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燕鸿
【摘 要】在高中地理教学开展的过程中,作业作为其中的重要环节,对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有着积极地促进作用。优化作业形式和内容的设计,不仅是提高地理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的重要手段,而且能够为学生发散创造性思维创新多样契机,从而达到巩固知识和反思学习的目的。因此,地理作业作为课堂教学的延续,必然应当成为教师开展教育创新的落脚点。高中地理教师需要重视作业环节所起到的反馈作用,充分落实新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依据生本理念来尊重学生的个性化特征,积极主动地分析当下作业布置的现状,结合教学实践来优化和调整作业形式,以此来增强作业布置的有效性。
【关键词】高中地理;作业现状;优化措施;策略分析
作业是检验和巩固学生学习成果的最直接方式,它能够成为学生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主要平台,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发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的作用,让学生可以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正确认识自我,在特定作业目标的指引下锻炼自主学习能力,实现学科素养的提升和发展。随着素质教育理念渗透于高中地理课堂中,优化作业设计的方式成为了地理教师积极探索的重要内容,为了让学生在作业环节中接受到更多的考验和挑战,教师应当从解决作业布置现状的思路入手,结合地理学科特点来设计多样作业形式和内容,使其以全新的面貌呈现在学生眼前,不断发挥出积极作用,促进学生地理学科素养的提升。
一、新时期背景下高中地理作业布置的现状分析
(一)作业量较大
就现阶段高中地理作业布置的内容来看,多数高中地理教师会选择运用教材课后的自带习题以及学科相应的练习册来作为主要作业内容,这样看似具有针对性的作业,实际上是极为随意的。这是因为练习册的题目量较大,难度系数不一,当学生在完成作业时,需要在练习册上耗费大量的时间,却仅仅只达到了复习新知识的目的。同样,许多地理教师还会根据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来增设一些作业内容,以此来补充练习册不完善的地方。这样一来,作业量就急剧增加,对于学生而言负担较重。这既不能保证他们完成作业的质量和效率,甚至会导致学生对地理作业产生消极心态,从而敷衍了事,选择抄答案等,最终使得作业布置失去了其本质意
义。
(二)设计无分层
就目前来看,多数高中地理教师在布置作业时,会选用基础题型和创新题型来引导学生进行知识巩固和思维创新。但是,他们在设计作业的形式和内容时,极为容易忽视作业设计的侧重点,没有充分考虑到班级内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性,在布置作业时存在过于武断的心理。这种情况充分体现在作业设计无分层上,基础型学生在完成基础任务的同时还需要挑战难度系数较大的创新题,而提高型学生则无法满足于简单的题型训练。这不仅无法充分发挥出作业对学生学习能力的锻炼作用,也不能满足班级内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求,使得他们学科素养发展的脚步停滞不前。
二、现阶段优化高中地理作业设计的主要策略分析
(一)关注能力差异,落实作业分层
随着素质教育理念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渗透,以生为本思想成为了高中地理教师创新作业设计形式的重要理论依据。它在作业环节中的落实,要求教师着眼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尊重学生之间存在的个性差异和能力差异,依据他们的实际学情来优化作业量度和难度,切实落实好作业分层,确保学生可以在量力而行中达到最为良好的学习效果。同时,教师还需要从学生分层入手,真正达到因材施教的作业设计目标。
例如,在教学完《气压带和风带》一课后,笔者先根据学生在课堂中的具体表现和他们以往完成作业的情况和质量来进行分析,并对他们进行合理的分层,目的是将分层的结果作为分层作业布置的主要依据,以此来适应学生之间的能力差异。在完成观察和分析后,笔者将班级内学生分为了三个层次:A层次的创新型学生,其表现在地理基础扎实、创新能力较强、地理思维活跃等方面;B层次的中等型学生,其表现在具有一定的地理基础,已然形成了自己的学习思路和方法,但是缺乏创新能力;C层次的基础型学生,其表现在地理基础较弱,尚未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甚至缺乏好的学习习惯。那么,根据以上这三个层次,笔者也对作业内容进行了分层设计。A层次学生:完成创新题目,读局部地区等压线的分布图,判断等压线P的气压值,并结合图片来思考气压分布特点和形成气压差异的主要原因。B层次学生:尝试绘制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示意图,并说明其中大气运动的规律。C层次学生:默写大气环流的概念以及氣压带、风带的形成与分布规律,并完成基础的选择题。如此,分层作业适应了各个层次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发展需求,这有效消除了学生之间的差异性,推动了他们的共同进步。
(二)结合生活案例,制定探究任务
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部分高中地理教师所设计的单一地理作业内容不仅缺乏新意,还无法激发学生完成作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实际上,地理学科与实际生活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将多样的生活案例作为作业设计的素材,往往能够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那么,高中地理教师在优化作业设计的过程时,应当从更新自身教学观念入手,有意识的联系教学内容来选择与其相匹配的生活案例,并围绕它们来制定探究性的作业任务,让学生对地理在生活中的应用形成更为全面的认识,促进地理课堂教学成效的提高。
例如,在教学《人口的数量变化》一课时,本课的教学内容是引导学生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以及地区分布特征。可见,这节课的内容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因此,笔者会充分利用好这一特征,制定出生活化的探究任务,让学生结合作业内容来对生活实际展开深度探究,从而养成良好的生活观察习惯。如,笔者会设计这样的作业内容:通过网络、报刊等多种途径,了解我市近几年来人口适量的变化情况,将整理到的内容制作成资料和图表,结合实际来分析我国人口发展模式的转变以及地理环境、城市建设和环境因素对于人口的影响。这样一来,学生在完成这类生活化的作业内容时,他们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搜集资料、整合数据和分析问题的过程中,灵活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来解决各类问题,这既保证了学生地理学习的积极性,也促进了他们探究能力的提高。
(三)重视联系实践,强化知识运用
俗话所说“纸上得来终觉浅”,要想收获良好的效果,必然需要做到“绝知此事要躬行”。近年来,新课程改革重点强调实践的重要性,尤其是在高中地理作业设计的过程中,教师若是一味运用题海战术来巩固学生学习成果,却没有配以实践性的作业活动,往往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学生进步的空间。因此,高中地理教师应当着眼于设计实践性的作业内容,让学生深入到实践探究的过程中,以亲身经历来强化认知,进而达到提升教学效果的目的。
例如,在教学《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一课后,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到不同等级城市的划分规范,理解了什么是城市的服务范围和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因此,笔者会引导学生深入到实践活动中,通过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逐步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如此,笔者结合本课的内容,设计了以下实践作业:了解我们生活的城市的城市结构,结合实际情况来分析我们城市有几个等级,并且叙述出不同等级城市之间服务范围及其相互关系。同时,笔者还会设计一个创新性的作业,鼓励学生尝试去重新构建一个城市的结构,充分将所学的地理知识运用于实践中。在这个过程中,笔者发现这种实践性的作业更能够让学生去主动接受积极探究,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不同理解和独特想法来完成作业内容,既保证了他们完成作业的積极性,也促进了他们学习实践能力的提高。
(四)借助信息技术,丰富作业种类
随着信息技术与新课程改革的有效融合,越来越多的信息化教学手段成为了教师攻破传统教学模式堡垒的“利剑”。而在布置作业的过程中,高中地理教师有意识的借助信息技术来丰富作业种类,设计出总结性的作业内容,让学生发挥自身创造性思维,结合已有知识经验来对材料和知识进行总结,往往能够给予学生更为新鲜的作业学习体验,让他们更为乐于接受作业的形式,从而提高完成作业的积极性。
例如,在教学《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一课后,学生初步理解了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含义和表现,也在教学引导下体验到了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相关性,明白了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形成原因。那么,在设计作业内容时,笔者会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来丰富作业种类,引导学生完成总结性的作业内容。如,笔者会先利用多媒体展示热带雨林被破坏的图片,再出示热带雨林破坏而产生的原因:冰川溶化、海平面上升、二氧化碳增加和气候变化。在这个过程中,笔者会要求学生观察这些丰富素材,并且围绕“自然地理环境某一要素发生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发生变化”这一主题进行探讨,针对“森林减少”这个内容来完成作业,总结出森林减少可能会导致出现的问题。如有学生这样完成作业:仅存人工林天然次生林→滞留降水功能降低→洪水断流,土壤腐殖质减少→土壤肥力下降,水土流失加剧→沟谷综合纵横岩石裸露→风化加速。如此,学生可以在信息技术的辅助下完成总结性作业,这有助于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巩固,促进他们地理学习能力的提高。
三、结束语
综上,高中地理作业设计的优化是保证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锻炼和提高的重要手段,在新课程改革重点强调对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师应当正确认识到地理作业对学生思维和能力的引导作用,巧妙进行个性化设计,以此来提高地理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敬百军.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地理作业设计策略研究[J].学习周报·教与学,2019(47).
[2]刘超.基于地理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作业优化设计策略探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育科研,20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