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萌娟,李英英,陈笑寒
母乳是满足婴幼儿发育的、富含丰富营养物质的天然食物,易于新生儿的消化吸收[1-3]。目前,健康教育、人文关怀、责任亲情交互护理等均能改善产妇的母婴预后,提高纯母乳喂养率和自我效能[4-6],但此类护理模式多数应用于分娩前和分娩时,对产妇出院后的随访管理并无深入研究。结构式家庭疗法是一种以改变家庭结构、行为和情感,促进家庭功能的个性化治疗方法,在癌症术后随访中广泛应用[7],但该方法在孕妇分娩等妇产科领域仍处于应用探索阶段。因此,本研究借鉴结构式家庭疗法,构建产妇出院后的随访方式,为产妇分娩出院后提高纯母乳喂养和产妇自我效能提供新的随访管理方式。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8年8月—2020年1月131例住院分娩的单胎、头位、经阴道分娩初产妇为研究对象。初产妇均无精神病史、语言障碍及产科合并症。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65)和对照组(n=66),其中观察组失访5例,对照组失访6例,共失访11例,随访率为91.60%(120/131)。两组初产妇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本研究通过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所有初产妇及家属均知情同意。
表1 两组初产妇一般资料比较
1.2 干预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随访管理,护理人员及时做好产妇姓名、联系方式、住址、家庭成员信息、教育程度等信息登记,并建立产妇出院信息交流群,每日定时查看产妇在交流群提出的相关问题,及时沟通、解决,同时强化正确的母乳喂养方式、产褥期护理、饮食指导、心理疏导等,及时纠正产妇不良行为习惯。同时,开通科室产妇咨询24 h热线,及时解决产妇关于母乳喂养、新生儿护理、产褥期注意事项、机体异常识别等问题。通过电话随访的形式(1次/月)了解产妇及新生儿近期情况,并鼓励产妇进行母乳喂养。观察组采用基于结构式家庭疗法的随访管理,具体如下。
1.2.1 构建随访管理小组 成立随访管理小组,成员由产科护士长、产科主治医生、产科护士(初级或中级)、心理医生,主要负责产妇随访管理方案的制订,解答产妇提出的问题、困惑,纠正产妇出院后不良行为,编制和发布产妇出院后母乳喂养、产褥期管理、新生儿护理、心理疏导等方面信息。同时接受产妇提出的相关意见和建议,及时研讨、修订、完善随访管理方案。同时强化循证管理思维,寻找循证证据支持,使随访管理方法更贴近产妇,易于产妇及其家属接受,提高随访效率和产妇依从性。
1.2.2 强化护理人员培训 加强护理人员随访管理技能培训,使小组成员更多地了解结构式家庭疗法,掌握随访技能,提高随访成功率。同时,加强小组成员母乳喂养方法、新生儿护理方法、家属沟通方法、母婴机体异常识别等内容的教导,统一解答方式,提高小组成员护理知识内容,改善护理质量。
1.2.3 个案管理 将每位产妇及其所属的家庭作为一个个案,小组成员各司其职,心理医生依照家庭成员学历、接受方法等的不同,制订个性化家庭心理干预方案,及时疏导产妇负性情绪,同时加强与亲属沟通交流,强化亲属参与的重要性;产科主治医生解答产妇提出有关新生儿疾病、产后乳腺炎、慢性盆腔炎等相关问题;护理人员强化产妇母乳喂养的重要性,指导整个家庭支持及鼓励产妇母乳喂养,及时纠正产妇不良行为。
1.2.4 随访管理 通过电话、上门家访等方式对产妇进行随访,随访内容主要包括产妇及婴儿身心健康情况、亲属情绪及疑虑、遇到的困难以及对随访方法的意见和建议。小组成员及时对反馈回来的随访内容进行分析和评估,采取相应措施解决产妇及其家属遇到的困难,加强联系和沟通,及时做好心理疏导和健康教育,改进随访方法及内容,提高随访管理质量。随访管理主要包括3个阶段:①接触阶段:在产妇分娩后以产后访谈的方式,一对一对产妇家庭生活环境、经济状况、家庭成员情况、人际关系、社会网络、家庭成员情绪状态等进行了解,加入产妇的家庭系统。②评估阶段:全面评估产妇及其家属的心理、生理和社会情况,小组成员以家庭成员的身份多重角度去审视目前产妇可能遇到的问题。随访鼓励产妇及其家庭成员以自我描述方式讲出现在的情况,可以采用问问题的方式,如“产后您最担心的是什么?”“作为丈夫,您怎么看待妻子分娩后的生活?”“您是怎么看待婴儿出生的?”“您觉得妻子分娩后会影响性生活质量吗?”“目前产妇出院后生活存在最大的困难是什么?”等问题,同时争取获得明确答案。③互动阶段:该阶段通过互动模式打破产妇家庭系统固有的失调行为,寻找个人问题和症状,改变家庭结构和家庭成员的行为体验,进而达到重新构建家庭互动及持续改进自我调整与控制的目标,如产后产褥期自我处理、新生儿黄疸等疾病防治、乳少或乳头凹陷自我矫治等。同时,举办产妇产后交流会,召集产妇及其家庭成员分享产后经验及教训,强化同伴教育,提高产妇及家庭成员对产妇及新生儿健康的照护信心。两组均干预4周。
1.3 观察指标
1.3.1 母乳喂养知识 采用母乳喂养知识问卷进行评价,该问卷主要包括乳汁成分、喂养姿势、喂养次数、喂养时间、乳涨等,设置10道单选题,每题2分,总分20分[8]。
1.3.2 喂养方式 采用电话或上门随访的方式,收集两组干预4周后人工喂养、混合喂养及纯母乳喂养人数。
1.3.3 自我护理效能 采用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9]评价产妇干预前、干预4周后自我护理效能,该量表包括自我护理能力、健康知识水平、自护责任感、自我概念4个维度,总分172分,得分越高产妇自我护理效能越好。
1.3.4 生活质量 采用生活质量量表[10]评价产妇干预前、干预4周后生活质量,该量表包括情绪、身体、社会及角色4个维度,总分10分。分为3个等级:总分6~10分表示生活质量好,总分3.5~<6分表示生活质量较好,总分<3.5分表示生活质量差。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定量资料采用t检验,定性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2 两组产妇母乳喂养知识得分比较 单位:分
表3 两组产妇喂养情况比较 单位:例(%)
单位:分
单位:分
目前,上门家访、电话、微信平台等随访方式[11-12]已在产后随访中广泛使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产妇产后需求,改善产妇生活质量,但此类随访方式往往没有让家庭成员一同参与进来,家庭成员可能对产妇部分行为不理解,也不能及时纠正产妇的不良行为,造成产妇产后体验度不佳,影响新生儿照护质量。结构式家庭疗法通过改变家庭结构、行为和情感,打破家庭系统固有的失调行为,建立有效的家庭互动方式,促进家庭功能在疾病治疗的作用。
本研究采用基于结构式家庭疗法的随访管理,通过构建随访管理小组、强化人员培训、个案管理和随访管理的方式,寻找家庭成员的个人问题和症状,转变家庭固有的失调行为,增加家庭成员的互动和愉悦体验,进而达到改善产妇及婴儿照护效果。本研究发现,观察组干预后自我护理效能和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本研究构建以产科护士长为组长的随访管理小组,充分发挥产科医生、心理医生及护理人员的岗位特性,为产妇及其家庭成员提供专业意见及指导,同时遵循循证思维,寻找循证证据支持,提高随访管理的科学性和可行性[13]。另外,本研究从个人问题及症状出发,全面评估产妇及其家属的心理、生理和社会情况,寻找导致家庭功能失调的原因,并以家庭成员的身份多重角度去审视目前产妇可能遇到的问题,为每个产妇及其所属家庭建立个案,构建良好的家庭成员沟通模式和良性互动关系,使家庭成员与产妇共同面对产后生活的变化,及时满足产妇内心需求。同时,本研究使产妇充分发挥自身女儿、妻子、母亲等多重角色,输入更多的愉悦因子进入家庭,构建良好的外界环境,而产妇的丈夫、父母等扮演监督、安抚等角色,及时疏导产妇负性情绪,纠正日常生活中的不良行为习惯,以家庭力量应对家庭危机,进而改善产妇的生活质量。此外,本研究通过微信群、手机短信等发布产妇出院后母乳喂养、产褥期管理、新生儿护理、心理疏导等方面信息,使产妇及其家属方便获取专业知识,提高他们对孕期保健知识的重视程度,同时举办产妇产后交流会,召集产妇及其家庭成员分享产后照护经验及教训,强化同伴教育[14],吸取优秀照护方法,及时解答心中疑惑,进而提高产妇自我护理效能和婴儿照护信心。
本研究中观察组纯母乳喂养率及母乳喂养知识问卷得分均高于对照组。表明基于结构式家庭疗法的随访管理可提高初产妇纯母乳喂养率和母乳喂养知识问卷得分,可能与强化母乳喂养重要性和家庭成员监督及支持有关。本研究中护理人员强化产妇及其家庭成员母乳喂养的重要性,加强健康宣教,及时编制和发送母乳喂养相关信息,使其更多地了解到纯母乳喂养的益处,进而提高母乳喂养知识[15]。此外,护理人员指导整个家庭支持及鼓励产妇母乳喂养,提高产妇母乳喂养信心,同时家庭成员发挥监督角色,及时发现产妇喂养态度变化,及时疏导解决,进而提高纯母乳喂养率。
本研究存在样本量少和随访时间较短等缺陷,笔者下一步将增大样本量,争取多中心研究,同时加强随访,了解基于结构式家庭疗法的随访管理对婴儿后期纯母乳喂养率、产妇母乳喂养态度及断奶率的影响,进一步验证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