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 懿,田喜平
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妇产科,河南 郑州 450007
在妇产科产妇护理工作中开展风险护理这种形式,早期产生于欧美发达国家,相关研究人员表明,在医疗机构的诊疗过程中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风险,而妇产科产妇的护理工作则是以上风险中的重要环节[1]。医护人员的尽心诊疗与护理能够极大程度上提升产妇的诊疗积极性与依从性,获得产妇家属的满意与赞扬,也能够提升产妇的诊疗进程,帮助产妇早日康复[2]。本研究旨在探究风险管理在妇产科护理工作中的安全性和必要性,报告如下。
选择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在2017年6月—2018年6月间收治的凶险性前置胎盘产妇80例,其中随机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年龄25~37岁,平均年龄(28.79±4.52)岁。怀孕周期16~38周,平均(26.75±4.52)周。对照组,年龄26~38岁,平均年龄(29.45±3.62)岁。怀孕周期20~38 周,平均(30.75±4.46)周。以上两组产妇的相关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在治疗过程中对照组产妇使用常规护理形式,而观察组产妇采用风险护理治疗的形式。
首先,应当制定详细的护理制度,针对不同情况的产妇制定相对应的护理档案。将护理人员按照自身的能力水平划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一个小组中配备具有专业知识和护理经验的护士长作为小组长,统筹组员的各项工作,并且针对其工作完成的情况开展工作评价,不断完善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针对每一位产妇开展病情评估与护理计划,设计应急事件处理机制、药物过敏处理机制、病情突发处理机制等不同的护理形式,进而能够保证在特定环境与事件中,每一位产妇的需求都能够最大程度得到满足。
其次,在收治产妇的同时应当针对产妇的自身情况,病例内容开展详细的风险评价,对不同病情、病程的产妇制定风险评估手册,并发放到护理人员手中,进而能够为其工作开展奠定良好的数据基础。对于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和教育,针对妇产科产妇护理中极易出现的问题详细说明,避免护理人员面对突发事件的手足无措,诱导产妇病情恶化。
观察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上的数据分析临床诊疗的具体效果;并且记录产妇血性恶露时间、体温异常时间、月经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等相关指标。
采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产妇接受风险护理诊疗形式,能够在手术进程中降低出血量和手术时间,缩短了产妇的诊疗进程,并且产妇在住院时间上也具有明显的差异。两组产妇在诊疗中的各项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手术2 h后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对比(±s)
表1 两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手术2 h后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对比(±s)
组别观察组(n=40)对照组(n=40)手术时间(min)65.91±0.61 43.28±1.08手术出血量(mL)423.4±0.92 652.1±1.18手术后2 h出血量(mL)46.45±1.39 62.91±1.31住院时间(d)15.4±0.58 12.4±1.02 tP 115.389 4966.692 954.503 016.170 2 0.000 00.000 00.000 00.000 0
产妇在接受诊疗之后血性恶露时间、体温异常时间、月经恢复时间对比上能够明显看出,观察组产妇的情况与对照组相比较具有极强的优势,产妇个人的身体状况和恢复情况也较为理想。两组产妇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血性恶露时间、体温异常时间、月经恢复时间等相关指标对比(±s)
表2 两组血性恶露时间、体温异常时间、月经恢复时间等相关指标对比(±s)
组别观察组(n=40)对照组(n=40)血性恶露时间3.90±0.92 6.01±1.18体温异常4.29±1.39 6.65±1.31月经恢复时间3.30±0.58 5.60±1.02 tP 8.918 87.814 512.397 2 0.000 00.000 00.000 0
在使用风险护理进行诊疗的观察组中,产妇出现术后出血、伤口感染、子宫切除、胎盘植入、新生儿窒息等一系列的并发症情况较少,而使用常规护理形式的对照组产妇则数据分析并不是十分理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母婴结局对比例(%)
研究组产妇的整体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产妇护理有效率对比例(%)
生产风险作为威胁产妇生命安全的重要因素,引发生产风险的因素主要由子宫收缩乏力、软产道损伤以及凝血功能障碍等,且以上因素相互影响导致产妇出现生产风险[3]。临床上常使用所缩宫素预防生产风险,但是缩宫素存在一定的适应症和禁忌症,大剂量缩宫素会引发高血压、水钠滞留、低血压和心律失常等不良反应[4]。
缩宫素可以预防生产风险,其优势在于价格低廉,通过加强子宫肌收缩、压迫血管达到止血的作用。益母草注射液为中药制剂,通过刺激平滑肌而促进血管收缩,达到镇痛、止血之效。益母草注射液的止血效果优于缩宫素,具有降低血管通透性、促进血管收缩、调剂激素水平、止血、镇痛和调经之效。将缩宫素和益母草注射液联合使用,可以降低产妇子宫收缩引发的疼痛,止血效果明显。
针对生产风险的预防工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首先,应当加强孕妇的产前检查。对于首次怀孕的孕妇应当确定其胎儿大小、妊娠综合症、双胎盘等情况是否具备。对于二次生产的产妇而言则需要详细询问在首次生产中是否出现的生产风险、滞产、难产等现象[5]。针对产妇的具体情况制定详细生产准备,避免出现准备措施不当造成的生产风险现象[6]。其次,在生产过程中应当详细整合产妇的具体症状,判断其是否存在高危因素。在产妇生产的过程中可使用自由姿势、分娩球帮助产妇生产,降低生产过程中的疼痛感、压迫感,尽量缩短生产时间[7-8]。与此同时应当控制胎儿头部娩出的速度,避免快娩出造成的阴道撕裂、出血情况。针对剖腹产产妇,医生在手术过程中需要使用舒缓、轻柔的动作,避免损伤产妇软产道。生产过程中可适当按摩产妇子宫,准确计量出血量。最后,优质处理第三产程。对于第三产程的优质处理能够降低产妇生产之后的出血量,其主要做法有:在胎儿头部和肩部娩出之后应当及时预防性应用缩宫素。针对二次生产的产妇可在胎儿全身娩出之后、多胞胎生产产妇可在最后一个胎儿娩出之后使用预防性缩宫素。在胎儿全部娩出之后需要轻轻拉扯脐带,并且轻轻按摩子宫帮助胎盘娩出。在胎盘娩出之后则需要仔细检查胎盘,判断其是否完整、是否存在产道损伤等情况,进而及时发现产妇的不良现象并有效处理,避免生产风险[9]。
根据本研究内容能够看出,两组接受不同形式的护理工作之后,研究组的并发症、不良反应、护理满意度等相关数据均高于对照组。因此,在妇产科产妇的诊疗过程中使用风险护理能够提升产妇诊疗期间的安全性和依从性,帮助产妇更好地适应诊疗生活,早日恢复健康状态。因此,应当在临床诊疗中广泛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