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穴贴压+穴位贴敷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所致眩晕患者中医护理中的应用

2021-07-10 07:10陈可可
黑龙江医药 2021年10期
关键词:椎动脉耳穴基底

陈可可

南阳张仲景医院内科二病区,河南 南阳 473007

眩晕为内科门诊多发病、常见病,多见于颈部病变、高血压、神经官能症、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ertebro⁃basilar insufficiency,VBI)等,可导致头晕眼花、恶心呕吐等症状,甚至可出现晕倒,严重危害患者日常工作生活[1]。护理为解决潜在及现存健康问题的有效措施,其中中医护理是一种基于中医理论的护理模式,注重机体自身完整性、统一性及其和自然界联系性,综合针灸、拔罐、按摩、耳针等中医技术,因时、因地、因人施护,可有效调节机体免疫力,防治疾病,巩固疗效[2]。本研究选取我院VBI 所致眩晕患者86 例,旨在探讨耳穴贴压+穴位贴敷的应用价值,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南阳张仲景医院2018 年1 月—2020 年1 月间VBI所致眩晕患者86例,其中2018年1月—2019年1月间43例采取常规护理干预(常规组),2019年2月—2020年1月间43例于常规组基础上联合耳穴贴压、穴位贴敷(实验组)。常规组女25 例,男18 例,病程2~26 d,平均病程(13.89±5.74)d,年龄58~67岁,平均年龄(62.35±2.04)岁;实验组女23 例,男20 例,病程1~27 d,平均病程(14.25±6.23)d,年龄57~66岁,平均年龄(61.84±1.98)岁。两组一般资料均衡可比(P>0.05)。

1.2 入选标准

(1)纳入标准:经临床表现、病因、实验室诊断确诊;主诉症状为眩晕,且兼有肢体麻木、昏厥、猝倒等;知情本研究,签署同意书。(2)排除标准:合并脑肿瘤、急性脑梗死、重症颅脑损伤;合并耳源性眩晕、精神异常、依从性差。

1.3 方法

1.3.1 常规组:给予常规护理。(1)亲切接待,妥善安置,主动自我介绍,发放入院须知但,告知有关规定、病区环境。(2)主动与患者交流,了解掌握其心理状态、主诉症状,并邀请医生与患者沟通,消除隔阂,创建信任关系。(3)用药指导:详细阐释药物功效、服药方法、剂量、疗程,并注意观察是否存在副反应,及时处理异常情况。(4)饮食干预:告知多食低脂低盐、保护血管、活血化瘀食物,禁忌腌制、高胆固醇食品。(5)环境干预:调节室内光线、温湿度,确保空气流通,地面保持干燥清洁,提供防滑鞋,并禁忌大声喧哗。

1.3.2 实验组:于常规组基础上联合耳穴贴压、穴位贴敷。(1)耳穴贴压:耳尖、交感、降压点、降压沟为主穴,并综合病情配以皮质下、神门、胆、枕、心等穴,明确敏感点,消毒皮肤,王不留行籽固定在敏感点,以拇指、食指捻压至出现肿胀、酸麻感,依次按压各穴位1~2 min,3~5 次/d;单侧贴压,两耳轮换,1 次/2 d。(2)穴位贴敷:取大椎为主穴,风痰上扰加丰隆、内关;阴虚阳亢加太溪、肝俞;肝火上炎加太冲、行间;痰瘀阻窍加脾腧、膈腧;气血亏虚加血海、足三里;肾精不足加关元、太溪。具体方法:天南星、白芥子粉碎为细末,充分混合,加生姜汁调至糊状,厚度:0.2 cm,直径:1.0 cm,贴敷至对应穴位,并以胶布固定,4 h/次,3 次/周。两组均持续干预1个月。

1.4 观察指标

(1)比较干预前后两组基底动脉、双侧椎动脉平均血流速度(Vm),以经颅多普勒超声测定,仪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德国西门子,ACUSON S2000)。(2)干预前后两组眩晕症状以中文版眩晕症状量表(VSS-C)评定,共34个题目,采用0~4 分记分法,分值范围0~136 分,得分与眩晕严重程度呈正相关。(3)两组满意度以纽卡斯尔护理服务满意度量表(NSNS)评定,分值范围19~95 分;95 分为非常满意:76~94分为满意:57~75分为一般:38~56分为不满意:19~37分为非常不满意。非常满意、满意计入总满意度。

1.5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22.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Vm

干预前两组基底动脉、左椎动脉、右椎动脉Vm 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基底动脉、左椎动脉、右椎动脉Vm 增快,且实验组快于常规组(P<0.05),见表1。

表1 Vm(±s)cm/s

表1 Vm(±s)cm/s

注:与同组干预前比较,aP<0.05

组别实验组(n=43)常规组(n=43)基底动脉干预前24.12±4.38 23.76±4.53 0.375 0.709 tP干预后34.25±4.69a 26.82±4.47a 7.520<0.001左椎动脉干预前18.87±3.43 19.05±3.24 0.250 0.803干预后35.46±5.32a 25.85±4.13a 9.357<0.001右椎动脉干预前20.34±4.96 19.57±4.30 0.769 0.444干预后images/BZ_76_704_1561_705_1564.png34.42±5.11a 28.65±5.06a 5.261<0.001

2.2 VSS-C评分

干预前两组VSS-C 评分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VSS-C 评分降低,且实验组低于常规组(P<0.05),见表2。

表2 VSS-C评分(±s)分

表2 VSS-C评分(±s)分

组别实验组(n=43)常规组(n=43)t P干预前75.86±5.63 76.69±5.32 0.703 0.484干预后42.36±3.74 50.18±4.43 8.845<0.001 32.501 25.11<0.001<0.001 tP

2.3 满意度

实验组满意度为93.02%高于常规组的76.74%(P<0.05),见表3。

表3 满意度例(%)

3 讨论

VBI 所致眩晕为中老年人多发病,具有病程长、易反复等特点,患者常因情志不畅、劳累而致使病情反复,严重危害正常工作生活[3]。因此临床应切实做好护理干预,以缓解眩晕症状,减少眩晕发作,改善预后。

护理为现代医疗中重要组成部分,可直接影响就医体验、治疗效果,常规护理以引导科学就诊,帮助诊疗检查为主,虽可平衡患者心理,满意基本需求,但整体应用效果不佳。而中医护理强调整体性辨证施护,从康复、保健、治疗、预防等方面提供全面支持,可实现理想治疗效果[4]。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实验组基底动脉、双侧椎动脉Vm 快于常规组,VSS-C 评分低于常规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常规组,可见应用耳穴贴压+穴位贴敷有利于调节VBI所致眩晕患者动脉血流,缓解眩晕症状,增强满意度。分析原因在于穴位贴敷属于药物与针灸的有机结合,通过药物贴敷可刺激穴位,促进经络传导,从而发挥协调阴阳、活血行气、疏通经络的作用[5]。另外现代解剖学证实耳廓含有丰富神经,且与脑干、脊髓相连,刺激耳穴可对脊髓灰质后角进行初级整合,继而完成脊髓节间、节内反射;且其能刺激脑干中内脏感觉、躯体感觉核,实现内脏-体表有关反射,以调节基本生命活动。因此穴位敷贴、耳穴贴压联合应用能进一步增强干预效果,显著改善眩晕症状。

综上所述,VBI 所致眩晕患者采用耳穴贴压、穴位贴敷能显著增快动脉血流,减轻眩晕症状,从而提高护理满意度。

猜你喜欢
椎动脉耳穴基底
对上颈椎后路手术并发椎动脉损伤防治策略的探讨
《我要我们在一起》主打现实基底 务必更接地气
耳穴按压对肺部疾病患者的保健作用
大跨度多孔箱涵顶进过程基底摩阻力研究
子午流注治疗仪择时联合耳穴贴压治疗心脾两虚型不寐的效果研究
针灸联合耳尖放血、耳穴压丸治疗失眠的疗效观察
中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探究
耳穴埋豆+腹部拔罐对前列腺增生术后患者排便自觉通畅率的影响
彩色多普勒评价椎动脉走行异常的临床价值
超声诊断右侧椎动脉罕见变异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