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锡尧,刘倩文
(1.东莞市道滘医院内二科,广东 东莞 523170;2.东莞康华医院病理科,广东 东莞 523080)
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慢性微血管并发症,其发病机制复杂,糖尿病患者糖代谢水平异常、肾脏血流动力学改变等因素均与疾病发生密切相关[1]。临床上多使用二甲双胍控制血糖水平,其可抑制胰岛素抵抗与胰岛β细胞的功能减退,改善肌肉、脂肪、肝脏的能量代谢,但该药依赖性较高,停药后易复发[2]。缬沙坦能够代替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和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但由于患者存在个体差异,单一服用疗效不佳。阿卡波糖属于葡萄糖苷酶抑制剂,通过延缓低聚糖、多糖等葡萄糖的吸收降低血糖水平,在临床中常被用于糖尿病的治疗,但易增加低血糖的发生风险。沙格列汀是一种高效二肽基肽酶(DPP)-4抑制剂,可选择性抑制DPP-4,以提高内源性胰高血糖素样肽(GLP)-1,稳定血糖水平[3]。本文旨在对沙格列汀对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糖及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水平的影响做出探究,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取东莞市道滘医院和东莞康华医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48例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24例)和试验组(24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男性13例,女性11例;年龄50~77岁,平均(61.64±5.31)岁;糖尿病病程5~19年,平均(13.19±4.32)年。试验组患者中男性12例,女性12例;年龄52~78岁,平均(62.01±5.64)岁;糖尿病病程5~18年,平均(13.02±4.29)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诊断标准:参照《糖尿病肾病防治专家共识(2014年版)》[4]中的相关诊断标准。纳入标准:与以上诊断标准相符合者;持续性尿蛋白>0.5 g/d、尿量无异常者;近期未使用过肾毒性药物者等。排除标准:心、肝等脏器功能异常者;合并高血压肾病者;不接受本研究所采用的药物治疗者;患有精神疾病者等。本研究经院内医学伦理会审核并批准,且患者或家属知情并同意。
1.2 方法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包括控制饮食、增加运动等,同时口服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上海普康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0052,规格:0.5 g/片)治疗,0.5 g/次,2次/d;口服缬沙坦胶囊(新乡恒久远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33189,规格:80 mg/粒)治疗,80 mg/次,1次/d。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阿卡波糖片(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9990205,规格:50 mg/片)治疗,50 mg/次,3次/d。试验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沙格列汀(Bristol-Myers Squibb Company,注册证号J20150066,规格:5 mg/片)治疗,5 mg/次,1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4 d。
1.3 观察指标①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参照《糖尿病肾病分期分型辨证及疗效评定标准》[5]评定,显效:治疗后血压、血糖、血脂水平均达到正常范围,肾组织功能明显改善;有效:治疗后高血压、血糖、血脂水平有所缓解,肾组织功能有所改善;无效:治疗后高血压、血糖、血脂水平及肾组织功能均无任何改善甚至加重。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②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水平,包括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抽取两组患者空腹外周静脉血5 mL,将其置于离心机中离心分离血清(以3 500 r/min的转速离心15 min),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③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水平,包括血清TG、LDL-C、HDL-C,血样采集及血清制备方法均同②,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④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包括胃肠道反应、低血糖反应、肝功能异常、肾功能异常等。
2.1 临床疗效治疗后,试验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91.67%)显著高于对照组(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
2.2 血糖水平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FPG、2 h PG、HbA1c水平均显著降低,且试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血糖水平比较
表2 两组患者血糖水平比较
注:与治疗前比,*P<0.05。FPG:空腹血糖;2 h PG:餐后2 h血糖;HbA1c:糖化血红蛋白。
FPG(mmol/L) 2 h PG(mmol/L) HbA1c(%)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24 9.73±0.81 8.34±0.76* 13.74±1.73 10.52±2.24* 9.25±0.64 7.47±0.67*试验组 24 9.76±0.84 7.62±0.85* 13.68±1.89 8.76±1.78* 9.31±0.42 6.59±0.34*t值 0.126 3.093 0.115 3.014 0.384 5.738 P值>0.05<0.05>0.05<0.05>0.05<0.05组别 例数
2.3 血脂水平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TG、LDL-C水平均显著降低,且试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HDL-C水平均显著升高,且试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血脂水平比较(,mmol/L)
表3 两组患者血脂水平比较(,mmol/L)
注:与治疗前比,*P<0.05。TG:三酰甘油;LDL-C:低密度脂蛋白;HDL-C:高密度脂蛋白。
TG LDL-C HDL-C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24 3.52±0.37 1.71±0.46* 4.35±0.89 3.61±0.81* 1.05±0.32 1.34±0.41*试验组 24 3.51±0.45 1.32±0.38* 4.36±0.91 2.90±0.64* 1.06±0.30 1.76±0.63*t值 0.084 3.202 0.038 3.369 0.112 2.737 P值>0.05<0.05>0.05<0.05>0.05<0.05组别 例数
2.4 不良反应治疗期间,试验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4.17%)低于对照组(25.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4。
表4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例(%)]
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的发病与患者长期受高血糖、高血压等因素刺激有关,使肾脏微血管发生病变,致使肾脏滤过性增加有关。有研究表明,40%以上的终末期肾脏疾病都是由糖尿病引起的,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已成为导致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6]。近年来,糖尿病发病率呈现出明显的攀升趋势,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的发病率也随之大幅升高,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早发现、早控制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缓病情进展的关键,如果不及时加以控制和干预,会由于病情迁延不愈,导致肾功能过度损坏,使患者体内蛋白尿浓度增加及血清肌酐水平显著提高,最后形成终末期肾病,需进行肾脏代替治疗,因此寻找治疗此病的有效方式至关重要。二甲双胍是临床广泛运用的降血糖药物,其主要通过增加外围组织对葡萄糖的吸收、抑制糖异生作用来改善胰岛素抵抗,但部分患者用药后易出现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7]。缬沙坦是特异性的管紧张素(AT)II受体拮抗剂,在临床中多用于各种类型的高血压,但是长期服用易引发电解质紊乱。阿卡波糖可抑制小肠壁细胞和寡糖竞争,其通过与葡萄糖苷酶抑制其活性,降低血糖,但血糖可能下降至低血糖水平,影响预后。
沙格列汀是高效、选择性抑制剂,对胰岛-β细胞有较强的保护作用,可提高其在人体内的表达水平,在临床中多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FPG是检测糖尿病的常用指标之一,可反映胰岛素β细胞功能与机体基础胰岛素分泌水平。2 h PG可反映胰岛素β细胞的储备功能,即胰岛β细胞被食物刺激后的胰岛素分泌能力,其水平升高提示机体血糖控制效果欠佳。HbAlc通常能够反映患者近8~12周的血糖控制情况,其水平与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沙格列汀可延长胰升糖素样肽作用时间,增加其在人体内浓度,影响血糖表达[8]。此外沙格列汀的药物半衰期较长,可减少患者的服药频率和服药剂量,最大限度地避免由药物产生的不良反应。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试验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血清FPG、2 h PG、HbA1c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且治疗期间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沙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缬沙坦可有效改善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血糖水平,安全有效,增强疗效,与张彤等[9]研究结果基本一致。TG水平升高会造成脂肪细胞功能异常,增加血液黏稠度,促使病情发展;LDL-C是检测血脂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在肝脏疾病、糖尿病患者体内,LDL-C长期处于高水平状态,其表达上调可诱发代谢性疾病,HDL-C是血液中能够携带胆固醇的一类脂蛋白,可将血脂运送到血管外,其水平降低可促使病情恶化。沙格列汀是二肽基肽酶4竞争性抑制剂,可降低肠促胰岛激素的失活速率,从而以葡萄糖依赖性的方式减少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空腹和餐后的血糖浓度,此外,其可通过改善GLP-1水平降低空腹与餐后相关非酯化脂肪酸的水平,进而调节血脂水平[10]。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试验组患者血清TG、LDL-C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血清HDL-C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提示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应用沙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缬沙坦可有效调节其血脂水平。
综上,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应用沙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缬沙坦治疗可有效降低其血糖水平,调节血脂水平,且药物安全性较高,疗效显著,但是本研究样本量不足,难以代表研究对象的整体情况,还需经过大样本量、多中心的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