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结芳 倪月
内容摘要:中职语文教学中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既要考虑到语文学科特点,还要考虑到学生身心特点,涵盖了中职语文教学每个环节。文章试图就此展开研究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渗透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中职语文 传统文化 渗透
伴随世界各国之间交流日渐频繁,联系越发紧密,在推动人类社会不断发展的同时,各种良莠不齐的思想和理念也趁机冲击着国内传统文化体系,给中职学生思想和言行带来了非常大的影响,导致其综合素养每况愈下。因此优秀传统文化(后文简称优秀文化)的渗透既是学生成长要求,更是时代要求。
一.有效利用课前活动,养成积累习惯。良好的习惯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和能力培养。[1]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将课前三分钟活动有效利用起来,从准备分享的内容,到查找相关资料,再到分享内容的背诵,既给了学生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又能够使学生通过这样的活动接触到更多的优秀文化内容,养成积累优秀文化知识的良好习惯。所以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完全可以将课前三分钟作为分享优秀文化内容的时间,要求全班学生每次语文课轮流上台为大家分享三分钟的优秀文化,内容可以是古诗鉴赏、名人典故,可以是神话传说、名言警句,也可以是成语故事。如此将全班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有效调动起来,既提高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又能够通过亲密接触这么多的优秀文化,从而从中汲取到更多可以净化心灵和陶冶情操的养分。
二.巧妙创设教学情境,激发情感共鸣。传统文学中充满着怀才不遇、人生苦短、悲欢离合等情境,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如果可以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巧妙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在特定的教学情境中,更容易激发学生情感共鸣,进而得到性情上的陶冶[2]。比如在学习《廉颇蔺相如列传》这篇课文的时候,为了让学生更好地通过对人物语言的品味,借以实现对人物思想性格的更好把握,以及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本篇课文的思想内涵。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事先多搜集整理一些战国后期相关文字、图片以及影视视频等相关资料,然后通过多媒体呈现出来,为学生构建一个战国后期七雄彼此争斗的情境,生动形象地介绍本篇课文的历史背景,使学生通过融入这样的情境,从而能够更好地理解赵国与秦国之间的矛盾。然后在此基础上通过阅读“完璧归赵”这部分故事,自然更容易感受到蔺相如凛然正气、果断机智、不惜碎玉、以死报国那种气势。
三.开展优秀文化活动,丰富教学形式。单纯地讲授课文内容其实是一件非常枯燥的事情,难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有必要开展一些形式新颖、内容丰富的优秀文化活动,来实现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不足的弥补。比如教师可以通过灵活安排,空出时间定期开展一些经典诵读活动,让学生通过诵读经典,品味经典,以此来作为对优秀文化弘扬的拓展和延伸。需要注意的是,在开展经典诵读活动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将活动形式提前设计好,也可以让学生以小组讨论的方式来共同决定经典诵读活动的形式。经典诵读活动应紧密结合课文内容,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对活动流程加以科学设计,避免活动存在“内置空虚、表面浮华”这样的情况,确保经典诵读活动的开展质量。比如可以参考中国诗词大会,开展“飞花令”活动。即以小组为单位,开展“风、花、雪、月”等字的诗词接龙活动,有效激发学生参与热情,提高他们对古诗词的探索热情,进而强化他们对经典的诵读意识。
四.结合区域文化资源,发挥教学价值。区域文化资源是学生学习和了解更多优秀文化的重要途径[3]。教师应对区域文化资源的重要性有一个充分的了解和认识,将其教学价值充分发挥出来,提升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对优秀文化的理解程度。比如区域内的文化古迹、古建筑、风俗习惯等等,其实都是优秀文化的传承载体,有着极高的教学价值。所以在实际教学中,在讲解到相关内容的时候,教师完全可以联系区域文化资源,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然后双方共同探索其蕴含的优秀文化。如此有助于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激发他们对优秀文化的好奇心,进而达到提升学习效率和感受优秀文化的乐趣。
总而言之,中职语文教学中优秀文化的渗透,无论是出于教学效率和质量提升需要,还是出于助力学生发展需要,具有尤为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文章从课前活动、教学情境、文化活动、区域文化四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渗透策略,以供参考。
参考文献
[1]张传文.中职语文教学的现状分析与路径探索[J].课外语文,2020(24):35-36.
[2]刘清华.探究中职语文教学的创新方法[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0(09):54.
[3]张永丽.传统文化教育融入中职语文教学的研究刍议[J].考试与评价,2020(06):98.
论文是课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职语文学科教学研究》(课题编号是GZJYTY2019-307)的研究成果
(作者單位:广州市增城区东方职业技术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