腕踝针镇痛在腰椎术后加速康复中的应用*

2021-07-10 07:10夏厚纲王丹丹谢剑侠黄付伟毛志帮董文婷
黑龙江医药 2021年10期
关键词:腕踝针用药量腰椎

夏厚纲,王丹丹,谢剑侠,黄付伟,张 磊,毛志帮,董文婷

1.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康复科,河南 洛阳 471002;2.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护理部,河南 洛阳 471002

中医针刺用于镇痛历史悠久,《黄帝内经》记载针刺治疗痛症疗效确切[1]。腕踝针是由张心曙教授改进,根据三阴三阳学说对相关经络进行针刺,以促使气血运行畅通,提升镇痛疗效[2]。腰椎手术是治疗腰椎类疾病的主要术式,包括不限于腰椎间盘突出术、脊柱骨折术。镇痛是保证腰椎手术成功重要途径,良好镇痛能减少手术疼痛、时间及术后应激反应,预防并发症。常规术后镇痛药物使用会引起很多不良反应,不利于康复。腕踝针镇痛可减少麻醉药物使用,在保证镇痛效果基础上减少不良反应[3]。本文选取医院2019 年5 月—2020 年3 月诊治的腰椎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术后给与腕踝针镇痛,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随机选取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2019年5月—2020年3月间诊治的腰椎术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分析法将其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18~68 岁,平均年龄(48.97±4.16)岁,病程1~18天,平均病程(8.97±2.28)天,体重指数(BMI)21~28 kg/m2,平均指数(25.98±0.14)kg/m2。椎间孔镜8例、椎间盘镜6例、通道技术4例、显微镜技术3例、开放性手术9例。观察组患者中男性19例,女性11例,年龄18~70岁,平均年龄(48.91±4.19)岁,病程1~19天,平均病程(8.74±2.23)天,体重指数(BMI)21~28 kg/m2,平均指数(25.91±0.18)kg/m2。椎间孔镜7例、椎间盘镜5 例、通道技术5 例、显微镜技术7 例、开放性手术6 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纳入标准:(1)成年、70 岁以下患者;(2)无晕针史患者;(3)对麻醉药不过敏患者。排除标准:(1)妊娠期、哺乳期患者;(2)月经期患者;(3)针刺视野皮肤破溃患者;(4)腕部肿胀患者;(5)术后严重并发症患者。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由同一手术团队进行腰椎术。对照组患者接受全身麻醉,腰椎术后进行常规疼痛干预,包括保持伤口干燥,指导患者选择平卧位,禁止患者侧卧位,术后6 h下床活动。遵医嘱使用镇痛药物、镇痛泵镇痛,或使用冰袋冰敷创口。观察组患者在常规疼痛干预基础上给与腕踝针镇痛。术后第1 天开始,早餐后使用一次无菌针灸针镇痛,1 天1 次,每次30 min。在患者双侧踝高点上三寸或外踝上三寸位置上,环小腿做一水平线,取“下5”及“下6”进针,角度为15~30 角向近心端方向剑痕,然后以0°~15°纵向刺入皮肤下组织,暴露针身2~3 mm,针下松软,无明显针感,使用胶布固定,留针30分钟。

1.3 观察指标

疼痛情况:术后12 h、术后24 h、术后36 h 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定患者疼痛情况,分值0~10分,得分越高,表示痛感越好。镇痛泵使用药量:统计两组患者术后12 h、术后24 h、术后36 h 使用药量。生化指标:术后1 d 和术后5 d抽取患者肘静脉血5 ml,离心处理,使用全自动分化检测仪配合试剂盒检测白细胞计数(WBC)、P 物质(SP)、中性粒细胞百分比(GRA)。不良反应:统计两组患者术后发生的不良反应,计算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23.0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疼痛评分比较

术后12 h、术后24 h、术后36 h观察组患者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疼痛评分比较(±s)分

组别对照组(n=30)观察组(n=30)F P术后12 h 5.98±0.47 4.11±0.41 9.517<0.001术后24 h 4.17±0.26 3.84±0.22 6.125<0.001术后36 h 3.26±0.15 2.14±0.19 4.816<0.001 9.136 13.687<0.001<0.001 tP

2.2 两组患者镇痛泵使用药量比较

术后12 h、术后24 h、术后36 h 观察组患者镇痛泵使用药量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镇痛泵使用药量随着时间延长而减少,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镇痛泵使用药量比较(±s)ml

表2 两组患者镇痛泵使用药量比较(±s)ml

组别对照组(n=30)观察组(n=30)F P术后12 h 24.59±0.58 22.11±0.41 7.519<0.001术后24 h 23.84±0.32 20.17±0.36 14.629<0.001术后36 h 22.98±0.47 18.47±0.41 15.204<0.001 17.613 21.982<0.001<0.001 tP

2.3 两组患者生化指标水平比较

术后1 d 两组患者WBC、SP、GRA水平相近,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5 d 观察组患者WBC、SP、GRA 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生化指标水平随着时间的延长而降低,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生化指标水平比较(±s)

表3 两组患者生化指标水平比较(±s)

注:aP>0.05,与术后1 d 对照组比较;bP<0.05,与术后5 d对照组比较

组别对照组(n=30)术后1 d术后5 d tP观察组(n=30)术后1 d术后5 d tP WBC(×109/L)6.58±0.04 4.17±0.03 6.987<0.001 6.51±0.09a 3.57±0.07b 12.879<0.001 SP(pg/ml)42.74±5.24 38.62±5.29 16.554<0.001 42.51±5.28a 30.57±5.22b 36.874<0.001 GRA(%)99.57±3.16 95.47±3.13 12.874<0.001 99.71±3.18a 90.26±3.18b 27.195<0.001

2.4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本次并发症包括了头晕、低血压、恶心呕吐;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例(%)

3 讨论

目前越来越多的临床证据证实腕踝针能有效缓解和改善各种急性慢性疼痛[4-8]。与常规镇痛模式联合使用能明显提升镇痛效果,减少镇痛药物使用量。《素问》有云:“凡十二经脉者,皮之部也。”身体十二皮部的分布区域下与十二经脉分布基本一致,针刺这些部位能起到不同的效果[9-11]。腕踝针通过针刺皮部,调整相应部位及经络功能,促使血气通畅,改变了“痛则不通”症状。本文表1 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术后12 h、术后24 h、术后36 h疼痛较对照组,且随着术后时间的延长,疼痛快速改善。针刺腰椎术患者腕踝通过神经末梢的传导引起窗口部位痉挛,改善血液循环,促使了腰椎术患者疼痛改善[12-13]。

镇痛泵能减少患者术后疼痛,促使患者尽快下床活动,但镇痛泵使用绘制增加镇痛药物使用量,这会增加术后并发症,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康复。本组研究发现,腕踝针的使用会减少观察组患者术后12 h、术后24 h、术后36 h 镇痛泵使用药量,有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同时观察组患者WBC、SP、GRA 水平低于对照组。WBC 能反映机体炎症。SP 与疼痛关系密切。GRA 在宿主抗感染免疫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腕踝针结合现代神经病症理论在实践中提出针刺方法,刺激皮下神经,调节神经功能,提升机体免疫力[14],减少炎性因子释放。头晕、低血压、恶心呕吐是麻醉镇痛常见并发症,腕踝针能减少术后镇痛药物使用,在减少并发症上有一定作用。

综上所述,腕踝针通过刺激皮下神经功能,改善术后疼痛,建议使用。

猜你喜欢
腕踝针用药量腰椎
腕踝针治疗疼痛的临床应用进展
“胖人”健身要注意保护腰椎
腕踝针疗法在骨伤科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CT及MRI在腰椎管狭窄症诊断中的应用
腰椎滑脱可以靠按摩恢复吗
持续输注右美托咪啶对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静脉麻醉用药量的影响分析
防治生姜田病虫草害的农药及使用方法
防治生姜田病虫草害的农药及使用方法
半夏泻心汤临床案例用药量的聚类分析
腕踝针配合中医特色护理治疗急性腰痛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