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荣
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开元院区急诊科,河南 洛阳 471000
关键字 急诊;创伤;降阶梯思维预检分诊;抢救成功率
急诊科作为医院的重要科室之一,其主要分为紧急救治以及抢救。该科室的存在能够保证患者在突发疾病以及受到意外伤害时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科学、专业的救治,以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1]。急诊科也是医院重症患者相对集中、病种数量最广泛以及管理任务最重的科室,同时该科室的护理服务质量能够反映医院医疗水平。创伤作为急诊科最为常见的突发疾病,其多是由于车祸、高处坠落、压砸等因素导致患者受伤,由于病情严重程度不一,故及时进行干预处理具有重要意义[2]。预检分诊作为急诊科最先、最重要的工作流程,其准确性能够反映抢救的成功率[3]。本探究将探讨降阶梯思维预检分诊模式对急诊创伤患者抢救成功率的影响,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本研究符合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相关规定,将2018年1 月—2018年12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急诊创伤患者50例纳入对照组,将2019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急诊创伤患者50例纳入观察组。其中对照组50例,男18~75岁,平均年龄(58.76±8.93)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18例,坠落伤12例,压砸伤10例,爆震伤7例,器械伤3例;受伤至就诊时间0.5~2.8 h,平均时间(1.03±0.15)h。观察组50 例,男20~75 岁,平均年龄(58.76±8.93)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20例,坠落伤13例,压砸伤9例,爆震伤6 例,器械伤3 例;受伤至就诊时间0.5~2.9 h,平均时间(1.05±0.17)h。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有可比性。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受伤至就诊时间均<3 h;(2)所有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变量此次探究同意书。排除标准:(1)伴有严重脏器功能障碍者;(2)严重精神及认知功能障碍者。
1.2.1 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预检分诊模式干预,具体如下:通过常规分诊步骤先对患者进行急救处理,主要分为问、看、检查、分诊的步骤;病情较轻的患者给予常规急救护理,伤情危重者则迅速送往抢救室,过程中需密切检测患者生命体征并及时给予心电监护、吸氧等干预,进行血、尿常规检查。
1.2.2 观察组:观察组采用降阶梯思维预检分诊模式进行干预,具体如下:(1)在患者入院后均及时给予心电、血糖、血压等常规生命体征的监测。根据患者的症状表现以及生命体征监测结果了解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以利于在短期内对疾患进行处理。(2)分诊时遵照“先重后轻”、“先急后缓”的原则先对患者的受伤部位、致伤原因、受伤严重程度等情况进行了解,观察患者的意识情况以及肢体活动情况,对患者生命的安全及危险性进行评估,以便开展紧急救治措施。(3)针对病情较为严重的患者首先对其进行优先救护,若患者的心跳及呼吸停止则需立刻进行心肺复苏,提前安排好医院的绿色通道以缩短救治时间,为患者赢得最佳抢救时机。(4)一般伤情中度的患者均有一定的意识,急诊医护应及时了解患者的受伤部位以及致伤原因,及时询问患者疼痛感觉及不适感受。根据患者的生命体征以及意识等进行分诊,根据结果对应安排科室。(5)对伤情较轻的患者最后进行鉴别分诊,一般进行相应的清创、止血、加压包扎处理即可。
(1)统计两组干预后分诊准确率、抢救成功率以及出院结果不良率,其中出院结果不良包括:①患者非预期死亡;②因诊疗活动而非疾病对患者造成机体与功能损伤;③虽发生错误事件但未对病人机体与功能造成损害;④隐患事件,及时发现错误但未形成事实。(2)采用本院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对干预前后的护理满意度进行评估(Cronbach’s α 系数为0.862),若患者无法填写则由家属代为填写,量表包括护理技巧、护理态度、健康宣传、沟通技巧等项目,总分为100 分,其中得分≥90 分表示非常满意,70 分≤得分<90 分表示满意,<70 分表示不满意,总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满意例数)/总例数×100.00%。
采用SPSS 23.0 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用配对样本t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的分诊准确率及抢救成功率均较对照组高,而出院结果不良率明显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两组分诊准确率、抢救成功率及出院结果不良率对比 例(%)
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为98.00%高于对照组的82.00%(χ2=7.111,P<0.05)。
急诊科能够反映医院整体的服务能力、质量以及水平,其能够对生命垂危的患者进行及时的救治,以预防患者疾病在短期内发生恶化,从而挽救患者的生命。急诊科的特点主要是流动患者多,疾病种类繁杂、医疗纠纷多、诊治难度大,故医护人员的工作较为繁杂[4]。预检分诊作为急诊科的首要工作步骤,其主要是以观察病情、分析严重程度以及禁忌情况对患者进行初步的分类,有利于对病情危重的患者进行首要救治,以提高抢救的成功率[5]。
降阶梯思维作为急诊科医生首需掌握的一种思维方式,其主要要求是需要医护人员作出最迅速、快捷的诊疗以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该思维方式将患者的生命安全置于第一位,通过最短时间的科学、全面性的分析,根据“先重后轻”、“先救命后治病”的原则,在最快时间内解决急诊过程中所需解决的问题,以在最大程度上降低患者病死率,保证抢救准确率[6]。通过本探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分诊准确率及抢救成功率均较对照组高,而出院结果不良率明显较对照组低。提示降阶梯思维预检分诊模式应用于急诊创伤患者中能够提高分诊准确率以及抢救成功率。分析其原因可能是由于降阶梯思维预检分诊模式通过要求医护人员对患者的首要重要信息进行分析,及时作出判断并分辨出患者的病情轻重程度,为患者提供及时有效的对症处理,保证分诊准确率[7]。其次,该思维方式能帮助医护人员更好的应对患者病情,在对患者进行紧急初步处理并维持患者生命体征正常,优先开放医院绿色通道,缩短危重症患者抢救时间,以提高抢救成功率[8]。最后,降阶梯思维通过科学、全面、规范、有序的流程,能够保证患者在急诊科室内得到全方位的救治以及护理,这对降低出院结果不良率具有重要意义[9]。此外,结果还显示,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较对照组高,提示降阶梯思维预检分诊模式能够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改善护患之间的关系。究其原因可能是由于降阶梯思维是以患者的生命安全为首位,在急诊过程中能够减少患者可能出现的危险因素,提高患者及家属的信任[10-11]。
综上所述,降阶梯思维预检分诊模式应用于急诊创伤患者中能够提高分诊准确率以及抢救成功率,值得临床应用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