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文珺 刘晓庆 许 超 房逢立 徐美如
(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山东 烟台 264199)
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的提出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当前社会对人才数量以及知识结构的需求都发生了显著变化。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领域。 在这样的情况下,高职院校的发展必须适应社会需求。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高校与企业之间利用多元化的教育方式进行优势资源整合,培养符合社会和行业需要的专业基础扎实、技艺技能精湛的应用型人才的有效教育模式。产教融合是实现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的重要方法,有利于学生获得就业技术岗位必需技能。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学校与合作企业以“双向互动, 校企融合” 为目标, 让教师走进车间,到企业学习和调研,参加企业的技术创新。 让企业进学校,选聘企业的能工巧匠进入兼职教师队伍,学生到企业进现场学习,形成校企交融的良好格局。 产教融合是社会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现代职业教育改革的必然选择。
“双师型” 教师是指既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较高的教学水平,又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和较强的实践能力,能够同时承担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任务,并能够开展专业技术服务的教育工作者。“双师型”教师是高职院校发展的关键要素,也是高职院校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需求。搭建校企产教深度融合的高职院校“双师型”人才培养平台,将产、学、研融为一体,集教师技能提升、学生实训实践和企业项目开发等多方面功能,拥有更强的职业性和开放性,具有更强的职业竞争力, 培养的学生也更加符合社会和企业的需求,促进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
在这样的背景下,以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为研究对象,研究校企合作、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路径,力求为加快高等职业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提供借鉴, 从而促进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培养更多合格的高素质技能型职业人才。
纵观国外成功的校企合作模式,德国的“双元制”校企合作模式被职业教育界所推崇,美国的校企合作为学生营造工业环境,而新加坡主要是“教学工厂”的校企合作模式。这些都是将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与企业的用人需求以及本国国情结合而形成的。国内很多职业院校也搭建了校企合作平台, 与企业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合作。还有以学校或企业为主导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校办企业模式等都在推动校企合作向更深层次发展。
随着中国经济迈入新阶段, 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结构正发生着深刻变化,未来对人才的需求日趋多样化和个性化。教师队伍素质的高低决定着教育质量的好坏,教师队伍建设是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一直重视的并将长期研究的课题。“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创新和特色,目前,关于“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方面的研究已经成为职业教育界的热点。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对提高职业院校的教学质量起到决定性作用。
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既是激发高等职业院校办学活力的着力点,也是打造高水平“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关键点。 契合新时期的要求,在高职院校中打造一支具有较新的教育观念和较强的改革意识的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 并且具有较高教学水平和较强实践能力,提升职业院校教师的综合素质,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也是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的需要。
当前高职高专院校“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普遍存在着师资来源单一、数量不足,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不能满足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的新要求,教师培训体系不健全,企业参与动力不足,校企合作培训力度不够,对高技术技能人才的吸引力不够,激励制度不完善,教师参与实践的场所和机会少,难以和企业实现长期合作,评价机制不够科学等问题。
在“双师型”教师培养的过程中存在问题是不可避免的。 在校企合作、产教融合背景下,对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的培养问题进行研究,拓宽校企合作领域,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从而为我国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以及“双师型”教师建设工作提供参考,为全国高职教育“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提供依据。在校企合作、产教融合背景下,打造高素质专业化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推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当务之急。
随着社会的发展, 高职院校为契合新时代新形势新要求,可以通过与大型企业及科研机构等合作,拓宽“双师型”教师的来源渠道。引进高级技术人才,吸纳具有丰富企业管理、生产经历的人员,作为高职院校重要的人才来源渠道。或采用从社会聘任等方式,吸引企业和社会各方面的优质人才到校任教, 不断优化“双师型”教师队伍的结构。 另外,还可以采取项目合作和流动岗位等方式,实现“双师型”人才的引进和充实。
鼓励企业参与深层次的教育教学改革,实现企业工程师与高校教师之间的互聘互用,探索学校和企业共同招聘、联合培养人才的机制,让企业人员走上讲台传授技术技能,广泛吸聚人才。
高职院校在新形势下要根据自身办学特点,拓宽教师培养渠道,完善师资培训体系。 收集行业的前沿信息和发展动态,加强教师创新团队建设,改善团队结构,打造教科研创新团队。聚焦国家战略重点领域,聚力推进专业改革,根据专业对接和产业需求,积极打造一批素质高能力强的“双师型”创新团队,推动科技转化和教学改革。
要实现产教深度融合,可以通过行业专家到学校开展讲座、参与学术讨论、参与指导实践教学等形式参与教师的实践能力培养, 重点引导教师提高专业技术能力,实现学校和企业的共同培养。聘请企业一线高技术技能人才,参与学校的科学研究、专业建设、团队创新和人才培养,助力提升校内教师的实践创新能力。
不断加强对学校现有教师的培训,提高“双师型”教师队伍的专业化水平。专业教师要积极承担实践教学任务,指导学生职业技能课程和相关竞赛。 教学中引入企业的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侧重实践技能的培养,提高教师的参与度。
支持在职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 到工厂锻炼,在生产一线掌握专业领域先进的管理、 技术和生产流程,提升实践教学的有效性。 企业多提供相关岗位和实践机会,如建立职业院校教师流动工作站,保证教师参与企业实践能真正“走出去”“走进去”。
建立“双师型”教师到企业实践的激励机制,对学校和企业提供相关资金支持,提高教师到企业轮岗的待遇,使学校、企业、兼职教师三方利益均不受损。 学校的专业教师可以利用寒暑假时间到企业实践,从多方面促进教师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的提升。
现阶段,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从过去追求大规模发展转向追求发展内涵、 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双师型”教师队伍的素质和质量决定高职院校转型发展的成败,也直接影响着高素质人才的培养质量。 针对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应多措并举、精准施策,提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
在校企合作、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多措并举,构建全面完善的“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根据不同专业教师的能力和特点,灵活选择不同的培养方式,将“双师型”作为建设核心,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制定健全“双师型”教师培养机制,力求打造符合社会需求的素质全面、基础扎实、技能熟练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实现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团队的完善与发展,并为新时代职业教育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