于视觉识别时代的学校美术课程
初中语文活动式教学分析
听障儿童美术教育方法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艺术体操教学中提高审美能力的途径探索
新时期中学美术课教学方法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