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课堂需要教师适当“自我表露”

2021-07-11 01:43雷小云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1年16期
关键词:心理教师

雷小云

〔摘要〕在心理课堂中,教师适当的自我表露有助于营造安全的心理氛围,将学生的焦虑正常化,促进学生自我表露并激发学习动机,同时提供解决心理问题的方法。本文结合实践经验,从自我表露的含义、心理课中教师自我表露的功效及自我表露的技巧三方面做了详细阐述。

〔关键词〕心理课堂;自我表露;心理教师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1)16-0030-03

在心理咨询与治疗中,咨询师的自我表露与来访者的自我表露具有等价的重要性[1]。同样,在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中,如果心理教师能适当地进行自我表露,能促进心理课堂中安全、信任的心理氛围的营造,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能鼓励学生的自我表露,更能提高教授心理知识和提供心理辅导的有效性。

一、自我表露的含义

自我表露又称为自我开放、自我暴露等。1971年,朱拉德[2]在《透明的自我》一书中,将“自我表露”定义为“真诚地告诉另外一个人关于自己个人的、私密的想法和信息的过程”。2014年,陈会昌、李林英[3]则认为,自我表露是指在人际交往中,个体自愿、真实地表现自己内心感觉和信息的过程。可见,自我表露主要强调两点:一是自我表露的个体要自愿、真诚;二是自我表露的内容是真实和可信的。在本文中,教师的自我表露则是指在心理课堂上,心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自己的想法、感受、经历等个人信息,或者对某件事、某些人的看法和评价,通过语言分享或其他方式透露给学生的过程。

二、心理课中教师自我表露的功效

(一)建立信任、平等的师生关系

在心理咨询中,适当的自我表露可以增进彼此的吸引力,增强信任感,加深咨询关系。而在课堂教学中,则有研究表明,有自我表露的教师比无自我表露的教师更受学生欢迎[4]。在心理课堂中,教师如果能根据教学活动的需要,向学生暴露自己的经历、烦恼、不足、内心感觉等,更容易让学生感觉到老师不是居高临下的指导者,而是亦师亦友的共情者。而且,当学生发现老师小时候也曾有过与自己类似的烦恼时,会产生一种“共苦”的感觉,更容易与老师建立共情、温暖和信任的关系。与社会心理学中“相似相吸”原理相通,当学生发现自己与老师有相似的经历时,更愿意亲近和信任老师。

同时,当老师在心理课堂上真诚地表露自己的内心感受时,学生更会认真倾听和共情,不会起哄、嘲笑,更有助于营造安全、尊重的心理氛围,为随后学生的自我暴露提供充满信任、温暖和安全的课堂氛围。

(二)引发学生的自我表露

学生在心理课中进行适当的自我表露,不仅可以增强心理课的整体教学效果,还有助于促进自我表露的学生个体的心理健康。然而,常常因为以下三点原因,学生不会或不敢进行自我表露:一是学生不知道应该如何表露相关的内容;二是学生害怕自我表露后遭到老师和同学的嘲笑或不理解;三是面对几十位师生,需要表露的学生勇气和信心不足。基于此,老师在通过自我表露创设安全心理氛围的同时,可为学生做出榜样和示范。在心理咨询中,咨询师的自我表露对来访者的自我表露具有强化作用。同样,心理课堂上老师的自我表露也能鼓励和促进学生表现出更多同样的行为。根据自我表露的“互惠理论”和“透性理论”,自我表露是一种社会交换的基本形式,也就是说,领受表露者会在同等水平上用类似的信息对自我表露者进行回报。因此,当老师适当地进行自我表露时,学生也会产生自我表露的愿望。例如,本人在执教五年级“做自己的美丽魔法师”一课时,我说“如果有一面魔法镜,照一照,就可以变漂亮,你希望自己哪个部位变好看?”学生跃跃欲试,却欲言又止,都不好意思率先说出自己的相貌烦恼。此时,我大方而又真诚地说:“如果是我,我希望我变得高一点,瘦一点。”在我的影响下,学生纷纷大方表露:“我希望皮肤白一点!”“我希望脸上的痣少一点!”“我希望没有胎记!”……就这样,我的自我表露激发了学生的自我表露。

(三)将学生的心理问题正常化

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总会有许多烦恼、困惑,甚至会犯许多共通的错误。然而,许多学生却由于不好意思与人沟通,从而以为只有自己有此困惑,因此选择将烦恼埋藏心底,羞于表露,甚至产生深深的自卑感和罪恶感。如果能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困惑、担忧、错误是每个人在此阶段都会经历的,是正常的,那么,学生一定能更坦然更合理地面对和处理自己的烦恼。而教师在课堂上适当的自我表露,便具有此功能。例如,在一年级的课堂上,我告诉小朋友“刚上小学时,我也好想妈妈,每天都想早点回家!”我告诉二年级的学生:“老师最害怕蛇和蟑螂,每个人都有害怕的时候,害怕并不可耻。”我和四年级的学生分享:“每个人都有相貌烦恼,老师也不例外!”我向六年级的学生自我表露:“老师像你们这么大时,也特别关注异性同学,在意异性同学对自己的评价,这是很正常的。”通过我的自我表露,同学们发现,自己最敬重的老师,在处于和自己一样的人生阶段时,也会有类似的心理现象,原来自己并非异类,于是不再焦虑和害羞,而是更加积极坦然地学习消除困惑的方法。

(四)具有辅导和激发动机的功能

在教师的自我表露中,可以适当地渗透消除心理困惑的技巧,以让学生能通过老师的表露,掌握心理调适的方法。例如,在执教“告别外号烦恼”一课时,我进行了如下自我表露:“……当别人叫我外号时,我非常生气和自卑,但是,我还是努力让自己冷靜下来,坚定有力地对他们说:‘我有自己的名字,请你尊重我!他们被我的坚定震慑住了,以后再也没叫过我的外号!”通过自我表露,我不仅可以和学生共情,激发学生分享自己应对外号的策略,还可以引导学生学会“被别人叫难听外号时,要冷静且坚定地拒绝”这一实用方法。不仅如此,教师的自我表露对于学生而言还是一种挑战。老师在分享成功经验的过程中,常常蕴含着间接进行挑战的内涵[5]:“看,老师能做到,你也能做到!”“我有方法应对外号烦恼,你肯定也有好办法!”这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动机,发挥其潜力,促进成长。

三、心理课中教师自我表露的技巧

(一)要明确自我表露的目的

教师在心理课中的自我表露不是为了炫耀自己和缅怀过去,而是为了实现教学过程中的某个具体目标。或通过教师的自我表露营造安全的心理氛围,或为了激发学生的自我表露,或为了将学生的焦虑正常化,或为了提供解决烦恼的方法。总之,在自我表露过程中,教师一定要目的明确、时机恰当。

(二)自我表露要内容适当、结局积极

教师的自我表露要有选择性,要表露与教学环节相关的内容,不要过多、过深。虽然表露的内容可以是自己的烦恼,但如果不加选择地只表露自己的失败和痛苦,势必带给学生悲观和绝望,觉得连心理教师都无法解决这一困惑,自己作为学生更加毫无希望。因此,教师在心理课堂中自我表露的内容,最好是以成功消除困惑为结局,如果一定要表露暂未解决的烦恼,也务必要给予学生正面积极的心理暗示:我正在努力,一定可以解决!总之,老师的自我表露要带给学生信心和希望。

(三)自我表露要简洁有度

自我表露讲究真诚,因此,心理教师在进行自我表露时态度要诚恳,不可夸张做作。同时,自我表露也不可过于频繁、冗长、复杂,否则,学生的信任和兴趣都会大打折扣。

(四)重视非言语自我表露

通常,我们更关注直接的言语表露,即老师与学生分享自己的经历、想法和感受。而事实上,老师时刻都在通过眼神、表情、肢体语言、语音语调等进行非言语的表露。例如,一位学生委屈地分享:“我的名字叫‘肖点楚,同学们却给我起了外号‘倒点醋。”老师一边憋住笑,一边说:“我理解你的感受,你一定很难过。”试问,学生会感受不到藏在老师拼命憋住的笑里,那份最真实的情感表露吗?学生不会觉得老师虚情假意无法信任吗?可见,非言语表露更难控制,更需要重视。

综上所述,教师在心理课堂中适当地自我表露,有助于营造安全信任的课堂氛围,将学生的焦虑正常化,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树立解决问题的信心,如此,定能让心理课堂更加精彩有效。

参考文献

[1]钱铭怡.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

[2]Jourard S M.The transparent self[M].Litton Educational Publishing,Inc,1971.

[3]李林英,陈会昌.大学生自我表露的调查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4(3):62-67.

[4]林立,程乐华,叶嘉雯.教师课堂中的自我表露对学生评价的影响[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6(3):82-86.

[5]Gerard Egan.高明的心理助人者[M].鄭维廉,译.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作者单位:广东省中山市东区朗晴小学,中山,528400)

编辑/张 旗 终校/卫 虹

猜你喜欢
心理教师
校园危机中的心理教师:冲击与应对
心育模式下班主任工作实践探索
陪着你一起走
成为教练:心理教师领导力的发展路径
打造学习型研修团队,引领心理教师专业成长
建立工作范围意识,做好学校心理辅导工作
看见,就是力量
浅谈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教师的团队建设
且行且思考
参加市心理健康教育课比赛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