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万金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上海 200092
“十三五”期间,我国新建及改扩建了一批极具特色的大型枢纽机场,最具代表性的当属北京大兴国际机场。首次采用双层出港高架桥布局,轨道交通与航站楼一体化设计,空铁旅客零距离换乘等,给综合交通枢纽带来一次质的提升。同时,在国外也诞生了一批特色鲜明的机场,比如新加坡樟宜机场。“星耀樟宜”以场所营造和旅客体验为理念,将多种功能融为一体旨在打造充满活力的城市中心,赋予综合交通枢纽全新的意义。
《中国民用航空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明确指出:“大中型枢纽机场尽可能引入高速铁路、城际铁路或市郊铁路。”轨道交通的引入不仅提高了机场集疏和转运能力,而且扩大了空港的服务半径,带动周边区域的协同发展。“十三五”建成投运的机场均设置或预留铁路引入条件,例如新郑机场、天河机场、江北机场均规划两台四线的城际铁路,大兴机场更是规划有京雄城际等3条轨道线。
表1 “十三五”期间建成的国内大型国际机场数据对比
从国内外经验来看,在进出机场的所有交通方式中,铁路及地铁载客量占比会越来越大,普遍值在30%左右。因此在枢纽建设中,空铁换乘越来越注重效率。从早期的单层通道式换乘到后来的立体式换乘,发展到目前的“无交通中心”换乘模式,综合交通设计理念的主导原则仍然是便捷高效。
大兴机场的综合交通中心不仅与航站楼融为一体,而且所有的轨道交通站台抵近航站楼外轮廓边线。乘坐轨道交通的出港旅客,从站台乘坐电扶梯可以直接进入航站楼内的换乘大厅,并在换乘大厅完成所有出港手续,真正做到了“零距离”换乘。
传统的交通中心只有单一的停车及换乘功能,现代的交通中心是对航站楼原有功能的延伸,不仅加入商业、餐饮、酒店等旅客服务功能,而且增加了城市化功能,比如展览、观演、社交等增值服务。枢纽功能的城市化在给旅客带来舒适愉快体验的同时,也给机场带来更多的非航收入,甚至为城市形象带来提升。
星耀樟宜将城市花园融入交通中心,在花园周围设置了众多的零售、餐饮、影院、酒店及其他旅客服务功能。以及通过屋顶设置的“雨旋涡”营造出奇幻的室内空间效果,给机场带来更高流量和更多财富的同时,给全球同行竖立了标高。
兰州中川国际机场是我国西北地区的区域枢纽机场和欧亚航路备降机场,2019年初国家发改委批复同意实施中川机场三期扩建工程。本期按照2030年旅客吞吐量38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30万吨的目标设计。主要建设内容包括两条长4000m、宽45m的跑道,40万m2的T3航站楼,27万m2的综合交通中心以及相关配套设施等。
机场外部交通由新建机场高速、兰州至张掖城际铁路、地铁5号线共同组成公铁航三位一体的综合交通枢纽。其中,综合交通中心除了包含铁路及地铁站点外,还包括5万m2的景观中庭及商业配套、5000m2的长途客运站、20万m2的停车库及1万m2的供热制冷站等,共同组成了一个建筑功能和技术系统都紧密衔接的大型交通枢纽。建成后必将大幅提升中川机场的综合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强化区域枢纽机场功能。
图1 中川国际机场近期鸟瞰效果图
图2 中川国际机场近期鸟瞰效果图
中川机场东航站区近期规划旅客吞吐量3000万人次,远期规划7000万人次。航站楼构型采用两个独立主楼面对面布置的形式,两个主楼通过指廊连接。本期建设的T3航站楼采用主楼加四指廊构型,国际分流、国内混流的流程。交通中心位于T3航站楼南侧,两者间距约110m。在交通中心南侧规划两栋机场业务用房及旅客过夜用房,分列中轴线东西两侧,对称布置。
兰州至张掖城际铁路引出连接线,在T3航站楼综合交通中心设站,规划地铁5号线分别在T3及T4航站楼设站。铁路及地铁线路分列中轴线东西两侧,平行于跑道设置,铁路线路贯穿航站楼,地铁为尽端式。
航站楼进出场道路的组织需确保各种车辆各行其道、互不干扰,以免降低陆侧交通系统的运行效率。本工程将进(离)场道路分成三个不同的标高,集约化布置,形成3个逆时针单向环路。
图3 中川国际机场远期鸟瞰效果图
图4 中川国际机场近期总平面图
图5 地下二层空铁换乘平面图
图6 地面层陆侧交通组织平面图
高架环路服务于出发旅客,主要供社会车及出租车使用;地面环路衔接T3 航站楼前地面道路,服务到达旅客,主要供公交车、机场大巴、旅游大巴等公共交通车辆使用;地下环路服务社会车出入GTC 停车楼,以及公路客运车辆、旅游大巴车辆出入长途客运站。此外还规划了地面和高架容错车道,与周边地块支路一起形成完整的环形道路,从而实现便捷高效、清晰合理的陆侧交通系统。
在各种交通方式的总体布置中,采用“公交优先、集中布置、立体分层”的设计原则。将航站楼前地面设置三个不同宽度的停车岛,分别作为出租车上客区、公交车上下客区、机场大巴上下客区。在高架车道边布置中,将公交安排在紧邻出发大厅的内侧车道边,方便乘客下车后直接进入出发大厅。
综合交通枢纽最核心的功能是换乘,多样化的需求催生了一种全新的、功能更加复合的交通枢纽综合体。中川机场GTC最大的特点之一是引入城市客厅的概念,设置了展示甘肃地方特色的功能空间,形成一个全新的、以机场为窗口,面向世界的现代服务型交通枢纽综合体。
图7 GTC室内景观大厅效果图
图8 GTC室内景观大厅效果图
中川机场GTC中部为绿色景观大厅兼做城市客厅,东西两侧为停车楼。景观大厅为通高设计,建筑面积约4万m2,商业、办公、酒店围绕景观大厅周边设置。通过中间的景观大厅可以到达两侧的停车库,停车库面积约21万平方米,停车位3800辆。
GTC主体地上2层,地下3层。地下三层为城际铁路和地铁5号线站台层;地下二层为绿色景观大厅,通过北侧的地下通道可以直达T3航站楼地下室,在地下通道两侧为国铁和地铁站厅层;地下一层南侧为大巴候车厅;一层和二层的商业及酒店围绕大厅布置,二层北侧与航站楼到达层之间设有两条换乘连廊。此外,考虑到功能设计的灵活性及包容性,停车楼采用模块化的设计理念,建筑功能灵活多变,可分期分区实施使用。
国铁及地铁轨道均南北向垂直于航站楼布置,国铁线路贯穿航站楼,地铁为尽端站。国铁位于中轴线西侧,车站规模两台两线;车站总长560m,其中30m位于航站楼正下方,210m位于GTC正下方。地铁位于中轴线东侧,为岛式站台车站,站台宽度16.8m;设置站前折返交叉渡线,车站总长度500m,其中60m位于航站楼正下方,210m位于GTC正下方。
国铁及地铁站台均抵临航站楼南轮廓线,前往航站楼的出站旅客乘坐出站楼扶梯上至地下二层,即直接进入航站楼地下换乘大厅,通过地下换乘厅内的竖向交通可直达航站楼各楼层。进港旅客通过竖向交通下到航站楼地下换乘厅之后,可以选择从西侧进入国铁候车厅,或者从东侧换乘通道进入地铁站厅或GTC景观大厅。
GTC 内的国铁、地铁是疏导步行旅客最主要的交通方式,航站楼与国铁、地铁的换乘方式及换乘流线对三者之间的换乘效率、旅客的换乘体验有着直接影响。设计将国铁、地铁站点尽可能的向航站楼靠近,极大缩短航站楼与国铁、地铁的换乘距离,改善换乘体验,使中川机场成为国内换乘距离最近的枢纽机场之一,实现真正的“无缝换乘”、“零距离换乘”。
T3航站楼立足兰州地域文化,以流线型天窗的形式表现沙漠丝路、隽永黄河的意向。GTC造型以甘肃省的地形轮廓形似中国传统的如意为出发点,结合室外核心广场一起诠释“丝路金河,如意飞天” 的地域特色构想。
综合交通中心的核心空间为绿色景观大厅。空间的设计以“绿谷”为概念,将绿化植被引入室内,结合换乘大厅和旅客流线形成层层退台,整体体现出丝路绿洲的绝佳体验,与兰州的地域特征完美呼应。免税商业、城市展示等功能围绕换乘大厅集中设置,形成集群效应,最大化实现非航收入的增长,也满足了旅客多样性的购物需求。
绿化设计从顶层到底层,依据光照变化,植物品种从喜阳到耐荫,从热带到亚热带逐步演变。地被选择耐荫的观叶植物,营造绿意盎然的室内景观氛围,同时将绿化与水景、景石结合,通过台阶和步道的变换,创造丰富的景观体验。
GTC 内设有近21万m2的停车楼,超大规模停车楼的方向辨识度、停车效率、机电系统等各项设计内容较常规复杂得多。因此,停车楼采用模块化设计分为6个单元,单元之间设采光内院,每个单元均为5 层开敞型车库,相对独立又通过主车道连通。改善旅客停车、寻车体验的同时,优化GTC 内采光通风,从而极大简化通风、排烟等机电系统设计,塑造便捷高效、舒适宜人的“绿色”工程。
从出行效率、旅客体验及商业价值出发,国内大型机场综合交通枢纽设计更加注重交通方式的综合性、空铁换乘的便捷性以及枢纽功能的城市化。本文从总体布局、陆侧交通系统、功能分区、流线组织、造型及空间设计等方面,探讨兰州中川国际机场三期综合交通枢纽设计策略,希望为其他大型机场综合交通枢纽的建设提供经验及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