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清吉
摘 要:批注式阅读是以主动探究为核心的研究性阅读形式,是一个动态的思维过程,在阅读的过程中,可使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进而使他们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借助理解式批注、感想式批注、评价式批注等形式,引导学生深入探究阅读文本内容,以实现阅读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语文;批注式阅读;策略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由于小学生的思维较为活跃,头脑中经常有各种天马行空的想法,在阅读的过程中,他们也常常有一闪而过的灵感,如果不及时记录,很容易导致他们读完后一无所获。因此,在标记和批注的过程中,能加深学生的理解与思考,促使他们真正做到眼到、口到、手到、心到、脑到。
一、理解式批注
一千个读者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尤其是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生活阅历、认知基础、兴趣爱好等存在差异,在阅读同一文本时,他们往往有自身独特的见解。这样,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应该尊重学生的这种差异性,并鼓励他们将自己的理解标注在文本旁边,以在阅读与鉴赏中,促使学生走进文本,挖掘文本的中心思想。
例如,在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学习《爬山虎的脚》部分内容时,文章按照从整体到部分再到细节的观察顺序,介绍了爬山虎的特点,并详细说明了爬山虎脚的生长部位、形状和作用等。但是爬山虎作为一种植物,怎么会有脚呢?在面对题目时,学生脑海中充满了疑惑,此时教师就可鼓励他们主动思考,爬山虎的脚到底应该是怎样的呢?当学生标注了自己的理解后,教师再引导他们读课文。在读到“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时,学生会在旁边画出自己眼中的爬山虎的脚,有的学生还会根据脚的特点,写出自己对爬山虎的认识与理解。在整个阅读批注的过程中,学生处于主体地位,他们阅读的热情较为高涨,收获自然也更多。
总之,借助批注式阅读,能激发小学生更多的观点,可促进他们思维火花的碰撞。因此,教师可在阅读后组织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讨论自己的感想,以使他们在畅所欲言中全面地理解阅读文本。
二、感想式批注
在阅读过程中,当读到自己熟悉的事物、经历过的场景时,学生往往会思绪万千,内心有较多的情感想要诉说;当读到困惑、疑虑不解的地方时,学生会思考作者为什么要制造这样的冲突与矛盾,他们内心深处剪不断、理还乱的疑惑,会使他们遐想的空间更为广阔。为此,作为教师,可引导学生做好感想式批注,写下自己或深或浅的感悟,以丰富他们的内心世界,为他们后续的写作学习打下基础。
例如,在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学习《一只窝囊的大老虎》部分内容时,文章是按照作者想要上台表演、真正扮演老虎时却失败了、演出失败后寻找原因的顺序书写的,虽然整体内容浅显,但是读来却耐人寻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可组织学生进行感想式批注,当他们读到“我没在台上露过面……班主任老师总把我给忘了……”时,有的学生会想起自己,每次班主任安排事情的时候,总是忽视了自己,此时他们的内心是伤感、无助的。在读到“不会豁虎跳算什么老虎”时,有的学生会产生疑惑:老虎就一定要豁虎跳吗?他们会联想到自己在动物园中见过的老虎,并与文中的老虎进行对比。
总之,借助感想式批注,能使教师进一步了解学生内心的想法,可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进而能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评价式批注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一般以教师讲解重点词语、句子和文章中心思想等为主,忽视了学生自身的主体性,导致他们为了阅读而阅读,应付的心理较为明显。而在新课改下,教师应重视学生的观点,了解他们对阅读内容的评价,以使他们在接受信息的同时,对信息进行加工。
例如,在学习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小英雄雨来》部分内容时,文章讲述了雨来为掩护革命干部而与日寇斗智斗勇的故事。有的学生表示虽然雨来年纪小,但是他英勇、随机应变,敢于和日寇做斗争,所以应该是大英雄雨来;有的学生则表示当大家都以为雨来已经牺牲了時,他却从水里露出小脑袋来,这样的描写更能调动读者的情绪,文章的框架和细节设计非常到位。虽说学生在发表评价时,略显单一与片面,但在评价式批注的过程中,能使学生的感性认识与理性审视相结合,有助于培养他们批判式的语文思维,从而使他们从语文的角度入手,发现实际生活中的更多知识。
总之,借助评价式批注,能激发学生的潜力,促使他们意识到作者的观点也不全是正确的,从而在阅读过程中,促使他们自主自愿地表达自我,有助于他们在阅读的海洋中自由地遨游。
综上所述,批注式阅读满足了学生个性化的阅读需求。他们可随着自己的兴趣爱好等对阅读文本进行赏析,进而提高他们的自主阅读意识与能力,有助于他们从阅读中获取更多的知识与技能。因此,作为教师,应该善于借助批注式阅读,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以促使他们终身受益。
参考文献:
[1]王天增.利用批注式阅读提升小学语文教学实效[J].山西教育(教学),2021(01):13-14.
[2]李丹.活用批注 学为己用:浅谈批注式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2020(A3):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