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读写技术的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开发

2021-07-11 01:44王芳刘欣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1年16期
关键词:校本课程心理健康教育中学生

王芳 刘欣

〔摘要〕读写技术是指在阅读文章的基础上运用自由书写或主题绘画等形式表达内在感受或想法的一种学习方式。北京市第十九中学研究团队经过多年的探索,研发出一套基于读写技术的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简称“读写课程”)。在小组学习中,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阅读文章或绘本,在领悟的基础上用书写的形式表达感受或想法,然后与同伴讨论或分享借助团体动力促进自我成长,提升心理健康水平。研究证实该课程干预有效,操作方便,可以在心理课、团体辅导、班级管理等情境中广泛使用。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读写技术;校本课程;中学生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1)16-0064-03

一、课程开发背景

北京市第十九中学是全国首批心理健康教育示范校,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积累了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形成了学校发展特色。近年来结合课题研究致力于探索适合不同学生需求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阅读和书写是学生最常用的学习方式,中学生具有一定的阅读和书写能力,有广泛的阅读兴趣,有丰富的情感体验,喜欢通过写写画画表达内在感受。如果能结合学生经常使用的读写形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即使非心理专业的教师也可操作,这样即可解决大部分地区和学校心理专业教师不足的问题,也能满足对全体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需求。

研究团队在专家的指导下,查阅文献资料,经过多次研讨,确定在阅读疗法和叙事治疗的基础上进行整合,形成“读写技术”作为干预手段。指导教师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阅读作品,学生借助感觉、知觉、思维和想象等一系列心理过程,积极主动地与阅读材料发生交互作用,产生情感共鸣,体验愉悦、乐观、幸福等美好情感,增强心理免疫能力,也可以通过阅读与作品对话,找到解决心理困惑的“良药”,掌握心理调节技巧,提高心理弹性。雨果说“书籍是改造灵魂的工具。”通过读写技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解决中学生成长中的心理困惑,提升心理健康水平是切实可行的。

二、课程体系介绍

(一)课程目标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版)》指出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他们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充分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促进他们身心和谐可持续发展,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幸福生活奠定基础。根据总目标的要求再结合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确定课程具体目标为“培养学生学会学习,提高人际交往能力,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情绪能力和培养希望感,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二)课程结构

根据课程目标和中学生特点,课程设计力求有趣味有意义,课程类型以团体心理活动课为主;课程内容包括主动学习、融洽关系、自我意识、调控情绪和心怀希望五个主题,基本能满足中学生成长中对心理健康内容的需求;各主题之间既独立成章又有内在联系。每次课程结构为“导入—阅读—自由书写/绘画/创作—分享”。导入部分5分钟左右,选用与主题相关的歌曲、图片、短视频或电影片断等形式,激发学生兴趣;阅读图书时间为20分钟,精选相关书籍节选、绘本或经典文章,如人物传记、励志故事、心理图书、绘本故事、中学生必读书籍等;自由书写时间为15分钟,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有感而发,可选择喜欢的方式自由表达;小组分享环节20分钟,分享作品及感受,鼓励表达,同伴支持,借助团体动力促进学生成长。

(三)课程内容

课程设置第1课组建小组,小组成员互相熟悉,开启课程学习;第15课为课程总结,结束课程;其他13次课为课程主体部分。主要内容见表1。

(四)课程实施

课程时长为一学期,上课频率一周一次,单次课时1小时,共计 15次课,可以按着课程设计的顺序上课也可以结合学生的时间节点打乱授课主题次序。

该课程可以选修课的形式面向全年级招募,学生自愿参加,名额限定30人左右最佳,参与的学生太少缺少团体动力,人数太多学生分享不够充分。还可以结合主题班会选择某个主题内容开展教育活动。

授课教师可以是具有心理学专业背景的心理教师,也可以是没有相关专业的班主任或学科教师,因为阅读和书写是我们经常使用的学习方式,易于操作,阅读材料可以选用校本课程所提供的,也可以由授课教师根据教育教学目标需要自己挑选。

读写课程适合中学课堂,并且可以取得良好的干預效果。授课教师均认为读写技术有易于实施、方便操作、结构性强的特点。

三、课程实施成效

通过对学生课堂上生成的书写作品以及课后反馈表进行评估,了解课程效果,主要有以下成效。

(一)改善学生情绪状态

对学生的书写材料进行分析,不少学生写道:“很放松、心情舒畅”“很安静,很有趣,很轻松”。课后反馈中学生写下:“喜欢上阅读,读起来非常顺畅,是一种心流体验”“不知不觉中悟到了很多人生的哲理”。在问卷数据的分析上,也可以看到学生的积极情绪较对照组更多。主要起效机制是学生在阅读之后的自由书写或绘画中,可以自由地表达情绪,消极情绪得以宣泄和澄清,积极情绪得以确认和再体验。

(二)提升积极心理品质

54.29%的学生认为经过课程学习,自己“爱”的积极心理品质有提升,48.57%的学生表示“坚持”的积极心理品质增加,42.86%的学生认为“感恩”和“幽默”的积极心理品质有所提升。学生在阅读文章或绘本后经过与同伴讨论,最后以文字和图画的表达自己的感受或认知重建,促进了积极心理品质的形成。

注:本文系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重点关注课题“运用读写技术对中学生积极情绪、积极心理品质的干预研究”(课题编号:CAEA16049)研究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Peterson C,Seligman M E P.Character strengths and virtues:A handbook and classification[M].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Washington,D C: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2004.

[2]田秀菊.基于网络的叙事写作疗法对大学新生自我和谐的干预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6,34(12):90-91.

[3]王鑫强.阅读疗法在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9,30(1):95-97.

[4]周燕.绘画疗法在高考考前团体心理辅导中的运用[J].考试周刊,2016(75):5,89.

[5]苏哲. 绘画疗法对初中生低自尊的干预研究[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2016.

[6]张晓芳.基于阅读疗法的大学生积极心理培养研究[J].现代交际,2019(23):137-138

[7]刘倩.校园心理剧校本课程的构建[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9(31):68-71.

[8]王福平,孙丽丽.二十年坚守,倾力打造学校特色课程——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20(27):61-64.

(作者单位:北京市第十九中学,北京,100089)

编辑/卫 虹 终校/张 旗

猜你喜欢
校本课程心理健康教育中学生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欢迎来到《中学生博览》大型团购会
培养有民族文化根基的现代中国人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新疆高职院校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的课程设计及开发研究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
高中学校“三心素养特色德育”实施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