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碧君
摘 要:高职服装设计专业美术基础课教学,要以服装设计全环节能力与素质提高为导向,优化和完善美术基础课程建设体系,研究课程教学模式,显现高职服装设计专业美术课教学的特色,对学生掌握设计能力,提高审美素质,形成综合发展的有潜力的复合型人才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高职院校;服装设计专业;美术基础课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346(2021)02-0089-04
高职服装设计专业围绕服装核心技术建有服装设计、服装工艺技术、针织技术与针织服装、服装设计与营销、装饰品艺术设计等专业。经过20多年的探索和发展,高职服装设计专业建设与课程设置已形成一定的模式,有些学校有的专业已建成了省重点专业、省示范性服装实践教学基地,甚至建有国家级精品课程,逐渐构建起了一套完整的服装设计专业教学体系。美术基础课教学是服装设计专业教学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担负着为服装设计学习者培养造形能力、色彩搭配能力、动态把控能力、形式构成能力、空间构图能力以及艺术审美能力等诸多重任,美术基础课程教学体系安排与服装设计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有着直接的关联性。
1 服装设计专业学习美术基础课的重要性
美术基础课是服装设计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具有显著的基础性、先导性、实践性和渗透性。美术基础课程中素描、色彩、速写、三大(设计)构成、工笔白描、图案设计等课程的学习,主要解决学生基本的造型能力、色彩搭配能力、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直接关系到后续相关课程的教学效果和学生服装设计语言表达能力的形成。
高职院校由于总课时的限制,往往会把专业核心课程的课时尽量放大,从而缩减基础课程的课时,诸如美术基础课程,因而导致后续专业设计课程的学习进展难度加大,实际上很难达到核心课程預设的理想教学效果。只有在学习基础课程的过程中充分积淀基础知识,才会达到水到渠成的结果。服装设计的本质内涵还是造型艺术,服装设计的表现还是通过造型来体现的,造型是服装设计表达最基本的手段,而美术作为造型训练的基础课,将逐步引导学生思维状态进入艺术氛围,养成艺术审美素养,掌握艺术地表现客观世界的能力和造型的基本技能,而后把这些素质与能力渗透到后续的服装设计核心课程中去,并形成设计的表现语言。由此可见,美术基础教学能为服装设计专业培养具有创新和审美能力的设计人才奠定基础。
2 服装设计专业如何加强美术基础课的教学
2.1 整合课程内容,优化课程结构
课程的整合与重组,是高职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以掌握美术技能适应服装设计专业发展方向为导向,牢牢把握基础美术训练与服装设计专业之间的关系,并根据行业发展状态和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状况,对课程体系和内容进行动态修订,进一步体现教育的职业性、技术性和流行性。通过调整课程内容,引入新知识、新信息,压缩课时,改进教学进度,逐渐形成合理的课程体系,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高职学生生源复杂,学生知识水平差异较大,如何合理安排不同层次学生各个环节的教学,成为高职教学管理的一大难题。服装设计专业所在学院与教师经过多次教学研讨和调查论证,对服装设计基础课教学进行了一些比较科学的设置。
第一学年的2个学期,主要安排基础课教学,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份量,以便加强与后续设计课程学习的衔接。以第一学期来说,尽可能多安排课时进行素描、色彩、设计构成、服饰图案等美术基础课的教学,为了后续设计专业核心课程教学的顺利开展,对少数没有美术基础的同学进行额外补课,以便跟上学习进度,至少在心理上形成美术基础课很重要的观念。前半学期:以素描、色彩、速写、白描工笔等课程为主。其中素描与速写为一个阶段,重在用线造型与简单的明暗结合;色彩为另一个阶段。后半学期:以三大构成、服饰图案为主要内容,也分二个阶段进行教学。三大构成中的平面构成和色彩构成为第一阶段,服饰图案为第二阶段。在课时的安排上,每周8课时为宜。每个阶段中间,安排一定量不同难度的作业,尽量布置与服装或与服装相关的物饰配件作为作业,比如在素描与色彩教学中,废弃以前的石膏与瓶罐等物件,改用团皱的布、服装以及各种面料、皮包、皮鞋、皮带、围巾、首饰、化妆盒、装饰假花等作为写生的内容,静物摆放也从以前的台上平放改为结合场景或模特吊挂的方式。
另外,对所有的专业技能课程开展评讲鉴赛活动,在课程每一阶段结束时,及时收集学生的优秀作业,并进行公开展览,特别优秀的作品发证书收藏,建立历届学生优秀美术作业库,既肯定学生努力学习后取得的结果,也为以后的学生储存大量的学习参考资料。
结合课程的先后顺序、地位和具体情况进行排序,做到有计划、有目的的教学内容和课程框架结构的建设。根据培养计划中对专业需要和学科发展状况的要求,以应用性、实践性的原则对课程内容进行整合重组,更新教学内容,删减繁冗陈旧的部分,合并相近课程,增加新知识、新技术、新信息;增加实践教学环节的课时,增强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如整合速写与工笔白描中共通的部分,即用线造型的核心表现手段,以东方最美的线条融合速写的表达;将《装饰色彩》课程中强调色彩的装饰性与《装饰图案》中图案的色彩组合、技法的表现融合为《装饰图案艺术》,强调图案的色彩装饰性和技法的多样性;将《色彩》、《色彩构成》、《服饰图案》等课程中有关色彩方面的理论进行整合与归类,整理出必须讲解的内容,避免因于教师不同,而重复讲解雷同的内容,从而节省课时,提高课堂效率。
在教学内容上以基础理论知识必需、够用为度,在培养计划中科学地规定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课时数,适量增加培养应用和实践能力的课时数,注重基础理论与实践环节的连接,建立起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并通过课程结构的合理安排来调整知识、能力与素质的关系,理顺专业基础课与核心课程之间的衔接关系,做到层层提高,环环相扣。
2.2 積极应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
推广计算机辅助教学、多媒体教学,增强教学的直观性。鼓励教师使用现代化教学仪器和设备进行上课,借助学生手机终端,把优质资源及时推送给学生,并根据课程内容制作多媒体课件,观看网络视频资料,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使基础课的教学更加直观、生动和有效。如《服装设计基础》、《服饰图案》、《三大构成》等课程的内容皆可以课件的形式体现,使教学内容做到声音与图形的结合,抽象与具象的结合,不但增大教学信息量,还提高教学的直观性和生动性,在知识的宽度和深度上都有拓展。
2.3 借助讲座和选修课,提升学生审美修养
在保证传授最基础的精选内容和最新的现代技术知识外,为了拓宽学生动态性知识外延,增强学生知识再生应用的潜能,更强地适应未来变化,在压缩课时的同时,利用晚上或双休日时间,给学生安排与基础课程相关的讲座。为了提高学生审美修养,在讲授技术应用性课程的同事,还需开设人文社会科学相关选修课程,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如开设服装营销知识的选修课程:《服装市场营销》、《CI导论》、《服装展示设计》等;开设提高学生审美知识的选修课:《服饰美学》、《美术欣赏》、《中国画》、《书法》、《音乐欣赏》、《少数民族服饰文化》等;开设《摄影》、《文献检索》、《演讲与口才》、《公关礼仪》、《化妆》课程,以便提高学生自学知识收集资料的能力和社交公关能力。并要求学生在3年内选3~5门,从而使学生所学的专业有了必要的延伸,学生的专业知识面、视野和素质都得到了有益的拓展和提高。与此同时,结合有些课程的内容,不定期地邀请社会上有名的画家、教育家、音乐家以及企业家以讲座的形式与学生进行交流,这些讲座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潜移默化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的作用。
2.4 进行教学评价和考试方法改革
改革考试形式、内容与方法,着重考核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根据学科特点分类考核,密切关注教学的过程与效果,有效评价学生学习成效的实际。考试方法逐步实现由应试性考试向综合性、创造性考试转变,如《素描》、《色彩》、《三大构成》、《速写》、《服饰图案》、《中国工笔画》等专业基础课程,都以实践考核为主,追踪学习过程,加大平时考核的力度,使平时作业和实践的成绩占总评的70%以上,期末以综合设计与实践的形式,考核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同时,进一步加强题库建设,实行教考分离,并采取多种考试考核方式进行考核,这不但有利于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提高实践技能,也有利于学风建设和创造性教育。另外,我们执行严格、科学的试卷分析制度,要求并行班级采用集体批卷,以此来客观评价教学效果、调整今后的教学内容和考核方式。另外,开展各类技能竞赛,如学生优秀美术作品展、服装效果图大赛、纺织面料再造大赛等,对优秀作业留校和大赛获奖的同学给予对应课程酌情加分。随时检查学生的技能实践情况,举办教学成果汇报展,进一步验证学生的学习成果和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开拓视野,并活跃校园文化。
综上,以学生为中心开展美术基础课程教学设计、实施与评价,优化课程结构,整合课程教学内容,增强美术基础课程教学内容和方法的灵活性,提高美术课程教学模式的动态应变能力,转变服装设计专业基础美术教学传统的观念与教学思路,切实做好对设计专业课程技能和知识的有效渗透,提升美术基础课程与设计核心课程教学的后期衔接度,满足设计核心课程对于基础实践教学技术与审美的内在需求,提高服装专业教学质量,培养出适应服装专业人才需求的有审美能力和坚实造型基础的高质量服装设计人才。
参考文献
[1]林朝霞,邵敬浩.我国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问题探讨[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01):6-8.
[2]杨艳.高职服装设计专业教学改革与初探[J].学园,2010(08).
[3]张波.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基础美术课程的设置与改革[J].科技资讯,2012(05).
On the Teaching of Basic Art Courses of Fashion Design Specialty in Vocational Colleges
CHEN Bi-jun
(School of Art and Design,Zhejiang Fashio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Ningbo,Zhejiang 315211,China)
Abstract: The teaching of basic art courses of fashion design specialty in vocational colleges should be guided by the improvement of the overall ability and quality of the fashion design.To optimize and perfect the construction system of basic art courses,to study the teaching mode of the courses,and to show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rt teaching are of practical significance for the students to master the design ability,to improve the aesthetic quality and to become a potential compound talent for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Key words: vocational education;fashion design specialty;basic art cours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